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kesheng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okeshengming

博文

BMJ | 中国学者两项研究揭示大气细颗粒物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已有 2380 次阅读 2020-1-7 14:02 |个人分类:四大医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文 | 王瑞雪 小柯


长期接触大气细颗粒物增加中风风险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顾东风院士的研究团队分析了长期暴露于环境细颗粒物和中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

相关论文于2019年12月30日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

为了研究长期暴露于直径≤2.5μm(PM2.5)的环境细颗粒物对中国成人总中风、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的影响,研究组在中国的15个省份进行了一项基于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对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风险进行预测,共招募了117575名成年男性和女性,入组时他们均没有中风。

2000-2015年,这些参与者居住地的长期平均PM2.5水平为64.9μg/m3,最低31.2μg/m3,最高97.0μg/m3。

在900214人年的随访中,研究组共发现3540例中风,其中63.0%为缺血性中风,27.5%为出血性中风。

与第一季度暴露于PM2.5(<54.5μg/m3)相比,暴露于最高季度(>78.2μg/m3)的参与者发生中风的风险较大,风险比为1.53,其中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比为1.82,出血性中风为1.50。

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发生中风、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的风险分别增加13%、20%和12%。

通过对中风及其亚型进行观察,长期暴露于PM2.5与中风事件之间呈几乎线性的暴露-反应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长期暴露于较高浓度的PM2.5与中风及其主要亚型呈正相关。

该发现不仅对中国,还对其他中低收入国家制定与空气污染和预防中风相关的环境和卫生政策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顾东风,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际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和防治学会常务理事,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专家,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专家委员会成员。(据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相关论文:
https://www.bmj.com/content/367/bmj.l6720


小柯报道: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9/12/201912311356242654256.shtm


环境细颗粒物污染导致心血管疾病住院率增加

2019年12月30日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永华教授研究组的最新成果,他们对环境细颗粒物污染与特定心血管疾病住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为了了解中国大气细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2.5m,即PM2.5)污染引起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组在中国的184个主要城市进行了一项国家时间序列研究。

研究组对国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数据库进行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共有8834533人因心血管原因而住院,其主要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在研究期间,每天平均有47例患者因心血管疾病而住院,其中缺血性心脏病26例,心力衰竭1例,心律失常2例,缺血性中风14例,出血性中风2例。

在全国平均层面上,PM2.5每增加10μg/m3,当日因心血管疾病而住院的人数便增加0.26%,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增加0.31%,心力衰竭增加0.27%,心律失常增加0.29%,缺血性中风增加0.29%,但出血性中风却降低0.02%。

全国PM2.5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呈轻度非线性,PM2.5水平在50μg/m3以下有明显的斜率,在50-250μg/m3之间有中等斜率,浓度高于250μg/m3时则趋于平坦。

与PM2.5不超过15μg/m3的天数相比,PM2.5浓度为15-25,25-35,35-75,以及75μg/m3以上时,心血管疾病住院率分别增加1.1%、1.9%、2.6%和3.8%。

根据预测,当PM2.5年平均浓度控制在中国2级(35μg/m3)、中国1级(15μg/m3)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10μg/m3)以下时,将减少中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而住院的人数。

假设两者存在因果关系,经谨慎推算,预计每年将分别减少36448人、85270人和97516人住院。

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短期暴露于PM2.5可导致除出血性中风外的所有主要心血管疾病住院人数增加,即使暴露水平不超过当前的准则值。

作者简介:
胡永华,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北京大学预防医学培训部主任,北京大学营养与保健食品评价中心主任,艾滋病预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委、预防医学教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相关论文:
https://www.bmj.com/content/367/bmj.l6572


小柯报道: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9/12/201912311356031754257.shtm


3.jpg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23233-1213221.html

上一篇:NAT METHODS专栏评论| 单细胞多组学:数量的力量
下一篇:围观!Cell子刊首次披露同行评审意见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9: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