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1010019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101001912

博文

努力做一个健康的教师 精选

已有 7038 次阅读 2022-7-4 07:51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努力做一个健康的教师

  

健康理念是现代医学的核心思想,亦是20世纪现代科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不是一种完全良好的静态结构,而是指持续的活动和变化,反映主体对来自环境的挑战所做的创造性响应。

健康包括三个方面,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和社会上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健康的特征是动态平衡,表征一种来自负反馈调节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体验。这种动态平衡涉及教师的认知与意愿,以及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健康理念指导下的师资培训,强调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融合汇通,为教师可塑造的思想范式和可操作的行动模式;同时,坚决摒弃片面追求分数、过分强调特长、反复疲劳练习、表情语言暴力等不健康的行为与心态。

今天从背景环境、学理依据、具体做法等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三个问题:为什么现在提倡努力做一个健康的教师,为什么要努力做一个健康的教师,如何努力做一个健康的教师?

 

1.为什么现在提倡努力做一个健康的教师?

自近代科学革命兴起,科学进入分化与细化的阶段,促进了科学大踏步的进步,也形成了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与教学体制,同时造成了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对立。

1959年,英国物理学家、小说家C·P·斯诺(Charles Percy Snow)在剑桥大学作了一场著名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出,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由于科学家与人文学者在教育背景、学科训练、研究对象、以及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他们关于文化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判断经常处于相互对立的位置,并且还相互鄙视、甚至不屑于去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斯诺认为两种文化的分裂必然会妨碍社会和个人的进步与发展。(《两种文化》,陈克艰等 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自从二战末期,作为 20世纪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控制论与信息论的产生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概念、新思路、新方法,沟通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系,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图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特别是60年代罗马俱乐部(The Club of Rome)的一系列报告出现,罗马俱乐部以其建设性的思想和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公众和各国政府对长期困扰人类社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人类困境”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刺激了西方社会对传统工业文明及现代性的深刻反思,引领西方思想界总体步入后现代社会,成为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重要代表之一,并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我国面向21世纪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因此,学科交叉融合已势不可挡,必然导致我们中小学的学科体系发生变化,韦钰提倡的社会情绪能力与神经教育学研究就是顺应这种趋势的努力。

(1)关注社会情绪能力的发展

情绪会影响人的创造力、道德、人际关系、认知、暴力和进攻性、动机和决策,它还对形成记忆有很大影响。有研究发现,早期的忽视和虐待、长期慢性的压力会使脑中的HPA激素系统异常,过早给孩子压力会影响其性格的改变和今后的发展。所以,培养孩子的社会情绪能力很重要,它包括正确地估价自己、控制自己的情感、激励自己、能了解别人的情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目前关于情绪的研究发现,强调情绪在将过去习得的知识迁移到社会环境下的现实世界决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这些研究发现将证明,情绪过程对于习得知识和技能是必需的,在学校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目的是为了转而适应新形势和现实生活。

有两个关键过程能提高儿童的学业成就并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一是在K-12年级培养儿童的社会情绪能力和伦理倾向(ethical dispositions),二是创建安全、人道、参与并有反响的学校系统和家园。

这一基本思想概括为“社会性、情绪性、伦理性和学术性的教育”(Social, Emotional, Ethical, Academic Education, SEEAE),它的目标是培养K-12学生的社会情绪能力和伦理倾向,并为学习者创建安全的学习环境。

(2)开展神经教育学的研究

神经教育学的目的是教育,并不是从事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而是从事转化神经科学的研究,是将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中。神经教育学的出现有助于我们接近人脑的发展规律,在实证基础上来研究人的发展,从而研究教育规律。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实质上就是在建构人的脑。对教育者而言,正确地认识脑的发展规律,才能知道如何正确地“因脑施教”。教育学的研究中与从基于经验研究、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在加上神经学研究。

比较有代表性的认知缺陷疾病如阅读障碍(dyslexia)、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孤独症(autism)、数概念发展障碍(dyscalculia),其中的部分患者在儿童时期就已经显示出其特有的认知能力缺失,而另一些患者则一直到成年时期才表现出其认知缺陷,这种认知能力的不完善将对患者身心的正常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进而衍生出更多更复杂的社会问题。

