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de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deming

博文

学了30年TA,如何理解要坚强的驱动力

已有 1312 次阅读 2022-4-9 16:23 |个人分类:TA交互沟通分析|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了30年TA,如何理解要坚强的驱动力

高德明 

20220305

 微信图片_201712191050585.png

微信图片_2017090409423114.png视角:增加了什么是我们关注的学习与应用视角

若把五种驱动力定义在应该信息的范畴内,“驱动力”其实它是驱动一个人去“多做”的事情,这个“多做”是一种能量,一个方向。

这种能量和方向,并不是由当下的情况去促使一个人所产生的这种能量和方向,而是过去的。当面对现在的情况的瞬时当下,这种能量和方向是由一个过去的习惯习气产生的。

当事人不能觉知它,可能转瞬间就会成为自己的一个选择方法,或暗中主导了自我的决定;或者它主导了当事人最关注那个部分;或者是当事人最想入手的那一扇门;或者当事人会把全部的精力用在某一个部分上;或者在应该停止的时候,当事人却停不下来。

驱动力的作用方向,不是成人自我思考的方向,而是你不知不觉进入并去的一个方向和能量。

往往对现实来讲,这样的驱动力下的行为,所做的事情是“多余出来的一部分”,对现实没有有用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17090409423114.png定义:对比中深入了解要坚强的驱动力

今天要讨论的驱动力“要坚强”,是个不太好理解的驱动力。

我总结了两个对比技巧,一是把“要坚强”和平时我们所讲的一个人有顽强的意志力进行对比,另外是把“要坚强”的驱动力和禁止信息的“不要感觉”进行对比,这样似乎就更加清晰了脉络。

当我们把心理学的“要坚强”和在世俗意义上的要坚强作对比一个有顽强的意志力的人,是坚持自己的做法,是从事情的目标而言,可以克服内外境界的困难。而心理学的“要坚强”是不去面对内在情绪对我们的困扰或影响,“要坚强”的目标不是事情的目的,其目标是不去碰触内在。

下面把“要坚强”的驱动力和禁止信息的“不要感觉”进行对比。

小的时候,父母可能不让你哭。他们吼你:“你哭什么哭,你”,就会造成你的漠视情绪,产生一个对感觉的禁止信息:不可以有情绪。这是我们说是A,妈妈不喜欢。

如果你有感受,父母不去理解你的感受,当你有感觉而哭闹的时候,没有人理会你,形成不了安抚,你会得出结论:有感觉不能获得安抚和爱B,有感觉和爱没有关系。

这两种A和B,都会带来禁止信息:不让你哭,父母不去理会你的感受。这都是禁止信息:不要有感觉,我不可以有感觉。

还有一种父母,在我们小的时候,他们对待内在情绪的处理方法是全面外化。这是父母的父母自我,当幼时的你有感觉有情绪的时候、有内在的一些东西需要处理的时候,父母不去处理孩子内在的感觉和情绪,而是马上重点去处理给孩子带来感觉的一些外在的情况(这是他们的认知,感觉无法由内在自我来改变)。假设我们小的时候有这样的父母,或许就会有这样的早期决定:认为内在的感觉是处理不了的,只有通过外在的改变,或许内在的感觉就会发生变化。

事实是,外在的改变不一定带来内在的改变,由此“要坚强”的孩子,慢慢地就认为“内在感觉”既然不能改变或者认为不能改变的事情更没有必要去关注,那就不把精力放在不可改变的情景中,而是全部采用外求法。“我很痛苦”就会被描述为“人们这时候会很痛苦的”普遍真理,在所有的描述中,就没有“我的儿童自我”什么事情了。就会得出第三个结论:这是一种看似坚强,其实是在早期决定中“我早已看空一切”的放弃。C坚强的对内在不作为,而要去……

内在的情绪和感觉要是变化的话,在坚强者看来是来自于外边的变化,这个直接的结论是只有外在变好了,内在的情绪和感觉才能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只有处理父母自我和成人自我就可以了。或许这时也会转到上述所讲的AB中(那又是另一个问题和禁止信息系统了),C的情况是:他会把能量一下全投入到外部。

“要坚强”这个汉语用语,很容易给我们造成误解,按照我对“Be Strong”的诠释,可以这样来描述:坚强而无为,所以对“你,你们,世界”采取判断评价行动……

这样会把能量驱动到外部。 

我们看到这个“要坚强”的人,驱动力一旦产生了之后,就会展现出一个“你好”或者“你不好”的心理地位。注意,这个心理地位非常有意思。“我好,你好”或者“我不好,你好”,这常常是成双的。而要坚强的人,他向外求,要么就认为你好,要么认为你不好,而相对的“我”是非常弱小的,甚至都没有了。所以说,他透明了空掉了自我的感受,他只是看似坚强。这还不是麻木,看似这个人的表情非常麻木,不怕痛,不怕刺激,没什么情感。真实的原因是,因为他认为改变不了自己的内在情绪和感受,所以慢慢他就不去碰触了。

