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usysu 海阔天空,变幻无穷;穷究其理,趣莫大焉。

博文

叶笃正: 怀念好友顾震潮同志

已有 3906 次阅读 2020-5-8 12:34 |个人分类:历史钩沉|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顾震潮, 叶笃正

[注:2020年是顾震潮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这是2005年顾先生诞辰85周年时叶先生的回忆文章,发表在《开拓奉献 科技楷模-纪念著名大气科学家顾震潮》一书中。顾先生比叶先生小四岁,两人有共同的老师,新中国成立以后一起工作27年,直到1976年顾先生英年早逝。叶顾两位先生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赵九章先生领导下我国现代大气科学发展的主将。因此叶先生对顾先生的回顾是最为全面、贴切的。另外,书中还提到,叶先生总结说,“顾震潮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大气科学中最聪明、最活跃的人”。感谢研究生李志翔帮助录入]


怀念好友顾震潮同志

叶笃正 

20世纪40年代,顾震潮和我先后师从中国地球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赵九章先生,后来他留学瑞典而我留学美国时又都是国际气象大师罗斯贝(Rossby) 教授的学生。我们早就彼此知道对方而且经常通信,但我们当时从未见过面。顾震潮本来打算由瑞典转到美国,但1949年国内时局变化,他由于爱国心切急于参加建设,就在1950年初直接回国了。我们又失之交臂。几个月后我从美国回国,那时我们才第一次见面,共同感觉是相见恨晚,以后就在一起共同工作了27年。

顾震潮回国时,正值中国大规模气象事业的发展时期,最重要的事就是尽快建立全国的天气预报业务。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军委气象局合办的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主任。现在的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就是从这个中心发展起来的。当时,在他和我国著名气象学家陶诗言同志等副主任的领导下,开始了全国天气预报的业务工作。当时最缺乏的就是气象人才,联合中心所举办的全国天气预报员训练班,为各省(市、自治区)培养了大批天气预报骨干。今天我国天气气候预报业务发展得如此壮大,顾震潮作为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特殊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20世纪50年代,我和顾震潮被赵九章所长同时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气象研究室主任。当时并没有分谁是正副主任,我的名字常在前面,但是我们都不在意,而是团结得特别好。我觉得我们俩在发展我国气象事业上有共同的认识:都坚持基础科研要走在国际前沿;都把国家实际需要放在第一位;都在科研发展战略上重视前瞻性和开创性;都把培养人才放在重要地位。我们把上述四点看成是四个法宝。我们的团结加上全室同志的共同努力,使得当时小小的研究室发展到今日整个大气物理研究所。其科研领域也已经从当初只研究天气气候扩展到几乎可以说是大气科学无所不包的所有领域。

当年,叶、顾、陶、杨(叶笃正、顾震潮、陶诗言、杨鉴初)被称为地球物理研究所气象研究室的“四大金刚”。人们说我们四人对研究室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同的贡献。我们性格各异,专业方向不同。在赵九章恩师的指导与安排下,要我集中于大气动力学的研究;顾震潮兴趣广泛,而具有开创性,被赵先生派往各专业去打头阵,开拓新的领域。陶诗言擅长天气学,杨鉴初精于长期天气预报,因而被安排做发展气象业务预报的基础研究工作。我们四个人各自发挥专长,各得其所。大家相互支持,团结一致,把当时的气象研究室建立成一个优秀的研究集体,在科学研究上做出了世界领先的成果。这其中顾震潮同志起了关键的作用。

顾震潮数理功底扎实,对大气物理学各分支学科有深透的认识,加上他天性聪慧,对新事物十分敏感,并能深入思考,加上他对人民的忠诚,形成了他敢于创新、敢于开拓的人格魅力。有几件事能说明他的这种特性:

(一)世界上第一篇数值天气预报的论文发表于1950年,顾震潮看到后立即感到这是一个新的重要学科方向,认为我国也应立即开展做数值天气预报工作,但当时我国还没有电子计算机。正在大家感到困难的时候,顾震潮已带领一批科学院和气象局的年轻人开始研究工作并动手干了起来。他很快地收集许多文献汇编成册,每周亲自组织一次读书报告,对学生们点出数值天气预报的重要关键问题,在没有电子计算机的条件下进行手算图解法试验,把有关科学问题的研究写成一批优秀的论文。由于有深厚的学科储备,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顾震潮领导的这个组便很快地开展了我国的数值天气预报工作。由于他在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工作的基础,一开始就采用了与气象局合作的形式,因此我国数值天气預报的业务工作很快就在气象局建立起来了。今天他所开创的我国数值天气预报事业已发展为当今气象台最主要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天气预报从经验方法到物理数学方法,有了巨大的变化,精确度正在一步步地提高。看到这个情况,我也很高兴,使我更加怀念他的丰功伟绩。

(二)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吉林人工增雨试验成功的鼓舞下,赵九章所长提出科学院的科学家们也应配合此项工作做出贡献。顾震潮当即决定把数值天气预报研究交给了年轻人,自己跑到了开展人工增雨工作的最前线。他从打土炮、飞机播撒干冰到设计仪器并亲自观测。还领导了黄山、衡山等云雾物理观测站等基地设施的建设。由于人工增雨的理论基础较差,作为一个科学家,他感到这是他的责任,于是他带领一批青年人埋头苦干开展了人工增雨的基础理论研究,从而奠定了我国云物理学以及大气科学的基础,今天这两门分支学科成为大气物理所的两个基础雄厚的研究室,并为全国人工增雨及大气物理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顾震潮思想活跃,从不墨守陈规,加上他的勤奋,形成了他不断扩大研究领域、不断提出新学术思想的深邃能力。他的《大气过程的控制观》一文受到广泛赞誉。这篇文章是把控制论观点用于大气科学研究的开山之作。可惜他英年早逝,未能继续研究下去。但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已有一批年轻科学家正在把他开创的此项工作发扬光大。

用科学的态度来探索世界,是他一辈子生活的精髓。当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快要结束时,他并不伤感。而是在临终前,从容和坦然地摸着他脖子上的脉搏,想知道生命结束的过程,他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跳了”(指心脏)。我并不知道当时他是怎么想的,但根据我的了解,他对科学执着追求,我知道他是会这样做的,这就是我的好友顾震潮。

顾震潮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他是一个永不停步的探索者,是一个不断前进的科学家。今天,我们纪念顾震潮同志,就是要把国家需要放在第一位,就是要瞄准国际科学的前沿,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我国大气科学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以告慰顾震潮同志在天之灵。 

                                                                                                                  (叶笃正口述,周家斌和周晓平整理)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60191-1232178.html

上一篇:叶笃正与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II):科学思想(上)
下一篇:一篇非SCI文章,两位国家最高奖作者:关于大气中的适应问题

3 檀成龙 王安良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9: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