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岸长桥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hatsothus 力所能及,至微至远,无可替代,至善至美。让学习成为一生成长的快乐习惯!爱我的不要停,恨我的请继续...

博文

自成一大家讲理论实践论新思想青年永远年青之觉醒再说问题中人好奇心谈可作可为闲聊幻设的逻辑正确性述评人最大能力是让别人放心

已有 763 次阅读 2021-6-19 23:1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引子  理想追求  思想思维   理论真知   方法实践   测度表达


自主自觉自发自立自强自信

科学民主

求学求知求善求美求衡求全

务实求真

无欲无求无问无识无见无闻

功过荣辱是非善恶高低对错

中心临界跨界融合

分异分解分化

融通融合融汇

趋曲力势

能者全息

此果由因

成功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

致青春:我将无我,不负韶华

多尺度和多学科的海洋物质和能量传输、转化、循环,深海大洋动力过程及其环境和气候资源效应等重大观测科学研究之自主性,自信力和公信力说行为有效性谈搜索路径可选择性与执行力

前期,我们本着提高数据的自主性和公信力,进行了包括自主调查和公开实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质量再控制,接下来就是将实测数据网格化,也就是我们近期的工作。从零散数据到网格化数据,这是个跨越。这个跨越需要有效性的保障。这个有效性更多的指的是数据网格化后的分辨率的有效性。保障条件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高质量数据的数量是前提,第二则是基于数据的网格化方法。

在保证数据具有自主性和公信力,并保障数据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一定分辨率下网格化方法的有效性情形下,形成的数据产品,是我们项目需要的。我们暂称为V1.0版本。当然,随着数据不断的更新并通过质控的过程,我们相信整编数据产品会成为现在和以后项目的重要数据基础,同时也是判别其他数据产品以及模式模拟预报预测的重要数据依据。

接下来我就介绍我们的网格化方法,也就是客观分析与计算的一些结果结论。网格化主要从两个维度考虑,一个是垂向上的分层,我们主要按观测规范设置。另一个是水平的分辨率,这个就不具有随意性。因为客观分析方法对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十分敏感。做个极端假设。我们研究区域就一个实测点,这样网格化后其他格点的值都由这个点来估算,可想而知,其结果质量(代表性,可靠可信)是任何网格化方法很难有效保证的。这里有太多的虚假和歪曲信息,没有代表性,不可靠,不可信。

我们收集的数据大概10万个点,质控剔除2万多,剩余7万余个参与客观分析计算。客观分析方法要求每个格点需基于周围13个点以上,计算才有效。粗略估计下,我们的研究区域南北纬30个度,如分辨率定为半个度的格距,则为3600个点,大概4000个,假设格点周围均匀分布15个点,需要6000个实测数据,我们的数据点数是7万余,数据量上基本保障。但这些数据点大都分布在2000米以浅,包括所有网格化产品遇到较大的现实问题在2000米以下。看一下数据情况。2000到7000米的统计表明2000米以下的数据点位不到10000个,且65%在2000-2500米之间,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数据点位稀少,只有稠密的地方有估算结果,因此不但没有变稠密,反而减少了不少,即达不到网格化的目的和有效性,建议稀少数据不作网格化处理,那样会失去数据的代表性,和估算的可靠可信性。

接下来进一步看一下方法的有效性,主要从三个维度考虑,第一是水平大面的估算效果,第二是垂向断面的效果,第三是时间片的估算效果。而效果的检验则是通过自主调查数据来实现,因为自主的自己的才是可控的,毕竟在公开实测数据方面我们采取的是拿来主义,别人给我们什么样的数据我们就接受什么样的数据,虽然这些数据经过了一定的质控,说白了,用自家数据检验拿来的公开数据练得是内功,也是提升自信力和公信力的过程,这样方法的有效性也就自然实现了。我们来看结果。



研究工作的思想性高度,理论性深度,应用性广度。

幻设的逻辑正确性:从矛盾到悖论

肯定与否定的二元判断的唯一性与同时性;逻辑层次之自指的否定性与否定之否定

歇后附记


玻璃罐里养蛤蟆——前途光明,出路不大

八十岁的老和尚娶媳妇儿——没有的事儿

面碴锅里头煮秤砣——混蛋沉底儿带砸锅

十个压路碾子坏了俩——八个压路

癞蛤蟆上公路——冒充中吉普



https://m.sciencenet.cn/blog-3278564-1290888.html

上一篇:构造学与范畴论认知机制再说数理理论构造与网格计算讲能量变分与变换不变性聊共时与同步谈三个世界与知识进化述评全息观测与仿真
下一篇:良性循环说判断和搜索谈吸积与耗散率聊融通皆为路临界亦为崖兼述道路万千条安全第一条论分异跨界之安全本质与过界实质之全息通道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