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de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deming

博文

焦点解决关于当事人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时的思考

已有 1179 次阅读 2021-11-30 10:36 |个人分类:焦点解决实践|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焦点解决关于当事人回答是“我不知道”时思考

高德明 20211129 

微信图片_20180123162939.png

前记:前面写过两篇从教练角度思考的,关于我们要秉承Not knowing(不知道)的态度来进行我们的谈话。这次我们从当事人的角度来讨论一下,当事人回答的“不知道”。 

对于当事人,当他们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是很有必要专门安排一个章节来讨论的内容。

在当事人说“我不知道”时,初学SF及刚刚进入实践的教练会感觉到阻抗、抵制、泄气或者防御。

我们打开思路看看当事人“不知道”的背后的假设有哪些?我们可以秉承Not knowing来面对“不知道”了。

1 是一种邀请形式。当事人说“我不知道”时,也可以视作是他们在邀请治疗师说出治疗师的想法。如果他们不知道,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帮他们知道,对吗?对于他们的治疗该怎么做?

2 给这个问题更大的空间。Steve de Shazer曾经说过,“我不知道”是他最喜欢的回答,因为它留下了很多开放性的空间(私人交流,1992. 8. 20)。说明他没有这个经历,一旦他知道了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3 我在思考。“我们的同事”,Dan Gallagher “ ‘我不知道,意味着:‘安静!——我在思考’(私人交流,2000)”(de ShaZer等, 2007,p66)。或者仅仅在努力尝试回应。不回答问题,可能是因为答案充满各种可能性。

4 我还没有那么开放对你。我在防御。一位精神分析取向的督导建议过:“我不知道”是青少年们采用的一种防御方式,这种防御是正常的独立成长过程的一部分。所以,这意味着这个年轻人正处在成长的轨道上。

5我在努力摆脱正确的答案。一个儿童治疗师告诉过我,当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说“我不知道”,他或者她在那个时候正在“努力摆脱”所谓的正确回答,并希望自由思索。

6 我希望换一个话题。Gale Miller (de Shazer, Berg和Miller, 1995) 解释说,“我不知道”是对人际交往的潜规则的明知故犯,即那种谈话意味着可以换个方向了,其实“我不知道”是一个期待的转向。

7 当事人认为问题属于提问者。问题的提出,并不一定要得到答复。或者说问题仍然属于提问者。然而,问题可能随后会被回答,也可能再次被提出来。提问者也许可以作出一个合理的假定,即他的听众需要花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Philips,1973,p81,in Ross, 1996,pl09)。

上面内容的复杂性,让我们无法推测,我们更多做的是信任和秉承Not knowing ,更多的等待。

因此,我们只要等着,一部分人会因为觉得不舒服,而给出另一个回答另一部分人会觉得话语权还在自己这里,于是就会继续说一些他自己认为重要或有意义的内容。

回应“我不知道”的一些建议

等待。(此乃首选建议)如果你能的话,记住,就是等待。

等待。告诉当事人慢慢来。

如果你知道了,会给你带来什么不同?

知道了对你有什么意义?

你觉得谁会知道?

当你知道的结果更多时,你会说些什么?

如果你想知道情况究竟如何时,第一步你会怎么做?

什么迹象的出现,会让你觉得自己逐渐弄清楚了状况?

当你真的完全搞清楚情况时,又会有怎样的不同?

你最好的朋友会怎么说?

首先发生些什么,可以让你搞清楚状况?

情况其实很复杂,所以你不知道也是很正常的。你认为呢?

关于这篇文章的目的,我还想再次说明。因为,初学SF及刚刚进入实践的教练,当遇到对方回答自己的提问时,对方说“不知道”,会感觉到阻抗、抵制、泄气或者防御。这些感受和想法是建立在对当事人回答“不知道”的原因的单一性猜测基础上的。

当我们了解到“不知道”有上述这么多可能性时,期待咨询师或教练,能反而放弃这些猜测,秉承Not knowing 的心态,把回答“不知道”,作为一个回答方式而不是一次拒绝;把回答“不知道”,作为一个探寻的开始而不是一个结果。


微信图片_20180123153653.png

反思NLP回答不知道的专家式应对方法

高七师集 

对话中,我们问了一个问题,当事人说“我不知道!”。我们会做什么?“你为什么不知道!”你会这样拷问吗?放弃吗?更换问题吗?

关于不知道”的回答,NLP中有15个主要响应方式。

首先,先确定要同步和配合,可以说类似这样的话:

“太棒了!不知道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将会有一个珍贵的对谈,更大的探讨空间?

“没关系。如果教练可以帮助你知道,对你会有价值吗?会使你越过'我不知道'的障碍吗?”

“太棒了,我们要不要继续,并使你知道呢?

应用NLP探索“不知道”种类。有很多种类:

1.缺乏信息--你需要一些信息吗?

或许他只是没有他要的信息,才会不知道如何回答。

问:“你需要什么信息才能知道呢?你知道如何取得那个信息吗?”

