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天满
[转载]中国企业的低碳发展
2020-2-18 10:19
阅读:2873




 

关键词:

低碳企业节能环保减排

摘要:本报告以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这四家企业为案例,归纳了中国工业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五个方面的成功经验:企业领导层高度重视,将节能环保纳入企业的战略目标;建立制度和组织保障;围绕节能环保开展创新活动,依靠技术进步实现结构升级;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高度统一,节能环保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注重利用环保的社会化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持续3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使中国迅速崛起成为一个世界制造业大国。2007年,全球个人电脑的92%VTR/DVD播放机的83%、数码相机的59%、手机的48%是在中国生产的。与此同时,中国的碳排放也迅速增加。19802007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5%,而CO2排放量年均增长率为5.4%[1]虽然GDP碳排放强度(生产单位GDP所排放的CO2)是在持续下降的,但碳排放的总量依然迅速扩大。2007年夏天,荷兰环境评估所发布消息称,中国的CO2排放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在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国际政治和外交的热点的背景下,中国的碳减排问题也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国政府对碳减排的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2006年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作为约束性指标提出。20076月,又成立了由国务院总理担任组长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并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由于在中国的CO2排放总量中,工业部门占了约85%的比重[2](能源加工转换部门约50%,终端工业部门约35%),因此工业领域的CO2减排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08年与世界环境中心合作,举行了首届节能环保最佳企业表彰活动,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海尔集团(以下简称海尔)、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港)等四家企业荣获表彰。笔者受中国企业联合会的邀请参加了对参选企业的评审工作,并对部分入围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本报告主要以四家获奖企业的案例为基础,对中国工业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获奖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主要业绩

1.中集

中集是一家以集装箱和其他交通运输装备为主要产品的制造厂商。该企业在产品的开发、原材料利用和生产制造过程等方面,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手段,在节能减排方面作出了显著的业绩。在产品开发方面,一是开发出轻型集装箱以及轻量化专用车辆,各类产品分别可节约材料5%20%。而且,集装箱和车辆产品自重减轻后,比普通产品可多装货物10%,节约能源10%,相当于每年增加货物运输240亿吨公里,减少CO2排放量82万吨。二是将集装化技术延伸至房屋建筑领域,用特殊尺寸的集装箱钢结构在工厂预制成型,然后运到现场进行组装。这种模块式房屋建筑从设计、工厂生产到现场搭建均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三是于2006年成功开发出采用环戊烷发泡的环保型冷藏集装箱,克服了传统发泡剂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缺陷。在原材料利用方面,从2003年开始,在行业内首创开发成功利用再生林木和竹材替代传统的热带雨林特殊树种——克隆木生产集装箱木地板,目前已达到每年节约热带雨林木材150多万立方米的水平,相当于保护热带雨林10.5万公顷,直接减少CO2排放量96万吨。在生产制造过程方面,一是于2007年自主开发建设成功世界首座集装箱零件全自动加工中心,使工序生产效率提高300%,减少人工60%,并且设备能耗、材料消耗和有机废气排放都大幅降低,单件产品材料消耗降低3%5%,能耗降低10%15%,被业内称为全球集装箱生产历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创新。二是从2005年开始,在专业机构的指导和帮助下实施了综合节电项目改造,其结果每年节约电能约8150万度,相应减少CO2排放8.4万吨。

2.海尔

海尔是一家以家电产品为主的家居设备制造厂商。该企业由于在节能环保方面的突出表现而在2007年获得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美国环保部设立的全球气候奖,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获得该奖项的企业。该企业主要从绿色设计、清洁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回收四个方面构建了其绿色经营模式。在绿色设计方面,在产品设计中从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转向既考虑人的需求又考虑生态系统的安全的绿色设计。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成本、质量、技术可行性、经济有效性等因素,产品选材充分考虑产品生产、使用、废弃时对环境的影响,减少产品零部件,使其易回收、易拆卸,部件或整机可翻新和循环利用,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在清洁生产方面,截至2007年底,集团内34个主导产品事业部全部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绿色生产体系已全面建成,年直接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年减少废水排放15万吨,减少COD排放300多吨。在绿色营销方面,海尔推出了节能环保冰箱、洗衣机、空调、冷柜、油烟机等多个产品,并已成为国内通过节能认证产品系列最多、规格最全的企业。达到欧盟、美国能源之星等发达国家标准的海尔绿色产品和服务已大量出口欧美。在绿色回收方面,海尔积极借鉴日本等国家先进经验,引入、开发先进技术,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示范基地,成立了废旧家电回收部门专门负责全集团范围内的废弃物回收,外部以社区+售后服务网点为基点的回收体系已粗具雏形。

