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d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ndong

博文

为孩子读闲书的那点事(1):读书体会

已有 2980 次阅读 2012-5-3 12:43 |个人分类:读书|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孩子

幼儿园老师让写一篇关于孩子成长或自己育儿方面的文章。我想了想,还真没啥育儿心得。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给孩子读书时间长了,积攒了一些心得体会。那就把它记录下来,与同道中人交流与探讨,也为更好的读书和孩子今后的自主阅读打下基础。

(1)    读书伊始

有实验表明,1岁半的宝宝对有兴趣的事物,可集中注意5分钟以上,2岁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平均时间约为7分钟。孩子的集中注意力随年龄的增大而加长。因此,1岁半~2岁的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动物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可选择精彩的故事读给他们听了。此时的故事书以图画书或绘本为主(二者区别见注1),我自己总结了些选择的要点。

l        故事篇幅短,一般为35页,情节简单且紧凑,趣味性强或起伏跌宕较大;语言通俗易懂,各角色之间以对话为主;

l        对话形式多样化,如:以歌谣、顺口溜或押韵的形式出现,可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l        图画的色彩鲜明,对比度和饱和度相对较高;

l        图画中各角色的表情和动作与故事情节相合,表情或动作可爱、滑稽,以增强幼儿“看故事”的兴趣。

l        读书时,以泾渭分明的口气模仿各角色的对话,如:各角色采用不同的腔调,高兴、生气、害怕等采用不同的语气等;并配合肢体和手势动作。

l        用故事原有的文字进行讲述,尽可能不要因为担心孩子听不懂而去改动书中的文字。他们的理解力和敏锐洞察力时常会让我们汗颜!

l        融入一个故事才能讲得引人入胜,让幼儿能感觉到不是在照本宣科地念故事,而是在说故事。

通常,幼儿的视觉感官占主导,听觉实际是为辅的,因此声情并茂地读故事很容易吸引和打动他们。理查德·斯凯瑞的《金色童年》系列,如《斯凯瑞最受欢迎的故事书》、《最棒的82个故事》等,里面有经典的童话故事,画风幽默,很适合读给这个阶段的孩子听。佐佐木洋子的《噼里啪啦》丛书,描述日常生活的丛书,也是大部分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经历的,很贴近他们的生活和想法,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

1:带画的书不就是绘本吗?不尽然也不准确。绘本,和普通的故事书不太一样,也不等于有画的书,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在绘本中,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图画不再仅仅是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一些相当著名的绘本甚至只有图,而完全没有文字。

(2)    让读书成为良好的习惯

读书可加深与孩子的感情,洞悉孩子的思想感受,也给他们和我们自己增长了不少见识。私以为阅读和理解能力是智力发展中最重要的环节,那么怎样才能让读书成为习惯,让阅读成为享受呢?

l        建立固定的读书时间

习惯在培养之初是十分艰难的,需要耐力和恒心。可一旦成为习惯,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了。因此,与孩子读书,可固定在每天的某一时间段内,比如吃过晚饭后、上床睡觉前等。在这个时间段内,尽量做与读书相关的事情,不让其它东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关掉电视或电脑,邀请家人一同倾听故事等。如今,各种电子设备铺天盖地,大有取代纸质书之势。但我是相对保守的人,总认为电子书没有翻书的感觉,没有和孩子头靠头品墨香的温暖。所以,我们坚持给孩子看纸质书,亲自读故事,电脑读故事、电子书、电视等不可与纸质书等量齐观,后者不可替代前者。

l        选择合适的读书时间段

读书时间段开始可为1015分钟,然后随着孩子集中注意时间的延长和兴趣的养成进度,时间可逐渐加长,1520分钟……,到5岁时,读书时间有时候就能达到1个多小时了。孩子在特定时间做相似的事情,渐渐地大脑里可形成与之对应的生物钟,这样读书习惯就差不多养成了。

l        循序渐进

开始时,选择简单易懂的、有趣味性的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能太贪心,觉得应该掌握这个,应该知道那个,就一窝蜂的全塞给孩子,这可能会在无形中减损孩子的阅读兴趣,打击他的积极性。等孩子爱上看书以后,再逐渐加大难度也不迟。

(3)    孩子易分神的情形

读书前,我往往会先快速浏览一下,一是对书中内容有所了解,二是大致判断孩子可能会在哪里分神或不耐烦,这样可对症下药,让孩子把故事听下去。可能有的人会说,让孩子不耐烦的书不是什么好书。我对此有异见,再优秀的图书也有孩子不怎么感兴趣的部分,而且个体差异性很大,关键是如何看待和解决这样的问题。

在对孩子听故事的反应进行了长期观察以后,我发现分神或不耐烦多发生在以下情形。

l        叙述性段落

为了介绍、衔接或转承的叙述性段落,往往三行以上的,孩子易注意力不集中。如芭芭拉·库尼的《花婆婆》,第一页用了三大段介绍花婆婆的大致情况,共12行。如果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读出来,孩子可能会对这个故事不感兴趣,但如果采用留有一定悬念的语气,可能就会让孩子产生好奇。

l        重复性语言

语言有重复性:有的故事采用了重叠法、循环法,开头和结尾呼应,甚至每段的开头或结尾都一样。虽然重复性高可加深记忆,可重复性太高也能使孩子不耐烦。如菲比·吉尔曼的《爷爷一定有办法》,相同的话隔一页就会出现一次,如果不从画面细节上吸引孩子注意力,孩子很容易在这段话的时间里玩别的去了。

l        独角戏时间较长

有时候,故事里一个角色一次会说好多话,比如新美南吉的《小狐狸买手套》,狐狸妈妈叮嘱小狐狸的一段话足有六行。如果读的时候不变换语气、加强互动,也很容易分神。

l        科普类读物中的部分知识点

有些较难的科普类读物,如乔安娜·柯尔的《神奇校车》系列,故事非常有想象力且引人入胜。但不同年龄段的理解力不同,如果让孩子全部理解整本书则显得有些不近人情。我的观点是,孩子能理解多少是多少,有些抽象的东西再长大些见识再多些可能理解起来会容易些,无需拔苗助长。