“要坚强”的人不一定全认为“你不好,外界环境不好”,也可能认为“外界环境好”,只是我们没有把外界环境改好,所以改变世界是他们无需言说的人生目标。

我们再来看看“要坚强”在TA教程中的定义,从上述的分析,“要坚强”的定义就更容易被初学者所理解了。

要坚强驱力的人疏远自己的感受,他们所用的词汇包含这样的意义,我不为我的感受和行为负责,他们是由外界造成的。

你让我很生气。

这本书让我无聊透了

忽然有一个想法出现

他的态度让我不得不反击

市中心的环境引发了暴力。

这些情景会给人们带来压力。

此外,他们在提及自己的时候还经常使用人们,你人们等让自己与所说内容疏远的词汇就不说自己、我)。

这感觉很吓人。(意思是我觉得很害怕

那个感觉不错。(意思是我感觉不错

你不能显露出自己的感受。(意思是我不得不

这类情景会给人们造成压力。

语调平缓,单调音,调低

手势没有哪种手势是要坚强的显著标志姿态。

他们的姿态经常是封闭的,他们在身体前抱着或交叉着胳膊,腿也可能是交叉的,或是把一条腿的脚踝放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摆成数字四的样子,整个身体都表现出一种固定的姿态

面部表情面部没有表情僵硬。

总之,禁止信息中的“不要感觉”是不去做什么;驱动力中的“要坚强”是要去做什么,更多的多余的做什么。

通过上述分析,“要坚强”的驱动力会让我们,

a 就是不该做的事情去多做;

b 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c 应该停止的事情不停止而是继续做下去。

如果从应用的角度来阐述,我们要如何提醒有要坚强”驱动力的人呢?

“要坚强”的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外部环境的分析、判断和评价上。这个能量放的太多了。他应该拿出一部分能量来用在对自身的分析、自身的感受、自身内在系统的调整上。而不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外部系统的批评、审判、思考和调整上。我们说他应该拿出一部分,用在内在的情绪和感受上,用在儿童自我的觉察上。

伯恩是用这个寓言故事来比喻“要坚强”的人,是如何对内在自我放弃的。

坦塔罗斯因此得罪了神祇。他罪恶滔天,受到神祇们的惩罚,在那里他被迫站定于一小湖中,水没至下颌,无数甜美的水果悬于头顶和四周。他从不间歇地努力喝水,但水总是从嘴边流走;他试图抓住那些美味的水果,但总是被阵阵来风吹离,使他无法得到。因而他注定要在阴间遭受炙渴和难以忍受的饥饿。“tantalizing”一词即由此而来,意思是在眼前却无法得到的某个东西。

我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如下:神就是父母,他们判了我们没有办法处理感觉和情绪的罪。这让我们得出我们要坚强的结论,不再追求那些内在的池水与水果,一切都是父母来审判和改变。

“要坚强”的人事业可能会很成功和可以不成功,也可以是持之以恒的人,或总是换职业的平庸者,这些与“要坚强”的驱动力没有什么关系。

驱动力所产生的动作是他不去做任何改变自己内在感受感觉的事情

对内在的一个事情、内在的感受都会静止在那,甚至认为它是透明的,就像寓言故事中的水一样,存在也没有什么用处。结果是这种驱动力就会把自己全“驱”到外边去。神才重要,父母才重要,“我”的存在是痛苦和无能为力的,总之“我”消灭了自我。

如果一个人在社会上取得了成就,这些外在的成功,他不会认为这些成功是属于自己的,他会归功于别人。他可以帮助所有人成功,或者把成功让给别人,自己最后什么都不去得到。和“要努力”不同,“要努力”的人,成功了会失落或定义更高的目标。而“要坚强”的人,会说“人会成功的”,但和我没什么关系。因为“要坚强”的人在他们的自我觉察中没有“我”,所有一切成功和“我”都没关系,这个过程脚本就是“永不”。就像一个男人追求一个女人,获得了她的芳心,反而把她让给自己的兄弟这样的言情剧本。他再“看透”一点,就会什么也不去做了,永远不追求成功。这时候,上面的AB情景就出现了,禁止信息出现了。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因为这时候变成了如何来处理禁止信息了。下图中的第三种情况。

驱动力.png

我是用这样的研究思路来研究驱动力的,就是看那个驱动力会让我们多做什么。一旦驱动力转成禁止信息了,就用禁止信息这套系统来分析自己的行为,就不用驱动力理论了。所以驱动力的理论在指导我们行为以及助人工作中,就变得简单实用了。从实用角度来讲,研究驱动力去分析它有可能让我们多做了什么?这个“多做”不是现在所决定的,是过去经历对我们的影响,过去留下来的早期决定,早期决定让我们多做一些本可以不做的事情,这是我多年以来应用TA驱动力总结出的最有用的实践方法。

少做什么呢?是研究一个人的禁止信息系统。

多做什么呢?是分析一个人的驱动力。 

微信图片_2017090409423114.png案例:生活中“要坚强”的典型人物分析(选自小青蛙直播) 

好人还得不到好报。有道理吗?人们观察到一个假现象,好人不得好报?