3.宝钢

宝钢是中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集团。针对钢铁行业能源高消耗的特点,宝钢主要通过提高能源效率的手段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更进一步说,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的能源管理,实现了主要能耗指标在国内同类型钢铁企业中达到一流水平、部分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成绩。现代化的能源管理又主要体现在拥有健全的能源管理组织体系,制定了先进的能源管理标准,不断开发、改进、完善技术装备和工艺三个方面。在建立健全能源管理组织方面,宝钢建立了公司级能源管理委员会、二级厂节能领导小组和分厂、车间级节能小组,构成了全公司三级节能网络。能源委员会下设能源办公室,二级厂设立能源联络员,分厂车间设立节能员,通过三级管理实现公司能源发展、节能目标、能源规划、年度计划、能源重大问题研究与协调、节能措施、新技术推广应用等一系列工作的落实。在制定能源管理标准方面,宝钢建厂后多次制定和修订能源工厂设计标准,保证工程节能的高要求,促进了节能工作的高起点。在开发、引进、完善技术装备和工艺方面,宝钢一是坚持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二是在生产实践中对引进的技术装备不断进行改造和完善;三是在1998年与上钢、梅钢等老企业合并重组以来,有计划地对老企业淘汰和关停,改造了一大批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装备。从1998年联合重组到2006年,宝钢共淘汰、关停落后的炼铁能力493万吨、炼钢能力608万吨、轧材能力500万吨。

4.青岛港

青岛港2007年港口吞吐量居世界第七位,进口铁矿石吞吐量居世界第一位,进口原油吞吐量居全国第一位,在全国港口中占有重要地位。1995年以来,青岛港一直是全国交通系统的典型和全国港口行业唯一的示范窗口。如20012007年,港口年吞吐量增长了两倍多,综合能源单耗却下降了28.34%,年均下降4.4%。青岛港的主要做法可以大致归结为加强管理、技术创新、流程再造三个方面。在加强管理方面,青岛港构建起了集团规划、公司领导、队为核心、班为基础、车为单元的五级节能环保管理格局,变过去节能环保单一部门主管、少数人忙碌,为各层次、各部门齐抓共管,人人身上有指标、有责任。层层落实节能环保责任制,集团每年与直属分公司签订经营管理目标责任书,都把节能环保作为一票否决的硬指标,月月考核兑现。在技术创新方面,一是大力推进技术改造。近几年来先后6次对煤炭、矿石作业系统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实现煤炭系统和矿石系统的互通连接,充分利用了码头资源,一年减少矿石搬倒运输1100多万吨,节油120万升。二是引进先进技术,实施节电技改。电力消耗占全集团能源消耗的54%,其中冷藏箱年耗电量占全港用电量的1/3。青岛港引进新型先进的智能降损滤波节电器,进行冷藏箱节电技术改造,节电率达到10%以上,年节电740万度。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码头工艺。如自主研发的中央调度系统,实现了生产、引航、拖轮调度三位一体,大型拖轮实现多点停靠,就近作业,避免了往返奔波,提高了港口机械设备的有效利用率,节省了大量的燃油消耗。在流程再造方面,青岛港不断优化港口内部生产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如以往生产机械加油都是到固定加油点加油,来回途中白白耗油。现在改为加油车流动加油方式,一个直属的分公司每年就节省非生产耗油4.2万升以上。另外,通过流程再造和技术创新等实现了对船舶的高效装卸服务,促进了船舶节能环保。仅2007年集装箱作业时间就比船公司要求缩短27200多小时,节油约3967吨,减少CO2排放12350多吨。

