幽林鸣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jinLiu VCSEL、亚波长光子器件、半导体光电子、光电子集成

博文

回忆美国专利申请到授权 精选

已有 12802 次阅读 2017-5-13 20:09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style, 专利申请, 天朝, 发明人, 申请美国

5月10日收到邮件:在德洪堡期间申请的米国专利授权了。现在把这个过程简单写下来,里面有些东西或许对天朝的一些专利申请管理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改进有点借鉴意义。


这个专利中,有3个发明人,我排第一,host排最后。专利初稿撰写我搞定,合作者修改,然后定稿。


柏林工大有一个“Patent- undVerwertungsmanagement”部门(后称IP部门),中文应该是“专利和开发管理”部门,这个部门养了负责专利申请和开发的人员,这些人员是不是全是博士我不清楚,但是当时负责和我们专利申请对接是Huth博士(他是专利分析师)。


柏林工大申请专利首先也要填他们内部一个“Invention report”,发明人信息、专利名称、以及保护条款写上。里面有一个特别明显的一栏是“Contributionto the invention in %”:各发明人对这个发明的贡献。有了这么一栏,大家就不用扯皮了,也不用争第几发明人了,贡献比例决定了可能的后续收益分配。所以在申请的时候就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扯皮的话估计就在填%比的时候。当时host建议说我40%,他们俩各30%,一致通过。


2014年5、6月份样子的时候,Invention report上交后到了IP部门, IP部门的Huth博士负责审查,他的角色如天朝的专利局的专利审查员,查你毛病,看你值不值得申请。确实给我们找出了一些之前人家发表过的类似结果的文章和专利,非常专业,当时我佩服不得了(因为我在国内也整过专利的事情)。更敬业的是,Huth博士2次亲自上门带着他审查的问题来我们办公室开会讨论修改。我理解IP部门为何如此专业和敬业:柏林工大花钱养了他们,他们需要确保每次申请都要成功,因为申请费用很高,如果没有成功率的,柏林工大就没有必要养他们了。


本来打算是申请德国专利的,但是因为先有文章发表,德国专利不接受已经发表的东西,和天朝一样。后面Huth博士和host决定搞米国专利(日本也可以先发表再申请)。最后IP部门找了一个专利代理公司,这个公司根据我们写的专利内容他们按照美国专利的表达风格从头到尾写了一遍,由我们确认后他们去负责米国专利申请的事宜。后续审查后修改问题,都是专利公司负责搞定,我们没有操过心,直到最近通知说授权了。


至于整个过程多少钱,不是很清楚。见过两次催款,一次是730美金,这次还要一个480美金。


在去柏林工业大学之前在Fraunhofer一个研究所工作,里面也有一个人负责专利申请,记得他还给我说过如何申请专利。总之,德国IP部门的负责专利人员的专业态度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5782-1054755.html

上一篇:不时给别人出点馊主意
下一篇:美、审美、造美

14 罗汉江 姬扬 信忠保 周健 武夷山 强涛 张文超 吴明火 左宋林 黄仁勇 徐政基 biofans xlsd haipengzhangd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