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中的心理与行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lphaDa 研究兴趣:科研中的心理与行为,社会心理与治理,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

博文

研究生学业-生活平衡:学习和生活的边界

已有 3078 次阅读 2018-6-11 20:25 |个人分类:学业生活平衡|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学业生活平衡;边界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把学习融入到生活中去”,这句话本身就定义学习和生活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任务,两者之间存在着边界,这里的边界有个三层涵义。


第一层涵义指 学习和生活存在知识上的边界。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用生活实践促进学习。这个理解在小学到高中阶段非常普遍,我们学习的知识,大部分都是常识。把这些知识放在生活中,更容易理解,也能产生更多的领悟。但是进入大学后,学习和生活就逐渐分离。学习的专业知识越来越远离日常生活,越来越抽象。学习和生活就产生了知识上的边界。也就是说,如果你在生活中根本很难用到你的高深知识。这就是大学生经常吐槽的我学习高数根本没什么用。这个“用”就是生活知识,生活技能之用。


第二层涵义指 学习和生活存在物理上的边界。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学习场所和生活场所从最初功能定义起,就有天然的时空界限。比如书房就是看书的地方。图书馆就是学习的地方。实验室就是做实验的地方。生活时间就是吃喝玩乐;学习时间就是埋头苦干。但,我们常常会超越这个边界。比如高知的家庭就是一个天然的学习场所,书籍/知识无所不在。包括卫生间,也把它装饰成看书的好地方。在社会,有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家庭;在高校,有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宿舍。我们习惯地把任何场所当成学习的场所。制造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的“假象”。


第三层涵义指 学习和生活存在心理上的边界。随着认知成熟,心理上的边界经历了“模糊-清晰-清晰而随性”的过程。长大后,我们开始变了。有人认为宿舍就是休息的场所,有人就强烈不赞成在宿舍学习。有人只有在图书馆才能让自己进入学习的状态。有人喜欢在教室。还有人认为这些都太low,满足不了自己的学习需要,他/她需要在咖啡店才有高效学习的状态。若果这些条件均不能满足,人们还能发挥创造性主动改变环境,比如小时候边烧水边看书,火苗趁人不注意还烧了裤脚。学业和生活存在心理上的边界,这些心理边界会随个体而改变。

邝宏达,江西赣州人,北京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博士在读,助理研究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兴趣:学业-生活平衡;积极心理资本与健康。目前,正积极倡导研究生保持学业-生活平衡,破除当前消极科研文化和消极社会文化对研究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本人认为当前比较消极的科研文化如“读博士和坐监狱很相似”、“读博的过程注定是痛苦的”、“毕业得掉一层皮”、“读书就是拿个文凭”、“只要结果不关心手段和过程”、过度的市场化行为、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影响等等,这些消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不断剥削自己,而负面效应远远大于积极效应)。博士生以“混”来反击就是例证,而且很成功,很多博士生就是在说“自己是在混”!!!但,这样以消极态度回应消极文化的方法是痛苦的。这种负面效应也引发了博士毕业之后,学术生命有多长的疑问。幸运的是,总是有一群人能够不断地批判和反思,赋予这个过程更多积极的意义,试图去打破这些消极文化带来的沉重枷锁,不断影响身边研究生保持学业-生活平衡,爱上科学工作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83728-1118491.html

上一篇:对心理咨询督导设置的反思
下一篇:研究生学业-生活平衡:2个案例分析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