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tor_D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289390715

博文

“成建制”挖人是对大学生态的重塑 精选

已有 9553 次阅读 2021-12-21 13:19 |个人分类:社会观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成建制”挖人,简单理解,就是大学的人才流动如果原来是一个一个的走,但到了“成建制”挖人,就变成“一挖一麻袋”、一走一堆人,而且这堆人本身还是一个小团队。不管真实的情况是不是一个团队,至少表面上看,他们好像是一个团队。

 

“成建制”挖人一定是对大学生态的破坏吗?

未必!!!

 

“成建制”挖人和国内城市化进程中的“栽大树”模式类似吗?

看似类似,实则不然。

首先,种下去的一般是种子,而大树一般不是种的,而是移栽的。所以所谓的“种大树”式移栽,这种表述本身就容易引起争议;

第二,“栽大树”和“成建制”有一个根本性的不同,大树一般不会自己跑,但不管有没有“成建制”,人自己有腿,人是可以自己跑的。套用小品《卖车》里范伟的台词:“我能小跑了,我还能垫步,哎,我还能大跳,哎,大跳……”。大树行吗?恐怕不行。

第三,城市化进程中的“栽大树”模式,其基本语境是大树离开了原生环境而到了新的环境,且包含有大树未必适应新环境的暗示。故而“栽大树”模式含有强迫、强制的意味。但“成建制”不同,“成建制”是要签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基本原则是平等、自愿、公平等,尽管现实中处于劣势地位的职工未必享受完全的平等、自由、公平,但至少合同出了问题还可以进一步诉诸法律途径。大树被移栽了,大树找谁说理去?这里还隐含一个问题:大树被移栽是默认了它的原生环境适合它生长,但“成建制”走人,人都走了,你还去类比他们的原生环境很适应?这在逻辑上可能存在问题。

 

听说:多年前,有位西部大学的校长甚至痛心地放言,西部某所“双一流”大学流出的教师,可以再办一所“双一流”大学了

我很想知道,这位西部大学的校长,至今是否还在西部?

 

听说:“成建制”的团队天然具有自足性。这种自足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团队第一、学校第二”,团队内部的利益高于一切。二是团队内部长期合作,……,但也客观上造成了对外的封闭,以至于……,与同一院系中的其他团队和教师仍形同路人。至于引进人才与原有人才之间日渐突出的矛盾,较之陌路更加影响的是学校的整体生态。

这里我不去讨论自足性的内涵,只是谈一下对两个表现的看法。

第一,如果不是“团队第一、学校第二”,那么应该是什么样子?难道“正常的”是“学校第一、团队第二”?如果是这样,“成建制”团队为啥还要离开原来的学校?这从侧面说明,“学校第一、团队第二”这种二元分立论本身是不成立的。事实上,学校和团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而不应该是第一、第二的关系。签了合同,你支付劳动报酬,我付出相应劳动,如此而已。合同结束愿意签继续签,不愿意就好聚好散。已经不是奴隶社会了,学校拥有的不是劳动者的全部,签了合同也不等于卖身一辈子。法治社会,依法办事。

第二,“成建制”团队与同一院系中的其他团队和教师仍形同路人,说的好像现在同一院系的团队和教师就很亲密一样,有可能是想多了。现在同一院系同样分了团队,团队内部有可能精诚合作,也有可能单打独斗,只是看起来像个团队。同时,同一院系每年也要入职新员工,难道这些新员工不需要融入这个单位吗?至于怎么融入,如果合同里没写,那就是每个人自己的自由吧。至于“成建制”团队是否融入了,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至于原有人马怎么看待、接触“成建制”团队,那也是他们自己的问题。让我很费解的是,为什么会出现“引进人才与原有人才之间日渐突出的矛盾”?事实上不应该是原有人才与原有单位之间的矛盾因“成建制”团队的出现而加剧吗?如果来了新员工,老员工就要与之矛盾,恐怕要出现职场霸凌哦。

 

听说:大学既是一个教育机构,也是一个文化机构。前者意味着教师不是一种单纯的职业,而后者意味着它有历史的延续性。二者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对本校的认同感。没有认同,就不可能产生责任;没有责任就没有资格谈教书育人。

这个观点也让我很费解。

第一,对单位的认同不在于单位对你的思想奴役,而在于你的单位足够好,特别是在与其他单位对比的时候它还足够好,以至于你不认同它你认同谁?至于你的单位是大学还是企业,这个道理都适用。要想让员工对单位产生认同感,应该是单位自身足够好、员工自己发自内心的感觉单位好,因此员工才会呵护你、捍卫你。开会的时候宣传“单位是我家”这种糊弄鬼的话你听听就算了,不可当真。

第二,说“没有认同,就不可能产生责任”,这显然是混淆了心理上认同单位和实际上履行职责。认同是心理层面的,责任更多的要化为实际行动才更有意义。一个简单的例子:我爱你,但我不能和你在一起;我不爱你,但我还要嫁给你。你认同这个单位,不代表你就能干好工作;反之,你不认同这个单位,你也一样可以很好的履行职责,二者并不矛盾,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没有认同,就不可能产生责任”。

 

听说:从国内大学目下的整体生态看,引进的团队或只能是筵席中的雅兴或甜点,不应该成为主菜。

斗胆问一句:现在大学的主菜是啥?

 

最后一个问题:“成建制”挖人是对大学生态的破坏吗?

未必!!!

 

首先,对于人才流失的单位,不应该思考一下为啥人才流失吗?你今天不思考,迟早人才要跑掉。

第二,对于人才引进的单位,有实力引进人才为啥不引进?上进心是期待大部分人都有的吧?

第三,“成建制”挖人或者其他合法的人才流动都不是对大学生态的破坏,而是对大学生态的重塑。至于重塑以后是好是坏,又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了。但至少,不应该简单的把合法的人才流动指责为对大学生态的破坏

 

对于有些不幸的婚姻,早点离婚,对双方都是解脱!



参考文献:

作者:尤小立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2-21 “成建制”挖人是对大学生态的破坏

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1/12/367300.shtm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00925-1317524.html

上一篇:我与“课堂表现”的爱恨情愁
下一篇:《美国高等教育通史》读后感

23 史晓雷 石磊 王磊 张晓良 冯兆东 吴国林 李东风 陈万浩 黄永义 曹俊兴 诸平 王庆浩 郑强 籍利平 褚海亮 刘浔江 陈兴峰 赵凤光 杨顺楷 晏成和 雷宏江 姚小鸥 曾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