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pengh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aopenghan

博文

让科学取代宗教重构文化信仰

已有 1311 次阅读 2022-2-15 13:14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以科学重构社会秩序和人类信仰

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人们对自身,对世界,对过去,对未来的思索是永恒的话题,这构成了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时代会获得不同的答案,它们成为社会秩序构建和文化信仰的基石。

在人类历史中,文明的第一次飞跃发生在公元前几百年,古希腊和中国先秦哲学家们依次登场,涌现出老子的道家思想,孔子的儒家思想,古希腊的民主自由,佛教、基督教大一统宗教,科学萌芽等等。这些思想有些淹没在历史中,有一部分留存下来,并且成为社会秩序构建的核心思想,在西方是基督教,在中国是儒家思想。

到了近代,新大陆的发现和文艺复兴推动资本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紧跟着科学和自由民主的崛起,而宗教逐渐走向没落。

眼下的世界,经济与科技已经成为与政治并驾齐驱的社会力量,科学和自由民主也被推上塔尖。几百年来,宗教经历了哥白尼日心说和达尔文进化论的两次冲击,已经越来越缺少说服力。教堂和教士的数量远远少于与学校和教师的数量,宗教每年获取的资金也远比不上科技研发的巨额投入,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到处都是科技的产物,这是偶尔被光顾的教堂、寺庙所不能比的。在与科学的竞争中,宗教早已落败。

在三观问题上,科学对世界观提供了极其优秀的答案,但是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虽有进益,却不够彻底。

体系论告诉我们,生命没有目的,但生物进化有方向,进化的方向是熵减。人们若想生活的更好,可以去追求熵减。个人追求快乐、幸福,追求财富、梦想等等都是熵减的具体表现,所以进化与熵减可以成为个人新的价值观。生命没有目的,但个人可以追求熵减,让自己过的更好。这是体系论从科学角度给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答案。

体系论认为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生物,也在进化,其方向同样是熵减。企业追求新技术、高效率、高收益是熵减的具体表现;社会追求民主自由、国家富强、经济发达、科技昌明更是熵减的具体表现。进化与熵减可以取代民主与自由成为社会的最高价值,后者从属于前者,仅仅是其子目标而已。在这个层面,体系论给出社会最高价值的答案。

人类社会中,宏观层面政府的直接控制和央行的间接调控对应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微观层面个人自主决策对应细胞自主运行都是必不可少的。前者是社会主义的内容,后者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的内容,它们都在朝着体系经济演变,这预示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殊途同归。在这个层面,体系论将科学的领地拓展到政治和经济领域,给出了社会秩序构建的答案。

体系论还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未来可以走向统一,进化到中级文明甚至高级文明,就像动物从低级进化到中级和高级那样,这是其对未来的回答。

综上所述,体系论从科学角度给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答案,同时也给出社会秩序构建和最高价值的答案,补足了科学在这方面的缺失。

现在科学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出了更完美的答案,宗教这种人类文明幼年时期的认知已经落后且过时,未来科学势必会取代宗教成为人类的核心信仰。体系论的出现,标志着继日心说、进化论后,科学对宗教发起的第三次进攻,很可能也会是最终的战争。

生物朝着熵减进化与世界整体朝着熵增演变相对应,体系论作为生物领域的终极理论,极有可能也是社会秩序和人类信仰的终极答案。


广义进化论&进化论2.0

1、把自生长系统单列出来,提出“生物体系“的概念;

2、发现生物级别规律,第一级 细胞,第二级 动植物,第三级 人类社会;

3、认识到大脑-神经系统和社会信息系统与DNA起到相同的作用,它们都在推动着生物体系的进化。DNA主导人身体的进化,大脑主导人行为的进化,就像计算机硬件进化和软件进化那样;

4、发现分化演化、升级演化和自我进化这三种演化形式,以及未来可能实现的集群繁殖;

5、生物体系将细胞、动植物、人类社会从微观到宏观都包含进来,从下往上讲它揭示了生物集群及其级别规律,从上往下讲它揭示了自生长系统的普遍规律,所以体系论是生物领域的宏观理论、大一统理论,它们的进化都朝熵减发展,与世界朝熵增演变相对应,所以也是生物领域的终极理论。

6、以生物进化为蓝本,熵减为核心价值,引出一种新的政治经济体制。体系论是在探索未来人类社会形态,其背后的意义更在于将科学拓展到政治经济领域,并以生物进化重构社会秩序和人类信仰,最终让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统一起来。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08518-1325400.html

上一篇:生物领域的大一统理论和终极理论
下一篇:如果意识可以用数理模型表述,那还是自由意志吗?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5: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