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jijian10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jijian100

博文

核心素养视角下儿童“去远方”研学旅行的教育效应及启示 精选

已有 6427 次阅读 2019-1-9 19:24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该文章已发表于《看见未来教育研究院》微信公共号,正文及其图片详见如下,后续内容仅做正文整理。

吴婷,陆吉健(2018-11)核心素养视角下儿童“去远方”研学旅行的教育效应及启示

https://mp.weixin.qq.com/s/gipptsF0jzIRFTflc0a0hQ


编者按:自看见未来微信公众平台发出征稿邀约以来,我们收到了来自一线儿童工作者、研究者的投稿。前两期,我们分享了一线儿童社工与弱势儿童之间的案例故事和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研究,本期,我们将分享"去远方"的研学旅行案例研究报告。

       2018年8月22日,中国研学旅行论坛组委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学业规划研究中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在第三届中国研学旅行公益论坛上,发布了2018年《中国研学旅行行业发展报告》。本文将对该报告的主要结果进行呈现,并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和两则儿童“去远方”研学旅行案例的教师总结,对儿童“去远方”研学旅行的文化修养、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大领域教育效应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去远方”研学旅行之前的“去远方”梦想课程高效实施机制。


背景:研学旅行在国内的普及度越来越高

       研学旅行在国内的普及度越来越高,从中充分挖掘对于儿童教育的意义和实现途径,变得越来越必要。研学旅行在国内普及度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研学旅行市场的发展,以及教育机构、家长等对重要政策的了解以及对子女参加研学旅行的支持和组织上。自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后,不到2年时间,研学旅行市场已呈“井喷之势”。2017年研学旅行市场规模已快速增至425万人次,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未来3-5年中国研学旅行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2018年,全国众多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纷纷出台相关规定,各地教育机构、旅行社、营地企业和新闻媒体都纷纷踏足研学领域,教育局(厅)、中小学校校长也在积极探索之中。

       2018年8月22日,中国研学旅行论坛组委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学业规划研究中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在第三届中国研学旅行公益论坛上,发布了2018年《中国研学旅行行业发展报告》。根据报告调研结果显示,了解研学旅行重要政策的家长、学校均占比70%以上,支持子女参加研学旅行的家长占比78.16%,有74.47%的学校曾经组织过研学旅行活动。


嵌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研学旅行

       2014年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研学要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确定主题,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书写研学日志,形成研学总结报告。

       如今研学旅行已成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文化修养、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大领域,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作为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认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开展研学旅行这类校外活动,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育改革的当下,嵌入核心素养教育观的研学旅成为这几年的热点和亮点,各地都进行了积极探索。下面将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和两则儿童“去远方”研学旅行案例的教师总结,对儿童“去远方”研学旅行的文化修养、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大领域教育效应进行深入分析。


儿童“去远方”研学旅行的文化修养教育效应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唐山篇案例中,研学小组参观游览了开滦博物馆,透过中国迄今存世最早的股票、尘封百年“羊皮蒙面大账本”和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上的铁轨这些极具典型性、稀有性的历史文化和矿业遗产,了解唐山煤矿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架构的同时联想当年我国工业发展的速度,感叹世事变迁、历史发展之迅速;踏入了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在讲解员的介绍下了解了阐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启新洋灰公司商标的商标—“龙马负太极图”、也看到了国内现存最早的一级也是运转时间最长的两台水泥生产设备,感受到唐山承载的最早的水泥工业文化;邂逅了南湖,看到以前污染严重、垃圾成堆的采煤区变成如今湖水清幽、鸟语花香的大公园,感叹前后巨变的同时也体会到家乡人民保护环境、修复生态、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们领略了本地博物馆、文化创意园和唐山南湖的面貌和风采后,不仅自身文化底蕴得以增厚的而且也更加具有文化自信和家乡自豪感。

       成都篇案例中,兰州中学的研学小组感受了来自天府之国有异于家乡兰州的风情:成都大熊猫基地里一睹国宝的呆萌可爱;在杜甫草堂前集体吟诵《望月》,缅怀诗圣;在川西第一道观”的青羊宫,了解道教文化;在锦里在武侯祠追寻厚重的三国历史、品味最夺目的古蜀文化;走进川大,孩子们领略高等学府的文化底蕴,树立大学梦想……学生们边走边看,或是沉醉或是惊奇,动眼动脑动手全身心的真实地接触课本里文字和图片曾经描绘的三国蜀地文化与传统,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得以真正体现在这场文化之旅中。


儿童“去远方”研学旅行的自主发展教育效应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唐山篇案例中,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小组的命名是彩虹桥小组,学生在小组队伍中进行了组长、财政部长、交通部长、纪录部长、卫生部长、通讯部长等小组分工,促进了学生在团队活动中的自主发展。其中,组长:李宛阳,财政部长:张雨铮,交通部长:韩元一,纪律部长:李琦贤,卫生部长:刘凯晴,通讯部长:姜美然,共六位学生。虽然是本地研学,时间较短,但是每位同学都分工明确,确保当天顺利出行!

