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esworth 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arlesworth

博文

同行评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偏见?如何避免?

已有 205329 次阅读 2022-11-4 10:53 |个人分类:精华文章|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术研究中的偏见存在于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从而影响研究结果。同样地,同行评审过程中也存在偏见。



同行评审中的偏见


同行评审是对一项研究的新颖性、严谨性和科学价值进行中立、公正的评估。同行评审过程中,若有任何偏离客观性的行为,均属于偏见。期刊编辑或审稿人在决定哪些投稿需进行评审或接收时,可能会受到个人有意或无意地偏见的影响。同行评审的偏见会加剧其他偏见,例如发表偏见(如:阻止某一特定地区的作者发表文章)。


为避免失望、浪费时间,放大其他研究偏见,同行评审过程中的所有利益相关方都需要提升对偏见的认识,从而避免或尽量减少这一现象的出现。



同行评审存在偏见的常见原因


对某些作者的影响力存在偏见


当同行评审审稿人知晓作者的身份时,可能会对其所在研究机构、地理位置、文化或性别产生偏见。


例如:仅针对第一作者所在的国家,同行评审审稿人甚至会在未事先阅读对方投稿的情况下,对文中使用的语言质量存有先入为主的偏见。


这种在审稿之前的偏见会给稿件“打上标签”,使得审稿人对研究论文的质量做出不公正的判断。


而这种偏见甚至会出现在同行评审实践之前,换言之,可能是期刊编辑的偏见,对方可能会根据研究所或国家做出判断,最终决定不把投稿送去接受同行评审。


偏见也不一定就是负面反馈。审稿人可能对投稿进行粗略的审查,仅基于作者的声誉及其所在单位给出不值当的好评


针对特定研究结果的偏见

研究是发现事物的过程。有时,新的发现可能挑战人们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观念


在遇到新颖且出乎意料的研究报告时,一些审稿人可能会固执己见,要求作者删除其研究结果或修改分析。


然而,也有一些审稿人可能会阻止发表毫无意义的研究结果。


这些做法导致了对结果和报告的偏见,以及发表偏见。 


利益冲突

  • 如果审稿人知道某份投稿的作者与他们有私人恩怨或存在职业竞争,他们可能会给出糟糕的反馈。


  • 相反,他们可能会对某个朋友或以前的学生所撰写的论文给予不当的好评。


  • 如果审稿人的审稿身份得到了作者的推荐,他们甚至认为自己有义务给对方的论文给与正面意见。



尽量减少同行评审中的偏见


合理推荐审稿人

越来越多的期刊向作者征求审稿人的意见。

  • 研究人员必须确保建议中不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利益冲突。

  • 在期刊方面,编辑部和编辑需仔细审查所有新的审稿人,特别是投稿作者推荐的审稿人。


如果需要,拒绝同行评审

作为一名审稿人,若确信一篇投稿的作者身份很有可能影响个人判断时,应拒绝审稿邀请,同时告知期刊编辑您拒绝的原因,或许还可以建议能提供更客观评价的备选审稿人。 


进行匿名审稿

匿名审稿有助于减少同行评审中的偏见。


·  在实施双向匿名审稿的同行评审中,作者与审稿人的身份相互隐瞒。


·  一些期刊甚至引入了三方匿名同行评审,将作者的身份对期刊编辑隐瞒。


通过匿名方式进行评审,审稿人能更好地专注于指定稿件的内容审阅,而非文章作者或其所在机构。


进行公开同行评审

在公开的同行评审中,同行评审的整个过程,包括审稿人的评论与作者的回复均对外公开。这种公开体系可增加透明度,同时鼓励审稿人给与更具有建设性的评论。


在同行评审中承认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

当研究界的所有成员都能公平地传播其研究成果时,研究的质量、客观性和广度都会得到提高。期刊出版社和研究机构完全有能力提供培训,促进同行评审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若期刊和期刊出版社的编辑委员会具有多样化的意识,其审稿人持有多样化的态度时,大家都会受益,知识也会得到自由发展。事实上,学术界应该鼓励对多样性的认识和开放的对话。



小结


如今,当务之急是在学术同行评审中尽量减少偏见,同时提高透明度。要认识到一点,即每位研究者都是潜在的同行评审审稿人。因此,作为研究人员,理应以道德为准绳推荐审稿人;而作为审稿人,应在批评他人研究论文时,努力做到公正不倚。


113658obo3kvsuais24qkd.jpg

论文润色 | 学术翻译 | 所有服务 | 英国编辑团队介绍



https://m.sciencenet.cn/blog-3201402-1362281.html

上一篇:欢迎加入Microbiology Society出版与阅读模式
下一篇:Company of Biologists阅读与出版模式,让开放获取更简单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