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kesheng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okeshengming

博文

10月在顶级期刊发文最多的高校,“不出所料” | 生命领域 精选

已有 15449 次阅读 2019-11-5 12:38 |个人分类:数据统计|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2019年10月,共有28个中国机构的58位中国学者,以通讯作者身份,在13本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了29篇生命科学领域论文。


本文统计的13本期刊影响因子均大于20(名录见文末),文章类型为Reviews、Articles、Letters、Reports等研究型论文。包含10月1日-10月31日,期刊出版及在线发表的生命科学领域文章。


《细胞》《自然》《科学》三大“神刊”(CNS)方面,共有12个中国机构发表了15篇论文。

其中,中国学者在《科学》发文最多,共有7篇,占《科学》10月发表的生命领域论文总量的12.96%;在《细胞》和《自然》分别发表论文4篇。

CNS子刊方面,共有20个中国机构发表了14篇论文。其中,中国学者发文率最高的期刊为《自然—免疫学》,共有3篇见刊,其中2篇的作者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期刊占比新副本.png


总体来看,在13本期刊发表生命领域论文数量最多的科研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共发表论文5篇;高校方面,前5名分别是:北京大学4篇,复旦大学3篇,上海交通大学3篇,浙江大学3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篇。

 机构排名.png

(注:发文数量相同的机构以音序排名。同一篇文章包含多个不同机构的通讯作者时,每个机构计数一篇。)


中国科学家10月在生命领域顶级期刊发文一览


·《自然》

新型小分子可选择性降低突变亨廷顿蛋白

Allele-selective lowering of mutant HTT protein by HTT–LC3 linkercompounds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鲁伯埙、丁澦以及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费义艳等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能够利用细胞自噬作用选择性降低突变亨廷顿(HTT)蛋白的小分子化合物。10月30日,《自然》在线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研究揭示叶绿素生物合成酶促光催化的结构基础

Structural basis for enzymatic photocatalysis in chlorophyllbiosynthesis


叶绿素生物合成中酶促光催化的结构基础,这一成果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Nigel S. Scrutton、中国农业科学院程奇和上海交通大学周爱武等研究人员合作取得。10月23日,《自然》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

 

北大揭示一氧化氮受体sGC的工作机制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 of human soluble guanylatecyclase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陈雷组利用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一氧化氮受体sGC的工作机制,相关论文发表在10月10日出版的《自然》上。

 

科学家开发肝癌治疗新策略

Inducing and exploiting vulnerabilit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livercancer


荷兰癌症研究所René Bernards、Leila Akkari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覃文新等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肝癌治疗的新策略。相关论文10月2日在线发表于《自然》。

 

·《科学》


体外食蟹猴胚胎可发育至原肠运动期
In vitro culture of cynomolgus monkeyembryos beyond early gastrulation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王红梅、李磊以及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萍等研究人员合作建立了发育至早期原肠运动以后的体外食蟹猴胚胎培养技术。2019年10月31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科学家利用体外胚胎培养解析灵长类发育过程
Dissecting primate early post-implantationdevelopment using long-term in vitro embryo culture
 
昆明理工大学谭韬、季维智、牛昱宇与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Juan Carlos Izpisúa Belmonte等研究人员合作,利用长时间体外胚胎培养技术,解析了灵长类动物胚胎着床后的早期发育过程。2019年10月31日,《科学》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RSC复合结合核小体结构获解析
Structure of the RSC complex bound to thenucleosome
 
清华大学陈柱成、北京大学高宁及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Bradley R. Cairns等研究人员合作揭示了与核小体结合的RSC复合体结构。2019年10月31日,国际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非洲猪瘟病毒现真身

Architecture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nd implications for viralassembly


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饶子和/王祥喜团队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步志高团队等合作,在《科学》上发表了题为《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及装配机制》的学术论文。研究解析了非洲猪瘟病毒颗粒精细三维结构,并揭示了病毒的装配机制,为开发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猪瘟疫苗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外合作揭示阳离子-氯化物共转运体KCC1结构

Cryo-EM structures of the human cation-chloride cotransporter KCC1


浙江大学医学院郭江涛团队、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白晓辰团队、天津大学叶升团队、范德堡大学Eric Delpire团队以及浙江大学物理学院李敬源团队,合作报道了人类阳离子-氯化物共转运体KCC1的冷冻电镜结构。相关论文发表在10月25日出版的《科学》上。