2.信息不足--你有足够的信息吗?

或许他有信息,但还不够,不足以用来回答问题。

问:“你还需要什么信息呢?你怎么知道那是不够的?你用什么标准去衡量它够不够的呢?”

3.混淆--你是否有太多信息了?

或许他只是有点混淆了,他的知识被熔合在一起,难以回答,所以需要做区分。

问:“所有这些信息,你是否有做区分,方便使你厘清,归类,看内在的架构呢?”

4.没有按重要程度排次序--“不知道”,是因为不知道哪个才是最重要的吗?

或许他的不知道,只是因为他尚未排序事情的重要程度,或是要做事情的优先级。因此不知道如何选择。他需要指认出他的价值,并以重要性来排序厘清。

问:“你的什么样的价值观,可以让你排出重要信息、次要信息等的次序呢?”

5.恐惧知道--你害怕知道吗?

问:“你对'知道'有何感受?对获得知识有何感受?”

问:“如果你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问:“对要找出‘知道’,你有什么恐惧吗?”

6.抑制--你不允许自己知道吗?

“知道”的恐惧,会带来“知道”的相关禁忌,导致一个无意识,压抑了“知道”或关于“知道”一些信息。

问:“你有允许你知道呢?”

7.自我不信任--你不信任自己吗?

“不知道”,可能是没有允许去让自己知道,没有允许去信任自己的信息。

问:“你信任自己的‘知道’和‘找出知道’吗?”

“你有多信任自己的信息?”

8.不愿意--你要找出来吗?

“不知道”可能是缺乏渴望“知道”,甚至是缺乏意愿去知道,探索,找出。

问:“你要知道吗?你愿意去找出来吗?你准备好决定去找出来吗?”

9.过于鉴定--你的地图跟疆域混淆了?

“不知道”可能是来于一个人对一些信息或知识的鉴定,和如何认定自己或其他事宜。

问:“你的身份是否跟这信息绑在一块了?”

10.不安全--你是否只是不愿意告诉我呢?

或许这“不知道”,真的是意味着这个人跟你分享信息会感到不安。这样做会让他感到脆弱,以及暴露或懦弱,因此不想告诉你他所知道的。

问:“当你跟我分享这些时,你是否有足够的安全感?”

11.对“因”感到无知--你不知道什么造成这体验吗?

有时候当我们说“不知道”时,我们是在说我们对原因的知识不足够了解。我们不知道是什么造成我们去想,去讲,或去做一些事情。有时候,我们知道,但我们就是不知道一个体验的来源。

问:“你是在说你不知道这个的来源吗?”

12.扭曲--你的地图有被扭曲吗?

或许这“不知道”真的意味着,他有一张扭曲的地图,这张地图阻止他清晰一些事情。

问:“你需要做什么,可以让你开始厘清你所知道的?脑图,流程图,清单?”

13.盲点--是否有一个盲点阻止你去知道呢?

或许在你的某一个强项里,一个盲点会让你变成过度聚焦,阻止你去知道。

问:“你是否对你的回应感到惊讶,并且就是不知道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

14.缺乏经验--你缺乏对一些事情的经验吗?

或许你的“不知道”是因为缺乏经验。你不知道是因为你在一些领域里,没有或没有足够的技能经验。

问:“你是说,你需要在这方面多练习,取得更多经验吗?”

15.缺乏策略--你不明白它如何运作呢?

或许你没有一个策略,这导致你不知道要怎么做一些事情。对你来说那是新的,或是不一样的,因此你不知道它是如何运作。

问:“你有策略来完成X吗?

上面的后续提问,是在猜测他人“不知道的15种原因”的基础上,并貌似确定了对方不知道的原因之后的回答,因此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权威性的假设,显现出了专家指导角色,似乎我们有能力“看穿”当事人。这一点与SF相比是不同的。SF无需教练“看穿”当事人的思想和学会分析当事人背后假设的方法。SF 跳跃了“不知道”的原因,跳过了“不知道”的当下,甚至站在“不知道”的对面周围,其问句的引导是朝向未来和目标、愿景和意义。也就是说,SF教练,无需猜测对方回答不知道的原因,只是需要相信对方这样回答一定有他的理由,这个“不知道”,也是一个答案。

SF知道了对你有什么意义?(第一跳)

如果你知道了,会给你带来什么不同?(第二跳)  

你觉得谁会知道?(第三跳)

NLP对“不知道”的方法和焦点的对“不知道”的方法,哪个有用呢?这个是你自己的实践来判断:如何来应用和选择,如何应用情景来判断应用的比例和时机。


微信图片_20180123153653.png

PS:读者朋友可以参看高老师从教练角度来探讨的两篇文章:

焦点解决中假设问句遇到的情况处理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27145-1069322.html

什么是现代的“不知道”?》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27145-1086054.html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27145-1314486.html

上一篇:Solution Focused焦点解决中的“焦点”是什么意思?(V2.0)
下一篇:“活在当下的”讨论与应用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