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hnn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hnnd 学习创新微生物学 修身齐家平天下

博文

Evolution 还是应译为进化 精选

已有 7926 次阅读 2009-12-5 18:53 |个人分类:科普集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Eevolution 是译为进化还是演化,我认为还是译为进化。现将手头的一些资料和一些思考简述如下。
 
1、Eevolution的定义
(1)生物群体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作用于发生了变异的个体,结果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hange in the genetic composition of a population during successive generations, as a result of natural selection acting on the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individuals, and resul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pecies(http://www.answers.com/topic/evolution).
(2)是生物群体性质随时间经历的变化(What Evolution Is?Ernst Mayr 著,田洺 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Eevolution名词起源
英文中的“evolu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evolvere”,原本的意思是将一个卷在一起的东西打开,也可以指任何事物的生长、变化或发展。包括恒星的演变,化学的演变,文化的演变或者观念的演变。自从19世纪以后,evolution通常用来指生物学上,不同世代之间外表特征与基因频率的改变。
达尔文并未对“evolution”下过定义,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第一版中,也并未使用“evolution”这个字。当时达尔文是使用“经过改变的继承”(descent with modification)、“改变过程”(process of modification)或是“物种改变的原理”(doctrine of the modification of species)等。evolution这个字在当时生物学上的意义,指的是胚胎发育的过程,并且在当时的一般用语中具有“进步”的意含,而达尔文反对将“进步”之类的用语来描述生物改变的过程。他曾在《物种起源》第7章中说:“(天择)的最后结果,包括了生物体的进步(advance)及退步(retrogression)两种现象”。而后来包括达尔文在内,之所以改用evolution来描述生物演化现象,是经由英国哲学家赫伯特·史宾赛在许多著作里进行的名词统一http://baike.baidu.com/view/712348.htm?fr=ala0)。
 
3、要对Evolution正确翻译,首先要对其有正确的了解。正确全面揭示Evolution现象的理论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根据该理论,自然选择过程包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变异,具有很高的随机性或偶然性;第二个阶段是选择(淘汰)阶段,“适者生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遗传获得的性状,具有较高的非随机性,但偶然性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通过自然选择作用,物种的变化趋势并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也不是完全随机的。物种的变化既有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也有不断简单化的变化趋势,如寄生物在体质和生理方面的简单化。但不论哪种变化,都体现了是种进步,因为绝大多数变化都是生物适应当时物理和生物环境变化的体现。而演化主要是指随机的过程。
 
4、生物变化中的进步和退步是相对的,或者说进化和退化是相对的,进化经常也是也是一种退化,因为它巩固一个方面的发展,排除了其他许多方面的发展的可能性(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所以,进化其实包含了退化。而演化没有进步(进化)或退步(退化)的内涵。
 
5、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物竞天择,生物群体具有主动的方面即物竞,也有被动的方面即天择。而演化更多的是指一个被动的变化过程。如可以说文字的演化,但没人说文字的进化。然而却可以说生物的演化,也可以说生物的进化。
 
    所以,演化的内涵并不能充分反映Evolution的全部含义,还是将Evolution译为进化为好。


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7723-276351.html

上一篇:永远的楷模——纪念钱先生
下一篇:河南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科诚聘校级特聘教授1名

7 李小文 王汉森 朱志敏 戴小华 王继华 yinglu djiang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