获奖企业的基本经验

纵观获奖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主要做法,可以将其基本经验大致概括为以下五点。

1.企业领导层高度重视,将节能环保纳入企业的战略目标

如中集将关注全球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共同建设美好和谐家园作为10项行动方针原则之一,并将成为所进入行业中更受人尊敬,更负责任,对环境更友好、劳动关系更和谐的行业领导者写入了战略目标。海尔前些年的战略定位是提供绿色节能产品,最近将其升级为为社会和用户提供全套绿色住居解决方案。宝钢的新一轮发展战略目标是成为一个跻身世界500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综合竞争力、备受社会尊重的世界一流跨国公司。虽然没有直接提及节能环保,但要成为备受社会尊重的企业,树立良好的环保形象,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成为行业的标杆就是一个必然要求。

2.建立节能减排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如宝钢在强化节能目标过程中,建立了以四级目标、三级管理为内容的能源目标管理制度和体系。公司级能源管理委员会、二级厂节能领导小组和分厂、车间级节能小组,构成了全公司三级节能网络。海尔在集团内部设立了能源公司,实行三级管理,责任到人。同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考核制度。青岛港建立了五级管理的节能环保管理体制,每个层次、每个单位在管生产的同时必须兼管节能环保,为做好节能环保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围绕节能环保开展创新活动,依靠技术进步实现结构升级

如宝钢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转炉煤气回收率、降低电耗等,在国内第一个实现了负能炼钢;青岛港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码头工艺,自主研发的一系列信息化系统为港口科学管理、提高效率、节能降耗发挥了重要作用;中集集团通过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手段,优化生产组织模式、开发节能新产品、降低生产能耗,使企业的节能环保水平不断提高,自主开发建设的世界首座集装箱零件全自动加工中心使得集装箱生产的效率和制造过程的节能环保水平均达到全球行业领先水平。

4.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节能环保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如海尔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全面实施绿色生产,在生产环节的设备选型和选材上,尽可能采用用材少、对人及环境影响小、易回收和再资源化的材料,不断提高产品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水平,于2007年底全面建成了绿色生产体系,年经济效益达到5000余万元。再如中集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全面贯彻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的理念,通过制造技术、工艺和设备的节能环保化改造和提升,实现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企业人均生产效率高20%,集装箱产品单箱材料消耗节约2%5%,能耗节约10%以上。

5.注重利用环保的社会化服务

如中集集团利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等专业机构和外部专家团队的指导实施综合节电项目改造,实现集装箱生产单箱耗电降低11.3%,每年节电约8150万度,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4万吨。

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建议

1.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企业的结构升级和发展模式转变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而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既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约束性指标不可或缺的重中之重,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建议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拉动经济增长的大规模投资计划中,将推进企业节能减排作为优先安排的重点领域,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扶持力度。这不仅有利于实现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之间的完美结合,而且对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引入领跑者制度,形成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领跑者top runner)制度是日本率先采用的促进企业生产高能效产品的制度设计。其基本原理是,以当前市场上同类产品中能效最高者为标杆,规定在一定时限内其他企业的产品都必须达到这一能效水平,达不到者将被处予罚款。这项制度对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促进先进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和转让起到了极大的作用。1999年日本对家电、汽车、自动售货机等产品开始实施这项制度以来,产业的总体能效提高了近20%。鉴于中国各主要行业中均已出现一些在节能减排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标杆企业,建议尽快就引入领跑者制度的时机和具体方式开展研究,以形成促进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3.加强宣传,为中国制造正名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制造业大国。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某些出口产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等,使得中国制造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实际上,中国制造业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已经涌现出一批达到或接近世界级企业的佼佼者,不仅企业规模发展迅速、经济效益成就显著,而且在企业发展理念方面也与世界潮流同步,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致力于节能环保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绩。建议对节能环保的优秀企业加强宣传,对于其成功经验和做法在总结提高的基础上大力推广。这不仅对于在制造业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家节能环保战略目标的实现可以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而且对于改善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霍天满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m.sciencenet.cn/blog-3426662-121908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