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de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deming

博文

【SFP 1001夜 十】文中的关键点你已觉知,恭喜你SFBC,你过关了

已有 1772 次阅读 2017-6-8 17:27 |个人分类:焦点解决实践|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高德明, 焦点解决, 聚焦, 爱语焦点, 愿景描述

1001句焦点问题大批判 第68-73问

高德明     2016.4


高效焦点解决教练 1001问,可以这样问吗?不可以这样问吗?


看完这段问句分析,作为焦点大咖,你知道你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吗?


68. How can we know when to stop meeting like this?

    我们如何能够知道不用再进行这样的会谈了?

69. In what area would you like to see the most improvement?

    你最希望在哪个领域看到进步?

70. Suppose I were to make a recording of the present and one of a time in the future when you have reached your goal. What difference would I see that would allow me to say, this is the recording of the present and that is the recording of the future?

    假设有人对你的生活进行了追踪录像,在未来的某一刻,你实现了你的目标。你认为我如何能够分辨出现在和未来两份录像的不同?

71. Suppose I were a fly on the wall in your home when the miracle had happened and your goal had been reached. What would I see you doing differently then? What else would be different?

    假设我是你家墙上的一个飞虫,当奇迹发生你的目标实现时,我会看到你在做什么不同的事情呢?还有什么不同?

72. And how would others react to that?

    其他人会如何回应这些不同?

73. Suppose you did have a goal. What might it be?

    如果你有一个目标的话,它会是什么?


评分:第6873  4

这两个问句有可能被回答为一个否定型的目标,比如我不想再看到你

问话太开放了,有利有弊。

我们是如何打开谈话的空间,同时又保持焦点的方向性的呢? 焦点的方向性谈话与漫谈有什么不同?

(不可以当专家的,所以不说了,自己好好思考一下,你做的最棒的一次。)


评分:第69  4

如果当事人说了一大堆目标,不妨这样聚焦一下。不过,这个目标可能还不是谈话的目标,还是差了一层,还要继续追求谈话的目标和这个领域目标的连接是什么?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大家思考:假如一个目标需要你一个月来完成,你一个月后完成了目标A。那么,你现在谈话的目标B和你一个月之后的目标A,他们有什么关系?如果有不同,是什么样的不同?


评分:第7071728

核心词:看

上面的问句。我对707172最想多说一些,因为这个是焦点与其他流派的区别所在。这个涉及到焦点解决的哲学理念,虽然有些人用维特根斯坦的方法给予了分析。我这里计划从佛教的理论给予划分。我们都知道,焦点解决中有佛教的成分在里面,但对于具体内容是什么都不是很清楚。这里不妨假设这个问句中的基础是佛教的理论(五法三自性),那么对焦点解决的侧重点阐释就高大上了。

当一个人的回答,是包括了内在感受,或者,一个人的说话内容,是以内在的感受为主要内容,比如,我三天之后,会感受到我非常高兴开心了。我的情绪非常好,我可以给自己的开心打十分了。

这时,我认为,对于一个SFBC来讲,关键时候到了,你要是处理不好,我认为你需要更多的课程练习。

关键点是,我们要把内在感受,引导为外在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和现象。因此,7071的引导都是在详细的让当事人继续描述,你看到什么,别人可以看到什么。更直接的问法是,如果一只虫子,它听不懂你说什么,也不知道你想什么,这个在现场的虫子可以看到什么?

为什么我们的语言描述中,描述我们看到的,比描述我们感觉到的更重要?对焦点解决更重要?对带来真正的目标和改变更重要?

维特根斯坦的理论认为,你说痛,其实和没有说一样。因为那个痛是不存在的。这个从佛教的角度来理解就非常轻松,不需要读生涩的哲学了。

对事物的内在感觉,佛教认为是虚妄的,它距离实相隔离了三层梦境。就是说它对于外在境界改变的力量是小的。虚妄的名言、事物的相(描述)、事物的缘起。这是到达实相的三步。内在的感受是最外层,描述是第二层,事物的缘起是直接改变的无常变化层。这相对于焦点语言中的内在感受、愿景描述、一小步的行动或行为变化。

中间环节是愿景描述,自然可以带来一小步的描述。所以SFBC的重点放在了愿景描述上。

因此,对于把当事人的目标定为一个内在感觉的变化的教练,本人坚决给予差评。

那么,一小步的行动要不要落实?我的答案是要落实。有些教练认为,可以不谈一小步,因为只要他知道变化后的差别,一小步就自然会出现?

请问,这是我们猜测的,还是理论推导的,还是经验中得来的?

我们怎么知道他们知道了一小步了?

最新的SFBC教练们认为已经不需要谈一小步了。我个人认为,这是SBFCSFBT的不同,这两个领域的客户的能动性上,确实存在差异。

假如你知道了把内在感受一定要展示为发生的外在描述,那么会给你的教练或咨询带来什么不同?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27145-1059743.html

上一篇:【SFP 1001夜 九】你有什么样的收获我们可以结束了
下一篇:【SFP 1001夜 十一】焦点空间的语无伦次与焦点教练的头脑清醒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2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