孩提时代的格雷德(2009年诺奖得主)有阅读障碍,就是那种智力正常或超常,但在阅读成绩上落后的现象。格雷德在学校里遇上了很多麻烦,还被迫去了补习班。格雷德曾认为自己很笨。当然,克服阅读障碍很困难,因为严重影响到格雷德的单词拼写。格雷德曾想过用一些方式去弥补,并学着把事件记住,这表现在格雷德的化学和解剖学的课程学得很好。最近英国一项研究指出,达芬奇与毕加索都有阅读障碍,美国发明之王爱迪生与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也都有阅读障碍,最后他们却都因才能出众而成名,他们的成功可能与此有关。我们做老师的,应如何正确善待与耐心等待有认知缺陷的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儿童考试中出现的漏题与错题,通常在试卷的左上角或者右上角,有很多不是因为训练的不够,而是视觉障碍造成的。视觉障碍也可称为视觉障碍、“视觉缺陷”等,是指视觉器官(包括眼睛、眼神经)和大脑视神经中枢的结构或功能部分或全部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失或视力缩小,难以做同龄人可以从事的学习或其他活动。以往教学过程中,经常被老师批评的“粗心”学生,究竟是学习习惯问题,还是孩子神经发育没到时候?我们做老师的英爱能够正确辨识。

 

2.为什么要努力做一个健康的教师?

人文与科学原本是客观事物的不同侧面,是从不同视角把握同一个客观事物的途径。

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是作为一种精神体系凝聚于人类的思维过程中,都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教化、启智、认知客体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都是人类精神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实

践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科学和人文的协调发展是社会健康发展和个人精神完善必不可少的条件。

(1)科学素养的内涵与举例

科学是以实证和理性为根基,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即是科学素养价值的直接显现。是否具有科学信念和服从科学规律,成为衡量的智慧和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科学的探索必须有创新精神,创新就是在前人探索成功的基础上不断地研究新事物、发现新问题、寻找新方法、解决新困难的过程。

人们通常形容春天的燕子,在电线上就像在五线谱上谱写一首歌。通过参观电力博物馆,了解一般的压输电线究竟有几根线。高压输电线确实五根线,两根是避雷,三根是三相电。农村的一般输电线通常是四根线,一根接地,三根三相。当然,还有其他几种类型。有孩子,就能在课文与实践的差异,提出疑问,教师就应当予以鼓励与赞扬。

(2)人文素养的内涵与举例

人文素养或称人文精神,就其核心来说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内容包括人生的意义、追求、目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等等。它是显现在人类文化中的人类精神,历史感与人类关怀是人文素养的主要特征。它的核心在于强调把人当做人看待,反对将人作为物来对待。其意义在于它始终不渝地强调“人是目的”这一最高价值判断。

在外出旅游时,有学生在漓江上实地观察过鱼鹰如何捕鱼,并上前询问与检查喉咙的情况。可是,课文里解释说是因为鱼鹰想吃鱼(本性)又吞不下(被捕鱼大,鱼鹰口小),隐瞒了鱼鹰喉咙被扎这类对动物伤害的做法,同时也是违反了动物习性。我不知道,我们的教师如何正确对待教材中可能存在的疑问,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地观察,科学地分析,以及保护对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罗素)。

(3)教育体制的变迁

通识教育就是顺应人文与科学融合趋势在大学本科教育上的改革主流,职业教育主要在研究生(硕士)层面展开,专业(精英)教育主要研究生(博士)层面展开。

独立建制师范教育(主要是学科教学)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淡出,而让位于综合性大学内举办教育学院,无论是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中国,中小学师资的培养从知识传承向能力提升转变,从培养“单向度的人”向“多元智能”“全面发展”的学生转移。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很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能够与时俱进, 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才能更好地从事教育工作。与此同时,使自己成为一个健康、难以被替代(无论是其他行业的人进入教育领域,还是智能机器的广泛使用)的教师?

3. 如何努力做一个健康的教师?

(1)从分科教育走向包班制

韦钰曾呼吁改变现有分科制度的教育模式,着重培养孩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大概念)。否则,30年后,我们的孩子将不能从事大部分的工作。

法国很好地完成了这种转变。在法国做小学老师,本科教育的不受学科限制,学任何专业都可以。本科毕业生必须读师资学院的研究生(二、三年制)主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课程,当然还包括文理各科的深化与提高,不做学位论文而做教学实习;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然后被又有缺额的学校选聘。入职后,逐渐成为包办制教师,一个班的所有课程由一个老师独自承担,有的老师从一年级一直教到小学毕业。这必然要求老师的人文与科学素养都很好,也是别人难以取代的核心能力。新教师从教一个班的一年课程开始,逐步向多个年级扩张。产权经济学揭示,包班制对学生身心发展与知识学习负有全面的无限的责任(学科制时有限责任),这样,就消减对教学成果的责任推诿,也没有对学生时间的肆意剥夺。因此,提高教师的入职门槛,不是提高学历标准,这将是未来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现在的教师也要做好切实的准备。

(2)科学兴趣的诱发与引导

关于青少年早期科学教育,当前有两个很不好的倾向;一是学校诱导的“作秀”,鼓励学生家长参与完成小学生不可能做出的科技制作,以谋求学校的虚假繁荣;二是家长参与的作假,将家长或其下属研究课题直接包装成小学生的科研成果,谋求省级或国家级科技大赛奖项。

