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1010019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101001912

博文

寻找新方向的完美地方---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 (中)

已有 2196 次阅读 2021-5-19 10:22 |个人分类:博士后研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细胞与发育生物学

该部门主要研究细胞成分(例如膜,细胞器,染色体和细胞骨架)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过程,例如上皮运输,细胞运动,有丝分裂,蛋白质靶向和分泌,干细胞可塑性和真核细胞周期控制;肿瘤生物学 ,细胞生理;细胞极性的起源;以及在胚胎发生和细胞分化过程中轴形成,形态发生运动,命运确定以及基因调控的分子和细胞基础。

该部门负责人是Matthew Welch教授。该部门有26人,其中霍华德休斯研究员4人,诺贝尔奖得主2人。

(1)贝齐格。2014年,因"研制出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埃里克·贝齐格(Eric Betzig,1960年1月13日-)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的安娜堡。贝齐格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物理,并且于1983年毕业获得了学士学位。然后,他在康奈尔大学分别在1985年和1988年分别获得了应用物理学硕士学位和工程物理学博士学位。在获得博士学位后,贝齐格就职于贝尔实验室半导体物理研究部门。在1996年,贝齐格离开学术界,到当时他父亲拥有的安娜堡机械公司,成为研究开发的副总裁。在这里,他开发了灵活的自适应液压伺服技术(FAST),但并没有取得商业上的成功。然后,贝齐格回到显微镜领域,开发光敏定位显微镜(PALM),并在2006年,他加入了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珍利亚农场研究园区,开发超高分辨率的荧光显微镜技术。2017年夏天,贝齐格宣布加盟伯克利加州大学,并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任职。和贝齐格一起加盟伯克利加州大学的还有他的妻子吉娜(在该系的神经生物学部门)。两人在杰内利亚农场研究所工作期间相识,之后步入婚姻殿堂。

(2)谢克曼。MCB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兰迪·谢克曼(Randy W.Schekman,1948年12月30日- ),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1971年在洛杉矶加州大学获得分子科学学士学位。期间他作为交换生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度过了第三学年。1975年他因为对DNA复制的研究在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导师是著名的阿瑟·科恩伯格教授(1959年获得诺贝尔奖)。谢克曼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酵母菌。在圣地牙哥加州大学做博士后时,导师本来研究的是哺乳动物细胞膜,但谢克曼考虑到酵母菌更易培植,便转而研究酵母。酵母菌与人类细胞差别较大,他的研究资助申请最初被驳回,但他坚持下来得到成功。1976年,谢克曼任职伯克利加州大学;后任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主编。1992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2年获拉斯克基础医学奖。2013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3年12月9日,谢克曼投书英国《卫报》,批评学界三大权威期刊-《自然》、《细胞》、《科学 》的作为“正在摧毁科学”,并宣布自己的实验室将“永不投稿”至上述期刊。谢克曼所创期刊eLife的愿景——支持年轻科学家、免费阅读、一线科学家审稿、不追求影响因子等。他呼吁期刊杂志、学者、行政机构、基金不要被影响因子所困。  

(3)何琳。何琳(Lin He)现为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副教授,1997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毕业,2003年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Stanford Medical School)取得博士学位,其后在纽约的冷泉港实验室(Cold Spring Laboratory)做博士后研究。2008年何琳成为修雅尔学者(Searle Scholar)。2008年加入伯克利加州大学。2009年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MacArthur Genius Awards),2016年获得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西蒙斯基金会和盖茨基金会联合资助的首届早期学者奖(Faculty Scholars)。她的研究聚焦于一类被称作“微观RNA”的可调节基因非编码RNA,以及一类被称为“向后转位子”的移动单元。二者均对学科发展和疾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

(4)罗坤忻。罗坤忻(Kunxin Luo),现为细胞与发育生物学教授、1982考入中国科大生物系分子生物学专业,1992年于圣地亚哥加州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发育和癌症调控机制中的信号转导通路。2012年罗坤忻入选AAAS会士。

儿子的博士后导师迈克尔·拉普也是细胞与发育生物学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蛋白质泛素化,降解以及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控制。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26423-1287241.html

上一篇:寻找新方向的完美地方---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上)
下一篇:寻找新方向的完美地方---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 (下)

2 傅平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2: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