研究揭示NOD1和NOD2的棕榈酰化与细菌感知有关

Palmitoylation of NOD1 and NOD2 is required for bacterial sensing


加拿大圣迈克尔学院 Gregory D. Fairn、加拿大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 Brian Raught、浙江大学医学院孙启明和Dante Neculai课题组合作发现,细菌感知需要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1和2(NOD1/2)的棕榈酰化修饰。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10月25日出版的《科学》上。


植物如何活着,“朋友圈”说了算

Differential soil fungus accumulation and density dependence oftrees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地球上共有30多万种植物,它们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和动物一样,植物也有个体行为,并由此产生出不同的相互关系。正是这些关系维持着这个社会的繁荣。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团队“扒出”了植物的“朋友圈”,找到了共存机制新的破解法。这项研究成果10月4日发表于《科学》。


·《细胞》


T细胞代谢紊乱可引起焦虑行为
Stress-Induced Metabolic Disorder inPeripheral CD4+ T Cells Leads to Anxiety-like Behavior
浙江大学靳津课题组和东南大学柴人杰课题组合作发现,应激引起的外周CD4+T细胞代谢紊乱能够导致焦虑样行为。2019年10月31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研究绘制肝癌中的免疫细胞动态图谱
北京大学张泽民、任仙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彭吉润,以及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刘康等研究人员,合作绘制了肝细胞癌(HCC)中单个免疫细胞的动态图谱。该研究成果2019年10月31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



樊嘉院士团队等在肝癌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Integrated Proteo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HB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樊嘉院士团队,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周虎、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高大明研究组合作,首次实现了对乙肝相关肝癌的多组学、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性分析,为更深入地探索肝癌发生发展机制及指导肝癌的个体化精准诊疗带来了新希望。相关研究成果10月3日在线发表于《细胞》。


对新加坡三大亚洲人群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

Large-Scale 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Three Diverse AsianPopulations in Singapore


2019年10月17日,华中科技大学王超龙教授与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刘建军教授及新加坡万人基因组联盟(SG10K Consortium)合作,在《细胞》上发表文章,报道了对2780个新加坡华人,903个马来人,1127个印度人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的群体遗传学研究成果。

 

·《自然—方法学》

新型荧光蛋白可用于超分辨率光镜-电镜关联显微镜成像

mEosEM withstands osmium staining and Epon embedding forsuper-resolution CLEM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涛院士、徐平勇、张名姝等团队合作,报道了可用于超分辨率光镜-电镜关联显微镜(SR-CLEM)成像的新型荧光蛋白mEosEM。10月14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方法学》在线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自然—遗传学》

科学家绘制菠萝驯化基因组图谱

The bracteatus pineapple genome and domestication of clonallypropagated crops


福建农林大学明瑞光(Ray Ming)、奥地利维也纳大学Christian Lexer和美国乔治亚大学Jeffrey L. Bennetzen等研究人员合作绘制菠萝驯化基因组图谱。该研究于2019年9月30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山东农大研究人员发现玉米抗枯萎病基因

Natural variation in Zm FBL41 confers banded leaf and sheath blightresistance in maize


山东农业大学储昭辉小组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Zm FBL41基因的自然变异赋予了玉米叶片和叶鞘枯萎病抗性。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9月30日的《自然—遗传学》。


·《自然—免疫学》

研究揭示TCR信号的多样性和动力学

Quantitative interactomics in primary T cells unveils TCR signal diversifi- cationextent and dynamics


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Bernard Malissen、Romain Roncagalli和中国新乡医学院梁银明研究组合作发现,T细胞定量互作揭示了T细胞抗原受体(TCR)信号的多样化程度和动态变化。该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10月7日的《自然—免疫学》。


中科大科学家发现共生病毒维持肠道稳态

Commensal viruses maintain 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via noncanonical RIG-I signali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科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周荣斌、江维、朱书教授课题组合作发现,肠道共生病毒通过非经典的RIG-I信号来维持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相关论文10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免疫学》。