       成都篇案例中,兰州中学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定旅行方案,掌握基本的出行技能,包括确定目的地、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与住宿地、制定旅行计划、整理行囊等。最终七(3)班赵东晨小组在全国508份旅行方案中胜出,获得出行资格,在2018年8月7日——13日践行自己的梦想,开启了去远方成都之旅。兰中学子考虑到自己是城市学校,于是选择了“配捐”的方式,希望把“全资”的机会留给乡村学校的伙伴们,主动通过半资助半募集的方式解决小组旅行资金问题。从最初的旅行目的地选定到最终的梦想得以实现,在旅途中不断开始着自己的很多个“第一次”,同学们都积极主动的想法子一一解决实际的问题,最后拥有了难忘的体验!


儿童“去远方”研学旅行的社会参与教育效应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走出校园,走进城市的博物馆、科技馆、自然历史景区、街头小巷,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无处不在,两篇案例里研学的学生们无一不需要处理的大大小小的衣食住行的问题。远程研学旅行更甚,要做足功课:外地的民俗风情、天气交通状况、物价消费水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需要全员参与还需要独自主动面对,解决每一个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迷路了怎么办?怎么订购入住宾馆?怎么安排好研学路线?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既节省时间又节省费用?怎么保护好自己和同伴的人身安全?

       虽然并不能观之研学旅行全貌,但是从案例记录中我们看到唐山研学小组的学生们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全面考虑各个细节;兰州研学小组为出行资金不仅做了细致计算,还极富责任感积极主动想办法,借助社会力量募集部分资金。事实证明,孩子们的社会生存和适应能力是有得到锻炼和发展的。


2018年09月12日“《去远方》2018本地研学活动总结— 唐山篇”节选

       研学旅行是知与行的结合,是孩子们开阔视野,砥砺心志,进行实践体验的一次难忘的成长契机,让学生在旅行实践过程中全面锻炼自己的能力,不断攀升自我挑战的新高度!

       参加本次研学活动的是彩虹桥小组,组长:李宛阳,财政部长:张雨铮,交通部长:韩元一,纪律部长:李琦贤,卫生部长:刘凯晴,通讯部长:姜美然,共六位学生,虽然是本地研学,时间较短,但是每位同学都分工明确,确保当天顺利出行!

       研学活动中,我们参观游览了:开滦博物馆、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唐山南湖。同学们按照规划行程有序参观,保证了在研学活动中有充分的体验实践,学而有获,学有所得。

       感谢真爱梦想给了我们本地研学的机会,学生们通过此次本地研学活动,深刻体验到唐山工业文明发展足迹,真正看到、触摸到家乡文化,增强家乡认知,文化自信!未来的唐山,将满怀着人们的期望,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8年09月06日”中学子去远方 天府之国圆梦想”节选

       《去远方》是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2012年春季推出的一门梦想课程,旨在引导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制定旅行方案,掌握基本的出行技能,包括确定目的地、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与住宿地、制定旅行计划、整理行囊等。每年举行的“去远方”旅行大赛甄选并资助优秀的团队,帮助孩子们实现“去远方”的梦想。

       兰中学子通过数月的努力,提交多份方案,最终七(3)班赵东晨小组在全国508份旅行方案中胜出,获得出行资格,在2018年8月7日——13日践行自己的梦想,开启了去远方成都之旅……

       兰中学子考虑到自己是城市学校,于是选择了“配捐”的方式,希望把“全资”的机会留给乡村学校的伙伴们。整个去远方活动资金为18000元,举办方--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资助9000元的出行费用,队伍借助火堆公益平台自筹6000——9000元的交通、住宿、伙食费用,最终筹得善款7996元,感谢资助捐款、助力圆梦的爱心人士,同学们一定会用感恩的心珍藏这些照亮人生的火种,未来用温暖的手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天府之国的游历,从成都熊猫基地开始,憨态可掬的熊猫、竹中嬉戏的熊猫、睡姿慵懒的熊猫,无一不萌翻了孩子们的心。在宽窄巷子走一走,体会它的热闹与喧嚣。

       感受旷古绝伦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仰慕多姿多彩的古人智慧!在杜甫草堂,集体吟诵《望月》,表达对杜甫的缅怀之情。步入誉为“川西第一道观”、“西南第一丛林”的青羊宫,了解道教文化。在锦里,总有一处让你魂萦梦系。在武侯祠追寻最厚重的一段历史,最精彩的三国,最夺目的古蜀文化。

       走进四川大学,孩子们领略高等学府的文化底蕴,树立大学梦想。行走在时尚与传统融汇的春熙路,体验老成都巷子文化,感受穿越之旅。参观四川图书馆、科技馆,品味书香,点亮智慧。

       从未出过远门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踏上了远行的路程。第一次自己做行程;第一次坐硬卧;第一次购买地铁票;第一次学骑单车;第一次独立在外居住;第一次远离父母;第一次在成都过生日……那么多的第一次成就了同学们的成长与历练,勇敢与担当。他们收获了友谊、知识,丰富了阅历,增加了社会实践的能力。成长在路上,通过去远方的活动,让兰中学子享受到了不一样的旅行,精彩且意义非凡。