实际上,以上引用的这些例子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无论从内容、语言或主题思想上都能让孩子受益匪浅。所以,真相是,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只有不会讲故事的大人。

(4)    读书的方法

一本好书经得起时间的推敲。这里的时间有两层含义,一是获过大奖的优秀作品,它所要表达的思想基本是恒古不变的,如爱、自我认知、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等,所以老的作品并不一定就是过时的;二是,有些作品寓意深刻,孩子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有些书大人看了都能感慨唏嘘。所以,对于优秀的作品,可重复读,反复读,加深孩子的印象。

读书的方法有好多,只要能让孩子理解内容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孩子和我们读书常采用的方法有那么几种。

l        复述式

第一遍我读,读完后让孩子复述。这样既可锻炼孩子的叙述能力和想象能力,也能窥知他哪里可能不懂或一知半解。复述中,孩子看图说话,可自己发展情节,设计结尾,无需制止,无需打断,这是孩子天马行空的时刻,也是我们了解孩子的好时刻。

l        悬念式

设置停顿时间,制造悬念。谢尔·希尔福斯坦的《失落的一角》,寥寥几笔素描,每页只有几句话。翻一页时,先停顿一下让孩子看画,孩子很容易看懂,然后再用很幽默的语气读出来,当他理解的和读出来的内容一致时或完全出乎自己的意料时,会更开心。

l        观察细节式

有些绘本,画面前后呼应,细节处理很好。所以读完1遍,知道故事内容后,可将重点放在细节上。让孩子观察前后页面后什么不同,故事中各角色都干过什么,可锻炼孩子的细致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如热尔达·穆勒《猜猜看,谁做了什么》,佩吉·拉特曼《晚安,大猩猩》等。

l        情景剧式

一些对话多且角色也较多的故事,语言生动活泼,可发动全家人一起参与,分配角色,演一出家庭情景剧,既可一家人其乐融融又可激发孩子的无限兴趣。如丹尼尔·霍华斯的《世界真好》。

l        曲艺式

书中有些角色的唱歌或朗诵段落,读第一遍时我会用自己熟悉的曲调唱出来或瞎编一个曲调,或有激情的朗读出来。我们一起再读时,孩子按自己调唱歌或朗诵,更容易爱上书中的角色。如李欧·李奥尼的《田鼠阿佛》,阿佛自己作了一首非常美的诗,孩子朗诵起来非常有感觉,一下就爱上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小家伙。再如谢尔·希尔福斯坦的《失落的一角》,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主角在高兴时会大声歌唱,读到那里时,和孩子一起毫无顾忌地完全不在乎音调地大声歌唱,真是件快乐美妙的事啊。

l        静置式

有时讲完一本书后,孩子靠画面就能理解故事内容,如《晚安,大猩猩》。此时,多余的语言在孩子大脑里可能会转变成唠叨或废话。对于这种书,我通常放置在孩子经常出没的地方,她没事时就会拿起来自己研究,还能从画面中再发现不少细节并演绎故事。

l        讨论式

有些故事很容易引发思考,而且大人和孩子的理解会出现偏差。如维吉尼亚·李·伯顿的《小房子》,大人理解得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吞噬了原有的自然气息,现代人的节奏越来越快,却难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宿。孩子不了解工业化、城市化,因此不会有上述想法。我觉得此时应以孩子为主,和孩子一起讨论她的关注点及感觉,不能强行灌输我们所掌握的信息。

l        实践式

科普类读物,科学性强,趣味性也强,有些很适合用手边现有的道具进行解释。如《神奇校车》系列的《迷失在太阳系》,讲到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时,我们随手抓来三个大小不同的球,告诉孩子公转、自转、月食、日食以及月亮的阴晴圆缺,效果还不错。

和孩子一起读书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和放松的过程。我在和孩子的读书中学会了不拘一格,借鉴、吸收也自创了一些方法,从孩子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总之,让孩子爱上读书才是王道。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现在的社会已不是从书里寻找颜如玉和黄金屋的时代了,快餐文化日益盛行。虽有遗憾有残缺,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仍是公理。我想,等孩子长大有迷茫时能找到正确的图书指引自己,有疑问时能检索书籍拥有自己独立的观点,无事可做时能想起来翻翻书,那我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上述读书心得和体会仅对自己的孩子实践过,没有统一的模型描述它,也不具有普适性和科学性,请包涵,请勿对号入座,呵呵。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9612-566436.html

上一篇:孩子眼里的世界(2):公鸡中的战斗鸡
下一篇:为孩子读闲书的那点事(2):选书体会

4 林涛 刘进平 刘玉仙 钟海峰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