线粒体片段化限制NK细胞肿瘤杀伤能力

Mitochondrial fragmentation limits NK cell-based tumorimmunosurveillance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学院魏海明课题组和田志刚课题组合作揭示,线粒体片段化限制天然杀伤(NK)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监控。相关论文10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免疫学》。

 

·《细胞—代谢》

研究发现新型磷酸甘油酸突变酶1变构抑制剂

A Novel Allosteric Inhibitor of Phosphoglycerate Mutase 1 Suppresses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10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沈瑛副研究员、复旦大学药学院周璐副教授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陈红专教授等研究人员合作在《细胞—代谢》杂志在线发表论文,报道了一个能够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生长和转移的磷酸甘油酸突变酶1(PGAM1)变构抑制剂。


脂肪细胞缺氧诱导因子2α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Adipocyte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2α SuppressesAtherosclerosis by Promoting Adipose Ceramide Catabolism


北京大学姜长涛团队发现,脂肪细胞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通过促进脂肪神经酰胺分解代谢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该项研究成果10月24日在线发表于《细胞—代谢》。


·《免疫学》

人类T淋巴细胞起源及胸腺器官发生研究取得进展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Resolves Spatiotemporal Development of Pre-thymic Lymphoid Progenitors and Thymus Organogenesis in Human Embryos


近日,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胡洪波教授研究团队、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兵研究组与暨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兰雨研究组合作在人类T细胞起源和胸腺器官发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免疫学》。


肠道免疫细胞转录图谱揭示神经肽α-CGRP可调控2型先天淋巴样细胞反应

Transcriptional atlas of intestinal immune cells reveals thatneuropeptide α-CGRP orchestrates ILC2 responses


免疫细胞的正常活化与分化是维持机体健康,抵御感染、过敏和癌症等疾病的必要条件。西湖大学徐和平博士的工作重点是探究调节免疫细胞分化与功能的分子机制和细胞生物学基础。


 ·《细胞—干细胞》

单细胞测序揭示胚胎发育的亲源影响

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Uniparental Embryos RevealsParent-of-Origin Effects on Human Preimplantation Development


中南大学林戈课题组、中国医学科学院蒋太交课题组与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徐凤萍课题组,共同合作利用对单亲胚胎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揭示了母体对人类胚胎着床前发育的影响。相关论文发表于2019年10月3日在线发表于《细胞—干细胞》杂志。


·《自然—神经科学》

中国科大张智研究组在疼痛致抑郁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A neural circuit for comorbi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hronic pain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张智课题组,在慢性痛导致抑郁样行为的神经环路基础方面取得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


厦大张杰教授课题组合作发文揭示胰岛素抵抗导致神经元衰老的机制

Age-related hyperinsulinemia leads to insulin resistance in neuronsand cell-cycle-induced senescence


10月22日,厦门大学医学院张杰教授课题组,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周熙文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的Karl Herrup教授合作,在《自然—神经科学》上发表题论文,首次揭示了神经系统的胰岛素抵抗会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重启导致神经元衰老的现象和机制,为T2D和AD的诊治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靶点。

 

·果蝇相关记忆状态特异性表达剥夺的神经机制

A neural mechanism for deprivation state- specific expression ofrelevant memories in Drosophila



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林书苇的实验室利用果蝇来研究重要的神经科学问题。利用遗传学的技术来活化或抑制特定的神经细胞,建立它们和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利用双光子显微镜来观察神经回路的活性,了解它的运作机制;并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去寻找神经细胞相互沟通的分子机转。希望最终能够对脑如何储存、处理和整合外来与内在产生的神经讯息有更深入的认识。

附:13本期刊名录
期刊列表.png

整理 | 马玥浩 王瑞雪



欲知更多内容,敬请围观小柯机器人频道:
http://paper.sciencenet.cn/AInews/
底栏.jpg
“小柯”是一个科学新闻写作机器人,由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北大科研团队研发而成,旨在帮助科学家以中文方式快速获取全球高水平英文论文最新科研进展。新闻内容由“小柯”独立完成,并经过专业人士和中国科学报社编辑的双重人工审校和信息补充。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23233-1204915.html


下一篇:中文“熟肉”!小柯奉上最新一期《细胞》全部论文

5 毛善成 杨金波 信忠保 黄永义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