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丢钱包的祸和福 精选

已有 5759 次阅读 2009-12-25 03:15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生物技术, 创新, 创业

昨天在北京把钱包落在出租车上了,结果半夜麻烦太太在美国把所有信用卡账号报废。运通卡会在几天内快递一份替代信用卡。除了出行不方便以外,主要是又给太太添乱了。

除了怪我不够小心以外,我主要怪出租车收款机的一个产品缺陷: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信息技术这么发达的今天,出租车打印一份发票还是需要三十秒的时 间!如果在比较堵车的地方,等那三十秒是很烦人的事。所以经常是不等拿那个发票就已经离开了出租车,结果想找司机询问是否把钱包落在车上都没有机会。

据说前几年北京出租车的发票打印机速度是很快的。结果不知道那来一个“能人”要统一标准,结果是这个速度极慢的产品“中标”胜出,得到了所有出租车公司的买单。

显然这个产品不是最好的。计算一下因为等发票每辆出租车浪费多少时间?增加多少车祸的机会?给客人带来多少麻烦(如丢钱包之类)?所以间接损失不是单车装备一个打印机能省下来的钱所能代替的。

生物医学界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为了节省看上去很明显的一点“小钱”结果是给病人和整个社会医疗体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这样的不合理遍地都是,可是偏偏又很难改正。一个过时的技术,可能是因为某人的特殊“关系”或者是使用者的惰性,往往占据市场先机而很难被替换掉。

丢钱包显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在每件坏事后面都可能有“问题”和“不满”。发现这些问题就发现了创新的机会。如果你想创新创业的话,机会到处都有。关键是那件事是否值得去做?是否是你的强项?是否是你能解决的问题?

但是,发现需求的敏锐眼光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培育出来的。这种机会每天都有。

因为丢了钱包,要省吃俭用,就到北京酒店附近的一家24小时粥店喝粥。结果一进门就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正对门口: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欧博士。我跑上去大喊一声“你跟我走!”吓得他马上把眼睛带上看看是何人。如果你用“Chin Yih Ou, PCR, HIV"google一下,你就会发现许多有关他的报道。他是艾滋病诊断的绝对专家,当年最先用PCR方法进行HIV的分子诊断和做流行病学调查。是他披露了牙医传染病人的案例,也是有关HIV耐药性诊断方面的专家。

他前年从CDC退休以后被克林顿基金会聘任中国实验室主任,今年又被CDC返聘成为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驻中国副联络员,协调有关公共卫生共享信息,尤其是有 关艾滋病方面的。他和现任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教授是美国留学时的同学,他的哥哥曾经是台北市的副市长。他更是多才多艺,画得一手好油画。

算起来我认识他已经有十五年了。他以前在亚特兰大时还经常有机会见到他。我走上创业得道路还有他一份功劳。因为有一次去他家谈起职业发展道路,他说“创业其实每个人都有机会,但机会可能仅来敲你的门一次。所以一旦有机会就不要轻易放过。”

我向他介绍了iCubate技术平台和一些应用。他非常感兴趣,要和我合作搞一个“很多大公司都不感兴趣的产品”:新生儿艾滋病诊断试剂。艾滋病的诊断以 免疫学为主,但是婴幼儿期间因为体内有母亲经过胎盘传递过来的抗体,因此免疫学诊断不适合用来诊断婴幼儿患者:阳性结果不能知道是婴儿阳性,还是因为母亲 纵向抗体传递而得到的“阳性”。因此需要通过检测核酸来完成诊断。

最近五年,他在艾滋病婴儿诊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在非洲国家。但是这个试剂用量不大,因此对大公司来说就不是一个好产品(没有足够多的利润)。不过 这个产品对我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因为很有可能这个试剂会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产品。我们要利用我多重PCR的长处来检测多个HIV病毒株和亚型。另 外,艾滋病患者因为免疫力下降,并发结合病的也很多,所以他们也很需要结核耐药性的快速诊断。还有HIV耐药突变的检测也是当务之急之一。

所以,在街上碰到老朋友,也因此多出了一些市场需求方面的信息,拓宽了我们的产品线,也能让我们的技术给更多的病人带来继续的帮助。

注:这是去年五月份写在新浪的两篇博文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0052-281236.html

上一篇:试剂盒的“反动”性
下一篇:是否继续读博?

10 武夷山 刘进平 杨远帆 张亮生 魏东平 梁俊红 李学宽 年福忠 刘欢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8: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