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当代狂犬病疫苗及不断优化的接种方案(1) 精选

已有 5045 次阅读 2021-11-1 13:59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当代狂犬病疫苗及不断优化的接种方案(1)

 

本文主要取材于今年6月出版的专业杂志《Viruses 上的一篇综述论文(见参考文献),原文的两位作者来自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曼哈顿),该大学是国际著名的狂犬病研究机构之一。该文的3位审稿人分别是美国CDC主管狂犬病研究的现负责人和前负责人,以及美国农业部主管狂犬病问题的负责人。

本文提供的权威资料可帮助公众更深入认识狂犬病和狂犬病疫苗:知道如何判断狂犬病疫苗的有效性,了解狂犬病疫苗接种方案不断优化的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

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 Cell culture rabies vaccines,CCV)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获得批准,是预防人类狂犬病最重要的手段。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第一个暴露后预防(PEP)疫苗接种方案是在总共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内多次进行肌肉注射。为了在不影响安全性的情况下降低PEP的成本,WHO鼓励对两种策略进一步进行研究,包括开发成本更低的 CCV生产方法和通过皮内(ID)途径接种剂量更小的 CCV。大量临床试验提供了足够的数据,支持减少剂量、缩短PEP所需时间、批准PEP和暴露前预防(PreP)采用皮内接种途径。

然而,自CCV开发成功以来公布的海量数据可能会让公共卫生官员无法审查和决定其所在地区最合适的PEP和PreP方案。本综述中,审查了三个关键基准benchmarks,可作为卫生官员在审查其所在地区实施新的PEP和PreP方案的数据时的指导,包括接种后免疫原性的证据、对疾病发展有效的证明,以及正在考虑的方案得到确认后,疫苗加强接种后会引起迅速的记忆反应。这些资料也可帮助公众深入认识狂犬病和狂犬病疫苗:知道如何判断狂犬病疫苗的有效性,了解狂犬病疫苗接种方案不断优化的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PEP暴露前预防( PreP;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效力(efficacy;记忆反应anamnestic response)。

 

1. 概述

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高达99%的人类狂犬病死亡是因暴露于受感染的狗。因此,预防大多数人类狂犬病病例的最有效的全球战略是在传染源,即在犬类中消除狂犬病的传播。在犬类狂犬病流行国家的几个成功的大规模犬类疫苗接种项目已经证明,消除犬类狂犬病是可行的,而且在预防人类狂犬病死亡方面具有成本效益。然而,在全球消除狂犬病之前,改善狂犬病流行国家获得人类狂犬病疫苗的机会是减少目前人类狂犬病死亡人数的关键。事实上,在暴露于患狂犬病的动物后,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以及适当的伤口护理被认为是预防人狂犬病的第一道防线。

绝大多数种类的疫苗都必须在暴露于病原体之前接种才有效,而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CCV)是少数几种在暴露于病原体后才接种仍可以预防疾病的人类疫苗之一。暴露后预防(PEP),包括在特定时期内给予多剂量疫苗,在预防狂犬病方面是如此成功,以至于在狂犬病流行地区没有必要为整个人群进行暴露前预防接种。

40多年前开发的CCV是迄今为止开发的最有效的人类疫苗之一,并改变了公共卫生官员创建和实施人类狂犬病预防项目的方式。目前使用最广泛的CCV是在三种类型的细胞中产生的,包括:人类二倍体细胞,vero细胞和鸡胚细胞。在本文发表时,有4个CCV达到了WHO资格预审prequalification标准。 

对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建议必然因国家而异。例如,一个国家可能已经确定使用皮内(ID)接种方式是有益的,而另一个国家则没有。对已发表文献的回顾显示,已经进行了许多临床试验来评估各种方案中的肌肉内(IMID接种途径。然而,量已发表的与IM和ID接种途径相关的数据使得在试图改变用于人类狂犬病预防的国家狂犬病疫苗接种方案时很难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

本文简要回顾了当有必要比较CCV进行 IM和ID接种的临床数据时,评估过程中应包括的三个关键因素。这三个关键因素是:1)疫苗接种后存在狂犬病毒中和抗体(RVNAs)的证据,2)所考虑的方案可保护暴露于确诊狂犬动物的患者的证据,3)已接受暴露前预防(PreP)的人对疫苗加强产生记忆反应的证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Briggs, D.J.; Moore, S.M. Th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of Rabies Vaccines: Comparing the Data. Viruses 2021, 13, 1252.  https://www.mdpi.com/1999-4915/13/7/1252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7754-1310423.html

上一篇:在武汉刺鳗中发现B型流感病毒,祸兮福兮?
下一篇:当代狂犬病疫苗及不断优化的接种方案(2)

2 赵凤光 黄永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4: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