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de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deming

博文

高德明教练督导:当客户希望别人改变时的目标探寻

已有 1632 次阅读 2020-12-17 10:45 |个人分类:焦点解决实践|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当客户希望别人改变时的目标探寻

——一个知识点的系统督导

高德明

2020.12.02

微信图片_201712191050589.png

这篇文章希望通过教练的录音督导,系统化地督导和学习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案例中,是妈妈希望孩子不早恋。换一个说法是:妈妈的问题是“孩子的早恋问题”。客户希望改变自己的孩子,或者认为孩子现在遇到问题了,给她带来烦恼了,她的烦恼是别人的问题让她烦恼,或者是她希望孩子发生改变从而解决自己的问题。就是“孩子早恋的问题,让妈妈比较烦恼。”

案例中教练问了一个从问题转向解决的很有力量的问句:“如果孩子不早恋了之后,那妈妈会做些什么呢?”

图片2.png 

问题很好,只是客户并没有按照我们的问句期待来回答,或者说回答得非常抽象。比如,得到了客户“心情好”,孩子的“男女朋友的问题”的模糊答案(51-53)。

图片2.png 

显然,这些都不符合焦点解决的合约要求。在后续的教练中,出现了教练目标的不断的不稳定的变化。比如176句,一个新目标出现。

图片2.png 

这个目标的模糊性,就是在合约探讨上出现了问题。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我们如何来解决?其实,教练这样问(第30句)是符合规范问句的,不过,这样问太笼统了,一旦对方回答的过于笼统和抽象,或对方的思维跳跃,我们需要把问句方向化和具体化。

对于这种情况,要思考的是孩子的早恋”只是个概念,孩子的具体行为及行为变化需要系列的展开。若马上就让她回到“妈妈要做什么吗”,可能妈妈的思考重点还在孩子身上,太早地返回到对妈妈自身的思考,对有些客户来讲还太唐突,还太早。

就是说,如果快速的跳跃问题没有得到具体的回答的话,如何放慢脚步,柔和地再继续引导呢?我综合实践和思考,给出两个系列的方法。

微信图片_2017090409423130.png方法一:三步问句法

第一步,我们一般还是要先关注妈妈当下的想法,她现在认为重要的事情是希望别人的行为改变,我们就重视她这个想法,我们就详细的问她,她希望孩子如何改变。

图片11.png 

(图示1)

可以问“你希望她如何改变”,“她的烦恼问题不存在了会发生什么”,“那时她会做什么”,这样让妈妈更多地描述孩子在问题当中是什么样子,问题不存在了是什么样子,这样具体化的展开。(如图示1

虽然这好像是在希望其他人改变,其实不是我们真的目的。我们希望第一步能够引出第二步,第二步就是说“当这个孩子放下,没有烦恼的时候,变成我们想要的那个样子的时候,孩子在做什么”,就是A(大A,别人的变化行为);

图片11.png 

如果她这样做了A,那是因为妈妈“做了”什么a0

图片11.png 

那时候妈妈“在做”什么a1

图片11.png 

妈妈“之后”会如何做a2

图片11.png 

我们是通过第一步引出第二步,如果没有第一步这个A,就没有妈妈的行为a1、a2的第二步。第三步就是当妈妈做了a1a2这些行为时,那孩子又会如何来做?那时候孩子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什么不同?这样再一次是把妈妈的行为反过来,又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让目标鲜活、细节化和生活化。

通过这样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差不多我们就能够和客户一起探索出我们这个教练的目标是什么了。目标一定是妈妈的行为,妈妈要有哪些行为目标,这才是教练的目标、教练的方向,而孩子的行为,只是“引子”

微信图片_2017090409423130.png方法二:语言过程导图

孩子的行为

我们再看思维导图2,我们探讨别人期待的时候,你只探讨第一步第二步就太单薄,举例说:

(孩子)的行为改为成我们期待的行为了,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不同”,带来新的行为A

A实现了,会给孩子再带来什么”,回答假如是带来B;还可以把B详细化,B实现了都会做些什么”。

通过这两步,那相对应的妈妈要做的事情ab也就可以问出来了。“当孩子在做A的时候,妈妈在做什么?”

有的时候,只是探讨两边获得的信息量是不够的,不容易找到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我们下面做一个开放的框架,从AE,可以对她对孩子那个期待更多的探讨,让语言空间更为开放。

微信图片_20201205143634.jpg

(图示2)

“如果这个孩子她不早恋了,她会去做什么?”她会去做A;还会去做什么?还会去做B;还会去做什么?还会去做C;做C了之后,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不同?带来D;D实现了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不同?……把这个大写的ABCD孩子的行为记下来了,然后再探讨妈妈的对应行为。

妈妈的行为

我们有了上面的基础,就可以展开我们对妈妈行为的探询了。

“如果孩子做了A,那是因为妈妈做了什么”,那你之前做了什么?妈妈的a是什么?

“如果孩子的行为出现B,那是因为妈妈你做了什么”,妈妈的b是什么?

“如果孩子出现了B,那妈妈的b是什么?因为你做了什么? 

这里,细节化、时间化了妈妈的行为,分为三个步骤。对应着孩子的ABCD这些行为,那这时候妈妈的行为时间线是:

 1“你做了什么事情”,让孩子会出现A、B、C、D这个行为。

 2 那孩子如果出现了大写的A、B、C、D这个行为,那么相对应的,这时候作为妈妈“你当时(或同时)在做什么?你是如何表现的?”

 3“孩子出现了这个行为之后,你又会去如何去做?”“你这样做,又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这样,就把妈妈要做的事情,小写的abcd展现出来了。

对行为集合进行筛选

当这些展现出来之后,你就可以在小写的abcdefg里,询问出“哪个是妈妈认为重要的”,“妈妈最想解决什么问题”,就会找到我们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也就是我们咨询的合约、咨询的方向、目标就出来了,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这是一个思维框架或叫做一个语言过程。在一个语言过程中,当客户希望别人改变,或者对别人有期待,或者她的烦恼是看到了别人要犯错误的时候,我们运用这个框架之后,就可以灵活的在语言空间中穿梭,找到客户可以自己实现的目标了,这个目标将带来行为系统的变化,从而达到原始目标的实现性。

从教练学习的角度来讲,我们督导到一个层面,就是不仅要在督导中看到我们哪里做得好,哪里需要改进,还要把相关知识系统化。让做得好的这个点,变成一个系统知识,成为你的一个思考模式和语言过程模式,这是我们深入学习这个语言过程图的意义。


附:教练文字稿

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png  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1.png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2.png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3.png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4.png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5.png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6.png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7.png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8.png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9.png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10.png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11.png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12.png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13.png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14.png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15.png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16.png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17.png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18.png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19.png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20.png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21.png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22.png微信图片_2020121710323023.png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27145-1262862.html

上一篇:高德明:优势、优点和亮点的不同及在助人工作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七师SF师资团队系统督导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