        一篇是唐山本地短途研学旅行总结:孩子们全员参与,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承担自己的责任;另一篇是兰州学生的成都研学旅行记录:孩子们合作制定旅行方案,掌握基本的出行技能,包括确定目的地、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与住宿地、制定旅行计划、整理行囊。出发前主动筹集资金。

       虽然研学旅行的距离有所差异,但是从记录者的描述中,我们依旧可以觉察到研学旅行紧扣核心素养显现出的3个大领域教育效应。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6大素养都或深或浅各有侧重地渗入两个案例中,而这确实是传统课堂学习很难如此集中全面和深入地达到的教育效应。


对“去远方”梦想课程高效实施机制的启示

       笔者认为“研学旅行”和“去远方”梦想课程是紧密相关的,因为在研学旅行前必须要有一个重要准备——旅行计划,而巧合的是真爱梦想课程推出的“去远方”梦想系列课程便提供了这一重要准备,以上两个案例正是两位教授“去远方”梦想课程的梦想老师把旅行计划真正实地实践后在“梦想盒子”上发表的交流学习帖。

       “去远方”梦想课程借助课堂活动,组织孩子们以小组的形式掌握团队共同 出游、共同讨论旅行目的地、对旅行资金资源管理分配、完成交通食宿各项选择,并有足够的勇气信心与合理的风险管理办法,让孩子对于外出旅行的行程安排进行充分的了解,教会学生掌握去远方的基本的路线和常识,也教会学生在面对不同的可能性时如何做出选择,体会如何整合资源进行最佳选择。同时透过制定旅行计划的过程,令学生对目的地产生好奇心,唤起孩子们的旅行兴趣和旅行向往,了解旅行“不止于游玩,更是丰富人生的重要体验”。

       从本质和初心来看,无论是“研学旅行”还是梦想课程:都是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在社会呼唤素养教育的浪潮下应运而生的;都是坚持着全人教育、人本主义、合作学习、体验教学等这些共同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从规模和层次来看,“研学旅行”是一个大的主题。而作为在全国具有非常大影响的“去远方”梦想课程及其“去远方”旅游大赛,仿佛就是“研学旅行”最直接最贴切的具体实践模式,这两个公益项目依托整个梦想2.0课程框架,将“研学”和“旅行”紧密结合并制定了系统的课程框架,并在各地梦想老师的努力实践中初具模型。“研学旅行”有国家正式文件下发的正式支持,也有经济发达地区各级政府和学校的协助,因而发展较为迅速和正规化;而“去远方”梦想课程作为梦想公益基金下推出的非官方的公益项目,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推广是远不及前者的。然而与“研学旅行”不同的是,作为欠发达地区(梦想中心设置在经济和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不少为国家级贫困县提供公益支持)的长期公益项目,“去远方”梦想课程的实施对教育公平的推动,对处于不利条件下的欠发达地区来说意义深远。从这个角度来说,“去远方”梦想课程如能作为“研学旅行”的一种实践模式被广泛的加以推广,是双赢的结合。民间成熟的公益项目完全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与官方的政府力量结合,既然东风已有,可凭其力,胡不借兮?

       从发展现状来看,“去远方”梦想课程有着类似的机遇:同样的教育改革背景,也都有着一定的经验积累;也有着类似的阻力:安全问题、费用问题、协调问题。“研学旅行”由于有着鲜明的跨界融合和市场化特点,在安全和协调问题上隐患相对较小,这是“去远方”梦想课程可以借鉴的地方,在坚持其公益性质的前提下,与旅行社、旅游局的接触合作,将风险尽量化简。


参考文献:

人民日报. 聚焦核心素养第三届中国研学旅行论坛在京举行[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9556993044862793&wfr=spider&for=pc,2018-08-23/2018-09-05.

裴璐佳. 《去远方》2018本地研学活动总结—唐山篇[EB/OL].http://www.adreambox.net/index.php?app=weiba&mod=Index&act=postDetail&post_id=1108063,2018-09-12/2018-09-13.

心灵秘语.学子去远方天府之国圆梦想[EB/OL].http://www.adreambox.net/index.php?app=weiba&mod=Index&act=postDetail&post_id=1108036,2018-09-06/2018-09-10.

梦想课程研究院.“梦想课程指南2016版”[EB/OL].http://www.adream.org/curriculum, 2016.


作者简介:

吴婷,浙江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参加团中央研究生支教项目,现为广西崇左市中越交界龙州县职业教育中心支教老师。

陆吉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和墨尔本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已在《课程.教材.教法》、《全球教育展望》等CSSCI和核心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多篇,并负责或参与有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目前担任中澳国际研究项目的中方助理。为本文通讯作者。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92314-1156197.html

上一篇:北师ME(数学教育)研团第一至二次研讨会纪要
下一篇:河北华行研学的侵权行为、意识和逻辑【持续更新中】

1 李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2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