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逃还是不逃,这是一个问题 精选

已有 6467 次阅读 2016-5-13 06:35 |个人分类:消防析灾|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应急管理

逃还是不逃,这是一个问题

 

昨天进行的中欧应急管理合作项目2016年全景式应急实战演练(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6-05/8923636.html)中的第五个项目逃生过程桌面推演中,出题方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有一辆10立方米容积的化学品(Chlorine)运输车发生泄漏,泄漏了1/3的氯气(全部大约6吨,泄漏率大约是1kg/s,也就是说泄漏了大约35分钟),有可能对附近的社区造成危害,该如何应对?

现场管理人员做出了全体逃生的决定,这让出题方感到诧异。因为逃生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暴露,如果在环境发生泄漏时动员逃生,不是把所有人都暴露在氯气的威胁之下吗?所以,出题方给出的答案是,尽可能就地在房间内逃生,通过关闭门窗,躲避氯气的袭击。这一方案,在欧洲是非常合理的,因为欧洲普遍比中国寒冷,所以房屋的保温设计比中国强,这意味着欧洲房屋的漏风率低于中国,所以对付泄漏问题,在房间内就地避难(defend-in-place),要比出门逃生更有效。放到中国,这个答案就有问题了,因为这取决于南方北方,淮河以北采取集中供热的地带,房屋的保温性能好。而南方,之所以冬天极度难过,就是因为房屋的建设标准低,保温标准低。古代为了夏天的通风,故意让建筑漏风(所谓“纸偝上的福州”,就是重视夏天的通风,冬天靠纸糊木板墙来保温)。当代建筑的漏风率也很高,否则就不会有上海高层建筑大火事件的发生了。

那么,这个问题如何解?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氯气的物理特征:氯气是一种常温下呈淡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氯气比重比空气略重,一般没有风力作用,它会很长时间潜藏在低洼部位。也就是说,你只要往高处走,就可以避开氯气的危害。其次,我们要知道氯气的运动特征。因为氯气是比空气重的,所以氯气的运动需要仰赖风力和风向。根据风力和风向,就可以对逃生方向做出准确的预报。在二十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德国曾经发动大规模毒气战,最早投入战场的化学品就是氯气。可是,使用氯气的效果并不好,第一,氯气有明显的特征“淡黄绿色”,所以英法士兵一看到这一特征,丢下枪转身就跑;第二,氯气虽然有剧毒,可是主要侵害呼吸道,所以受伤率高而死亡率并不高。一战中,毒气战打得轰轰烈烈,真正死于毒气袭击的士兵并不多,就是因为氯气对气象条件太过依赖。只要你有腿,就可以逃出伤害,死亡者大都是无法逃生的伤员。第三,普通的活性炭毒气面罩对氯气的过滤效果很好,所以氯气作为第一种战场毒气很快就被淘汰了(让位于芥子气)。

所以,应急管理问题是地方性 问题,必须从地方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思考。

顺便说一下,发明毒气战的化学家,是弗里茨·哈伯。他是德国犹太人,却热衷于德意志帝国的战争事业。战后,他因为从空中中分离氮气,加工成氨气,制作肥料,给农业带来了一场革命而获得诺贝尔奖。不过,如果没有这项技术,德国是无法发动一战的,因为火药的重要成分硝石,主要来自智利,当时是在德国人的敌人英国人的手中。所以没有这项技术,德国人是否能坚持那么久也是值得怀疑的。直到第二次大战中,在德国刺杀希特勒的那次最著名的行动中,炸药还需要英国的炸药,因为英国的炸药威力大,效果比工业合成的硝酸铵(天津大爆炸的材料)效果更好。身为犹太人的哈伯,后来被德国战后的排犹运动而赶出德国,流落并凄凉地客死于瑞士。他虽然推动了农业革命,造福了亿万的人口,可是在犹太人中间却声名狼藉,关键就是他对战争的狂热态度,让世人所不齿。自古豪杰多寂寞,长使英雄泪沾襟


推动农业(化肥) 革命,造福数十亿人的弗里茨·哈伯。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2992-976839.html

上一篇:从南京隆盛大火看安全文化
下一篇:说说加拿大的野火危机

13 魏焱明 应行仁 晏成和 刘全慧 王嘉文 武夷山 黄永义 anran123 haishanzhidian xlianggg zjzhaokeqin aliala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