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成
从reject到accept,同行评议的作用只有4%吗? 精选
2020-5-12 16:00
阅读:17228

科学网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条消息,30余篇文章,因为同行评议造假,撤稿。然后相关研究也表明,同行评议对论文质量只有4%的提升作用,传统同行评议模式受到质疑(https://mp.weixin.qq.com/s/wxu-xv1Dlfh5K0zQgQPOrQ)。

我结合自己最新两篇论文发表经历,谈谈我对同行评议的看法。

我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是20198月中旬投稿,一审约2个月时间,3个审稿人,审稿结论是Reject。收到拒搞通知,我是难过的。但仔细看了3个审稿人审稿意见,非常专业,有理有据,我心服口服。之后,能做的就是参照3个审稿意见认真修改论文。因为我是投了一个Special IssueSI),文章选题和SI的主体非常匹配,所以客座编辑欢迎我修改后重投。20201月底,修改好文章,我重投回去。编辑马上送了外审,大概1个多月时间,审稿回来,收到两个审稿人的意见,以及客座编辑提的一些意见,结论是Major Revision。我参照二审意见,再一次认真修改,并提交回去。这次客座编辑非常认可我们的修改,但主编说语法还有些小错误,给了Minor Revision。我们改了语言以后,再次提交回去,很快就收到了Accept的邮件。这样三轮改下来,论文的质量提高了很多,绝对大于4%。我自己对论文科学问题的认识也更深刻了。期刊为Ecosystem ServicesSSCI/SCI双检索期刊,IF2018: 5.572JCR 1区。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2041620300322

20192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一审时收到3个审稿意见,编辑给的结论是Reject and decline resubmission。但我认真修改后,仍然重投回去。善良的编辑给我再次送了外审,还是一审的审稿人。审稿人都非常认可我们的修改,二审的结论是Minor Revision,再次修改并提交回去,文章就被接收了。这篇文章我们选择了公开审稿意见,以及文章最初的投稿版本。文章质量提升也绝对不止4%。期刊为Remote SensingSCI检索,IF20184.118JCR 1区。文章链接:https://www.mdpi.com/2072-4292/11/4/468。从20192月文章发表以来的下载量和引用率来看,文章也得到了较高的关注。

所以我的结论是:严格认真的同行评议过程,是非常有助于文章质量提升的。审稿人越多,审稿人研究方向与文章主题越匹配,对文章提升作用越明显。

之所以会出现30余篇文章撤稿,以及同行评议对论文质量提升作用只有4%的结论,是因为有部分同行评议是不合格的,甚至是造假的。这种情况,我认为学术编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编辑偷懒,没有找到足够数量且方向匹配的审稿人,甚至全部直接采用了作者推荐的审稿人。导致同行评议过程放水,一团和气,文章没有经过认真审查和修改,学术质量存疑的可能性就较大。我不止一次收到过和我研究方向完全不相符的审稿邀请,事后发现还真是同事推荐了我。这样的文章让我审稿,实在是左右为难。客观评审和照顾人情两难全。

虽然说预印本在蓬勃发展,但论文发表的同行评议模式,估计短期内不会被抛弃。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想办法尽可能保证同行评议的公平公正。我认为,可以选择尽可能公开同行评议的全过程,包括论文的早期版本,审稿意见,甚至是审稿人身份。评审过程越公开透明,越能保证公平公正。这样审稿人在接收审稿邀请、评审论文的过程中都会考虑到自己的声誉,因而更加审慎和客观公正,而不会轻易放水、造假。

不仅论文评审,甚至建议其他的同行评议过程都应该增加透明度,接收更广泛的监督。因为,现在破“五唯”,破“SCI至上,讲求代表作了,所以同行评议这种方式估计会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只有尽可能增加评审过程的透明度,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公正。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士成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3180745-123286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