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斯坦福基因组技术中心的故事 精选

已有 8203 次阅读 2011-6-25 23:28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生物技术, 创新创业

上星期又去斯坦福大学的人类基因组技术中心。这里是我们做的免疫组库测序项目的最早,最重要的合作者。我们第一次免疫组库测序就是在这里做的,相关的软件也是和他们合作开发的。



刚好得知该中心主任,Ronald Davis博士获得了Gruber基金会办法的遗传学金奖(金牌和五十万美金现金奖励):


奖励Davis博士的原因是他发现了限制性内切酶,使得分子生物学,分子克隆等成为可能。在人类基因组项目启动初期,大家都认识到如果用当时的测序技术(手工电泳测序),人类基因组工程绝对没有办法按时完成,所以在基因组项目的经费中拨出一定比例做为技术开发用。斯坦福的人类基因组技术中心就这样诞生了。斯坦福有两个基因组中心,一个叫技术中心,另一个就是我们研究院院长Richard Myers领衔的人类基因组中心。前者做技术开发,后者主要是测序,完成了10%的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

斯坦福人类基因组技术中心里有这样一堵“创新”墙,上面挂满了专利,这还仅仅是一部分。



他们的会议室里面还有另一个“创业”墙,列出他们中心科学家参与创办的公司或则研发的技术成为某些合作公司的核心技术,一共有一二十家公司。


该中心一共只有40多个科学家,做什么的都有,工程师,数学家,生物学家。每年至少五百万到一千万的资助。在国内,每年能拿到两三千万政府赞助的单位也不 少,可是能有这样高质量产出的却没有。去他们中心访问和去国内的一些科研机构访问有明显的差别:他们的仪器都是在运转中的,没有防尘罩;他们的实验空间很 有限, 每个试验员,学生只有一小块桌面。中心主任的办公室很小,很旧,很“乱”;他们的人都是在做实验,或者看书,杂志;在那里给讲座会不断地有人提问。


在刚刚启动的R10K项目(做 一万个免疫组库测序)中,斯坦福人类基因组技术中心就有三位主要合作者参与:上面提到的Ronald Davis博士是我们SAB (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王春林博士是主管生物信息的Executive Director, Wenzhong Xiao博士(同时在哈弗大学兼职)做器官移植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这样的合作又是如何建立的?


我多次提到的日本日立公司的Kambara教授在中国举办一个《后基因组技术研讨会》,每隔一两年在中国找个风景好的地方开会。这个会我每届都去参加,今年在重庆, 我还会去。07年的这个会上,我认识了斯坦福人类基因组技术中心的Baback Gharizadeh博士。Baback是伊朗人,在瑞典读的博士,是参与研发Pyrosequencing的科学家之一。理所当然的,也是454测序平 台的专家。所以,08年初,当我们把免疫组库扩增部分做完后就在他们那里做了454测序。


因为能和斯坦福基因组技术中心合作,我们才有机会在3年前,全世界还没有几台常规运作的高通量测序仪的时候就开始做免疫组库测序工作。先做,就先发现问题,先解决问题,先申请专利,先出成果,先出论文。。。


不过,我们也是在高通量测序方面最先烧钱的机构之一。能在关键的时刻有钱烧,就靠以前的积累和工作了。我06年把Genaco公司卖给了Qiagen, 07九月成为hudsonAlpha研究院的第一个受聘的研究员,研究院给了我三百万美金的启动资金。被我“赌”了一把。结果“赌”出来了七八个专利,两个公司(iCubate, iRepertoire),一个(R10K)大规模测序项目。

很爽,很值,也很happy。而能做这些,是因为我周围有斯坦福大学人类基因组技术中心,HudsonAlpha Institute这样的创新和创业的环境和榜样。看别人做过了,才知道创新是可能的,创业是可行的。不然,这些可能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0052-459300.html

上一篇:不破不立:创新就需要打破框框
下一篇:“灵感”都从哪里来的?

16 曹聪 武夷山 郭桅 刘淼 王卓 谢鑫 李冰 张亮生 孔晓飞 邸利会 胡俊峰 林耕 杨鹏程 XY lindajia wuweiku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5: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