这些都是通过表演的方式呈现,并以获取升学的加分为目的,这本质上是违背科学教育的初衷。追求得奖加分必然作假,包括五大学科竞赛,大多是违背科学精神,以作弊的方式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在培养未来科学人才的道路上适得其反。

比较健康的做法应该是:

首先是精心保护孩子对自然现象的疑问。

例如,河边的柳树树叶为什么在岁季节变化而变化?太阳为什么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鸟儿被雨淋了为什么不会生病?草地上的昆虫什么时候睡觉?绝不要对学生提出的这类疑问,不闻不问或者呵斥打压,一定要呵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尽可能在他们能够理解的程度上做些说明与解释,并引导他们做进一步的观察与比较,自行探索自然奥秘。

 有学生去大丰看麋鹿(俗称四不像),仔细观察麋鹿的哪个部分像什么,结果,他联想去发明一种四不像的机器:可以飞到法国瞻仰埃菲尔铁塔,也可以游弋在威尼斯聆听歌剧,还可以像气球盘旋在绿茵场上空观看德甲联赛,晚上像一个房车随意在黄石公园找个地方休息吃喝。

其次是因地制宜地做一些简单可行的实验

《伊索寓言》中的《乌鸦喝水》,小学生很难理解。有个语文老师,是一个特级教师,上公开课时,讲乌鸦喝水,几个“优秀学生”回答得比较标准正确。只有一个学生说,自己动手做过实验,在瓶子里逐步加雨花石,结果水位逐步升高,观察到乌鸦如何可以喝到水。效果极好,成为省电教馆的教学片,这是学科交叉融合的范例。

 还有就是用很多实物,放在水面上,比较那个下沉,那个漂浮,归纳比较猜测浮沉的原因。用实证表明,并不是重的东西,就一定会沉下去。在这些过程中,慢慢培养孩子动手与动脑的实验与实证的良好习惯。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不一定要给出结论,留下疑问也很重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当他们知识积累多了,自然而言可以明白一些科学道理。观察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面落下,记录一米长的竹竿影子的长短,发现一年四季的变化。如果有机会再和别的地方孩子甚至外国的孩子,同时做这样的测量,你看学生们会有怎样的发现?即使对于太阳围绕地球运转这样的看法,也不要轻易的断然否定。因为,这是人类的一个阶段的认识,而且与人的直观该收相符合,需要耐心地等待孩子们认识的逐步提高。

第三,初步培养学生用文字记录观察与实验的过程与结果。

学习描绘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客观记录实验过程,特别是提炼得出的科学概念与科学结论,升华孩子的科学认识。

在刚才讲的在水面沉浮实验结束后,可以尝试让孩子对此现象做出概括,小学低年级可以只写一个概念“浮力”,高年级可以扩充为一个判断“水有浮力”或者“水面有向上的浮力”,以后再逐步扩展到“空气也有浮力”等。这不仅是归纳方法的训练,而且是科学抽象能力的培养。

还有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冰块与蒸汽的温度,不仅了解水物质的各种形态,更重要是是了解零度的含义。不能简单地认为零就是没有,而是界定某一程度的尺度。

(3)人类关怀的提倡与坚守

有个小学生,看见汽车尤其是名牌汽车标志logo经常被人抚摸,甚至被偷走,想发明一个保护车标志的装置。利用电压差--一碰即被高压打一下,以保护汽车标志logo不被偷走。该项发明还得到了汽车厂家或4S店的青睐,但遭到评审教师的反对,该发明忽略了安全性问题。科技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可能存在潜在的危害,应当注意防范。

通过睡眠剥夺改变实验被试的作息规律,以研究实验状态下的睡眠与道德判断之间的关系。神经科学家利用一项研究道德判断的神经机制的fMRI实验的实验任务来研究已接受了53小时睡眠剥夺的被试的道德判断水平。结果发现,尽管情绪智力水平能缓和睡眠对人的道德判断水平的影响,但睡眠剥夺还是能明显影响被试将认知和情绪整合起来以作出道德判断的能力。

许多研究已经开始探索与此相关的较为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教育计划,思考如何通过改进学校的日程安排,改善灯光照明条件,调整学生的营养结构,及优化教育干预计划等方法来保证学生获得充足的睡眠。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26423-1345741.html

上一篇:衣钵的传承与开拓
下一篇:第一次见到了大学生

22 刘立 王淑杰 周忠浩 崔锦华 王从彦 武夷山 庞峰 刘浔江 冯兆东 姚远程 汪育才 谢钢 李陶 雷宏江 孔玲 王福明 郑强 农绍庄 逄焕东 程少堂 张磊 姚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