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力学之奇巧
范洪义
量子力学理论是天籁之音,是鸿篇巨制之创新,创新体现在奇巧。而贡献于此学界者,只是限于少数几个旷世奇才。
所谓奇巧,奇是出人意料,甚至荒诞,却也巧合;继而又觉合乎情理与逻辑,巧夺天工,啧啧称奇。
量子力学普朗克能量子先是以奇谈怪论出现,波-粒两象性是德布罗意的奇思妙想,薛定谔-和海森堡两种力学形式则是争奇斗艳。
奇巧之一:人类史上几个百年才现身的智者都于 1900--1940 年不约而同地来到欧洲,共商量子大计。代表人物是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德布罗意,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泡利,玻恩。
奇巧之二:波-粒两象性对应薛定谔-海森堡两种力学形式。迎合中国古代的太极。
奇巧之三:薛定谔形式重在叙述微观系统状态,海森堡形式从是否可观测(算符)出发。而中国古代的心学提倡两者兼之。
奇巧之四:“算符排序缠不休”—测不准原理,对应“同时观察象模糊”—几率假设。
奇巧之五:费米子-玻色子对应中国古代阴阳学说。
奇巧之六:狄拉克符号奇文瑰句,能融合薛定谔-和海森堡两种力学形式。
奇巧之七:狄拉克发明的符号居然是可以积分的,表象的完备性可以表达为有序算符的二项分布形式—一种概率统计分布。有序算符内的积分理论(IWOP)居然出奇制胜能续写半部常人学到的量子力学教材。
懂得了IWOP理论,你就会觉得量子力学不足为奇。
奇巧之八:在量子力学中,特殊函数恰好起了表象变换的积分核的作用。例如,相互共
轭的两个诱导纠缠态表象,其内积恰为 Bessel 函数。IWOP,这种只有国内土博士处于逆境才想得出来的理论可以用来发展特殊函数理论,可谓奇货可居。
这些难道是偶然的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7 1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