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1010019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101001912

博文

与子书:主动掌握好自己的发展节奏 精选

已有 4386 次阅读 2022-1-11 09:18 |个人分类:博士后研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与子书:主动掌控自己的发展节奏

 

已经有大半年没有你的消息了,爸爸十分惦记!自从4月份通过一次视频后,我们没有得到你的只言片语,完全不了解你近来的研究与生活的情况,遇到的问题与烦恼。你也不主动及时给我们一点点信息,使我们经常感到不安,又不敢说什么。

在博士后的四年多时间里,你有很多时间来思考自己究竟对学术的哪些方面最感兴趣,并不断将其进行微调,这其实是一个深入了解自己和认识自己的过程。这些思考也帮助你在完成博士后训练以后的选择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其中,有几个值得讨论与明确的问题值得十分关注。

首先是科研合作的总结。你在博士期间主要是自己一个人独立完成博士论文,自己独立选题,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撰写论文。除了同门辅助借用过一个方法,基本是你一个人独立完成。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科学训练过程。在完成博士论文之后,与曾行的合作,应该是他找到你---研究的主题是他涉及的领域,尽管你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博士后期间与斯坦福大学一个日裔博士后的合作,应该是你们各自的导师共同的拟定的选题,由你们分别来执行实验设计与实验实施。无论将来是在高校建立独立实验室还是去相关公司从事应用开发研究,都需要与人合作研究。尽管如同施一公在《在普林斯顿大学做助理教授的日子》一文里强调“对每一位刚刚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或医学院建立独立实验室的年轻PI,我都会不止一次地忠告:至少要在前三年,你们一定要立足于自己是一个超级博士后,身先士卒、尽全力在实验室做研究、做自己的课题,同时帮助训练培养博士生、实验员和博士后。”同时,是否需要与人合作,与谁合作,怎么合作,不同的大学和研究所是怎样取长补短强强联合的等等依然是需要认真考虑。在4月份的视频通话中得知,你在伯克利实验室广泛地与博士、本科生、博士后合作研究,我以为你需要好好总结合作的经验与教训,收获与缺陷。在合作中,要本着提高科研效率、互利互惠的原则,自己多出力,少计较得失,才能合作好。以我个人有限的经验,合作研究,不仅促进快出成果与开拓思路,而且对于争取资源资助与人脉支持,在刚刚独立的初期尤其重要。因为在合作过程中,让更多的评委直接或间接地了解。在我们的时代与社会环境中,经常遇到项目申请的评审,职称评定的外审,还有各种人才计划的选择,都需要到科学共同体的同行评议,在主要看科研实力的基础上,能够得到更多同行的了解与青睐,则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

其次是科研管理的学习。我这里讲的科研管理,不是科研机构的组织管理,而主要有,一是你在空间上的科研布局的规模控制。虽说是沿着一条主线,多个项目同时开展,能够避免一个实验失败导致需要从头开始的风险,如同并联电路比串联电路降级了风险,东方不亮西放亮,但是多个项目齐头并进,因为需要花费过多精力经常会导致“烂尾”,得不偿失。二是在时间上的项目进度的长短的控制。有的项目是挑战型很强的硬骨头,需要较长的实验时间,有的则是“短平快”的项目,那就应该及时结束项目,集中精力去完成在短期内能够结束的项目。如何在空间上与时间上做好综合平衡,需要智慧与决断。你扎实沉稳,能踏实追求有深度的关键性突破,是难得的,不盲目追求速度和数量的、有定力的、坐得住冷板凳也是必须坚持的与肯定的。金蒂实验室与雷普实验室都是一年两三篇论文,都是比较有分量,不做低水平的研究,这些传统十分优秀,应该传承下来。

再次是正视“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通常被理解成为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圣经《新约·马太福音》里有一则寓言: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1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 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 Merton)提出马太效应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在科学发展道路上上,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是是“马太效应”的精髓,它强调“强者恒强,弱者愈弱”。

在我学术起步的时候,在科学社会学领域有一个研究体会:年轻的科学家不应被科学上的“马太效应”所吓著而裹足不前,必须正视“马太效应”的客观存在,尽管可能不合理,但一时也难以消除。那么,就遵循“马太效应”的要求,主动积极地扬长避短,争取科学共同体的了解与认同。我没有听从我们师辈们的教导“板凳坐得十年冷”,而是受到华罗庚教诲的启发,以“弄斧必到班门”的精神,一有想法就写出来并立即投稿,通过编辑的修改、发表与批评等反馈意见,不断补充完善与丰富,在获得社会承认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熟起来。做喜欢和感兴趣的事情,不“东张西望”,总会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只有靠自己的坚强意志努力奋斗,才可能成就一点具有自己特色的科研成果,最终才有可能逐步成长为一只学术上的“领头雁”。当然,要避免马太效应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需要激流勇进 。还可以在有名的导师门下读书,与杰出的科学家合作研究,经常出席学术会议,多方申请各类格言项目,充分展现自己的科研能力与研究成果,让更多同行知道与熟悉,并获得欣赏。通过自身努力和优化,获得好资源、好平台 。“马太效应”告诉我们:要想完成由贫穷到富有的“逆袭”,就必须要迈出那关键的第一步,让你的“财智”丰富起来,让你的“财富”运转起来,通过学习成功者的思维,掌握独特的研究思路,从而让自己摆脱“马太效应”的怪圈。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有些差别,刚开始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最后却可能导致天壤之别。

我的格言:成功是成功之母,以小的成功累积成大的成功。学术道路如同马拉松,有时需要抢跑道,有时需要跟跑,有时需要保持体力,有时需要冲刺,要主动控制好自己跑步的节奏,才能顺利地到达终点!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26423-1320477.html

上一篇: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定量分析的开拓者--------薛禹胜
下一篇:在耐心等待中精心培育(上)

16 王安良 郑永军 黄永义 尤明庆 姚伟 周阿洋 刘立 武夷山 吴斌 周忠浩 史永文 左小超 杨勇歌 何俊 赵凤光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