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风景真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bing01

博文

情到浓时文更平——浅评《走出混沌——我与李天岩的数学情缘》

已有 2281 次阅读 2021-11-3 13:05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这本《走出混沌——我与李天岩的数学情缘》是李天岩教授的高足丁玖老师的大作。丁老师在书中回忆了他和李教授几十年的深情交往,让人动容。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李、丁二位老师在数学上的成就当然是非常卓越而且难懂的,我无法就书中的数学部分发表什么看法。但我想借此机会再次提出我的一个想法,那就是在我的认知世界里,二十世纪后半段人类在科学领域发生的一个大变化是研究对象空前复杂化了。“混沌现象”即是起源于这期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李天岩教授正是研究混沌问题的一位代表人物。我想,如果把他的代表论文《周期三则意味着混沌》放在二十世纪后半段的整个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应该更能够揭示其意义吧。自然,这仅仅是一个完全没有看过这篇论文的小人物的臆断,估计是不值一哂吧。

  下面我从一般人能理解的角度来介绍一下这本书。

  一般人常认为,学理工——包括数学,虽然数学似乎不应该属于理工——的人,都是一些没有感情的书呆子,总不如学文艺的人感情丰富。那实在是一种错觉。事实是我们只是不太会玩弄辞藻,而且喜欢把感情埋在心里,但论感情的丰富,丝毫不输于任何其他专业背景的人。这本《走出混沌——我与李天岩的数学情缘》,就具有这种理工科学者的特点: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朴素但却干净。作者只是在回忆他和导师接触的点点滴滴,但透过这些朴实的文字,能让我们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我以为,这是一种更高超的写作技巧,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也许就是这种境界。柏杨在评价《红楼梦》时说,“……白描技巧,这是长篇小说创作领域中最艰难的一种技巧……使读者在淡淡的声调下,发生澎湃的感情”;近些年大火的科幻作家刘慈欣也在《三体》中通过叶文洁给出了《寂静的春天》的一个评价:平实精确而蕴涵诗意,令理科出身的她(我们)感到很舒适。而丁老师的这本书,让我一下子就能回忆起这两段评价——虽然具体的引文我是查了一下的——正说明这本书具有同样的特点。阅读这样的书,哪怕目的仅仅是要净化我们被各种鸡汤文、网络垃圾污染的耳目,也是有益的。

  接下来让我们回到数学,哦不,是数学教育。我以前写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用例子能加深对概念或者说是理论的理解。而这本书里也提到了这个观点。我为自己的看法得到大数学家的印证而高兴。书中还有不少地方提到关于数学教育的看法,不像我在公众号上发表的浅薄之见,乃是丁老师及其师辈数学家的深刻总结。我想这对于数学老师,以及想在数学上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中国人经常说做人要“以德为先”,而李天岩教授的人生正好诠释了这一点。希望大家从丁老师的这本书感悟李天岩老师的道德人生。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88899-1310731.html

上一篇:刘瑞祥:本人在数学公众号上发表的文章(81-100)
下一篇:刘瑞祥:一套内容丰富的数学科普书——《数学都知道》

6 郑永军 尤明庆 李宏翰 李学宽 王安良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4: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