好,我们听听心理学家说,什么好人不得好报,没道理。

其实从心理学层面来讲,有一些所谓的老好人。

这老好人还叫什么:热心肠。

他们的表现是:帮助所有的人获得成功,再把所有的成功送给他人。

若身边有这样的人,提醒他们要关注他们的身体,特别是肠胃系统。

下面从心理学角度给大家分析一下。

有一种人,其内在的驱动力是要坚强”,这种驱动力会让他们不去关注自己的感受,关闭了自己的感受。他关闭了自己的感受后,他就会更多的把能量向外边推动,总去帮助别人做事情,自己闲不住,不考虑自己的感受,不考虑自己的身体,也不考虑自己的健康。因为他有“要坚强”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就会让他们把所有的精力关注点都放在外界、放在他人身上,所以他们看起来是老好人到处去帮助人。不一定是别人需要帮助,要注意也可能是他们就是想去帮助人。

“要坚强”还有一种表现是正相反,是个大坏蛋。有些人总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因为他不考虑自己,他只考虑怎么让别人有损失,怎么气别人。所以“要坚强”的另一个反面人物就是做那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具有“要坚强”驱动力的人,也有优势他不考虑自己的感受,当事情出现挫折,可能造成人们心理压力的时候,“要坚强”的人就没有压力。因为他们关闭了自己的情绪系统和感觉系统,所以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这些人不会受自己心情的影响。

再换一个治疗角度,就是说当一个人具备“要坚强”的驱动力的时候,他们有可能在该停下来的时候,该评估自己身体情况的时候,他们停不下来。本应该停下来的事情,可能还会去继续做。这是对自己身体的一种伤害,同时别人有时候不需要他们的帮助,一定要帮助,也会影响团队。

“要坚强”的人太忽视自己身体的感受了。不去注重自己的身体的感受,关闭了自己的儿童自我,让自己的儿童自我经常受到情绪压抑——他们好像是没有情绪,其实他们的情绪是被压抑到心里了(漠视)。从对胃癌案例的研究得知,身体压抑时间长了,所说的这种老好人的胃部疾病,特别是患肿瘤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肿瘤本身就是一种身体的预防机制的变化。当自己不关注自己身体、放弃自己身体的时候,防御系统也可能学会放弃,放任那些变异的细胞了。这些在临床医学和身心医学也得到论证。

所以假象就是我们说好人不得好报,其实这个好人并不单单指善良的人,更可能是有“要坚强”驱动力的人。如果有因为“要坚强”的驱动力而经常去做所谓的好人好事的话,那要反思一下,想方法调整自己的内外能量。

“要坚强”的人还有两个特点一种“要坚强”觉得自己倒霉永远是别人影响的,最记仇的就是这种要坚强”的人。他们认为他的失败,他的一切都是外界影响的。所以他们会很记仇,一旦一个人影响他了,他就会认为这会影响他一辈子。这个个体常谈论一些负面的脚本内容,重复谈论负面脚本内容,他第一天会跟你说他遇到的麻烦,第二天还会跟你说,就像第一天没说过一样。

同样的“要坚强”的人,也是可能是最感恩的人,一旦谁帮过他,他会感恩一辈子,他会觉得自己一生的发展,都是这个人给自己带来的好运,都是这个人的帮助。

总结,要坚强”的人,基本上是向外求的,他们的心理地位基本上就是“你好”或者是“你不好”,他们的那个“我”是非常小的,儿童自我完全被压抑了和阻断了,不会主动评价“我”是“好”或“不好”

希望有“要坚强”驱动力的朋友,要多关注自己的情感,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知道内在的情绪和感受,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许可以解决和控制。自己的事情,可能自己是可以解决,可以变化的,一切不全是外部的操纵。

我们可以成功,成功可以归于我们,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痛苦,我们可以调整我们自己的痛苦,我们的痛苦也会影响到他人,我们的情绪是有用的。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们父母一样。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27145-1333181.html

上一篇:“活在当下的”讨论与应用
下一篇:[转载]对话导向四象限模型(DOQ)

1 张俊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