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强
别叫我郑教授,请叫我杨白劳!
2022-6-23 14:31
阅读:13546

深化教育改革,实行绩效考核势在必行,也无可厚非。上海大学作为一所百年高校,最近几年一直也在大刀阔斧的进行绩效改革。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严重损害教师利益的事却实实在在地发生在这所百年高校。

我在博客《教学是个良心活,请别寒了教师的心》中提到了其中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级规模系数0.2的事情,引起广大网友热议和推荐,具体详见上述博文。其实博文中提到的硕士研究生班级规模系数系数0.2仅仅只是故事的开端而已。

上海大学的绩效考核主要分为两大块:教学和科研。其中对于正高级职称教师来讲,每年的工分要求是60(没错,就和生产队时一样俗称记工分),其中包括必须先满足3基础教分的要求,然后才能计算每年最终的工分。如果没有3个基础教分,那么就要按照科研分10分抵扣1个基础教分的比例,先行扣除,达到3个教分的基础条件(即30个科研分抵扣3个教分)以后,再来核算年度总工分3基础教分是对于本科生教学而言,对于没有本科生的研究院(所)来讲,研究生的课程教分必须按照2:1的比例才能抵扣相应的3基础教分。我就在材料学院下属的材料研究所工作,我们只有硕士、博士研究生,而没有本科生的教学。即使是这样,所老师也能忍气吞声花费多一倍的时间来赚取考核要求的3基础教分。更为奇葩的是如果两个或几个老师联合讲授的课程居然在绩效系统中无法实行分配。一个简单的小程序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多年来迟迟不能实现呢?在此不作表态。

前面已经提到,考核包括教学和科研两部分,但就这两部分而言,教学1分和科研1分是等值的。但是啊,但是啊,这是有前期条件的,也就是你必须先满足基础3个科研教分的前提下,再来谈最终的工分。也就是这3个教分属于1的性质,后面的其他教分属于0的情况。这才引出后面的重点。

如今的情况是,如果一切正常的话,我完成这门研究生选修课就可以得到4个教分,然后按照2:1的比例,最终可以获得2个教分。可是现在只有0.8个教分,换算成最终教分只有可怜的0.4分。你如果认为这些都是全部了,那你就Too naive, too simple”。这仅仅是个序幕。

按照考核的“规章制度”本来是4个教分的课程,最后可以折算成2个教分(这些我们也忍了,认了),现在却需要拿出其中另外的20个科研分来抵扣这2个教学分。那么现在我们来算一笔简单的账目,20个科研分的价值大约是20x2000=40000元,现在才能抵扣2分(即4000元)。中间差价36000元。难道不是赤裸裸的剥削?这难道不算是严重侵害教师的正当权利?

再者,按照上海大学的实际情况,1工分大约不到2000元的情况进行计算,也就是将近800元。试想一个具有博士学位的正教授,100多小时(时间的计算详后面的时间付出)的付出,只得到可怜的800元。这价码简直比社会最低工资标准还要可怜了。这就是我们口口相传的尊师重教吗?呜呼!我无话可说!

 

   恍惚中,想起了当初那个年代的杨白劳。不同的是,杨白劳辛苦劳作一年,过年还要躲债。而我在新时代,只需要自费付出3~4万元和花费大量的廉价时间为祖国默默培养着人才!这样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怎样的高风亮节?想来我大抵是不用躲债了,只等着东家少发或停发绩效工资了!

    科学网上有很多的关于教学和科研的相关博文,以及如何给教师和科研人员创造一个自发向上,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环境,如今看来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如今的每一个改革都希望立竿见影,立马就能提高单位的国际排名、高内排名和创新能力,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改革之路任重道远,漫漫又长远!

 

PS:去年秋季学期为上好这门课,我提前准备了PPT,自费购买了相关教材。本来该课程是下午1300-17:00,连续4节课的。上海大学有3个校区,上课学区在嘉定。我11点就从延长校区出发,去嘉定。校车中途在宝山校区短暂停留,然后前往嘉定。因此,通勤时间会大于1个小时。最终在1210左右能够达到嘉定校区。我每次在食堂简单就餐后,前往教室准备上课事宜。17:00下课后,还要1个多小时的时间,才能返回延长校区。这样每周花费在课程上的时间就是7个多小时。这些还不包括备课的时间,因为是新开课,所以每次的备课时间不少于上课时间。所以,累计花费在课程上的时间,包括备课,通勤,上课,批改作业等时间简单计算都已经超过100小时。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郑强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3398795-134419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5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9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