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学术文献转引惊诧论—适度转引既是现实的、又是难免的、不虚伪的

已有 9899 次阅读 2013-7-21 19:42 |个人分类:科研方法|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惊诧, 转引

       最近阅读了一些关于学术论文规范的文字,“转引”问题上的众说纷纭颇有意思。

       多位编辑恨不能将“转引”赶尽杀绝。比如,一位编辑想到了《杜绝转引参考文献的一种方法》,另一位编辑在大作《参考文献的转引现象探析》中声言:“转引参考文献是一种不良引用行为。转引是学风不严谨的体现,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容易以讹传讹、断章取义,影响引文分析的科学性,损害原始论文所属期刊的声誉。转引源于原始文献难以获得、不良引用心态以及编辑的把关不严。杜绝转引现象,需要作者强化规范意识,编辑提高责任意识,修订学术规范以限制转引行为。”

       学术研究讲究传承,在不少情形下,转引既然诚实的、又是尊重前人的劳动。

       所以有此感慨,是有鉴于不少论文存在伪直引现象,表面上看是“直引”,糊弄了编辑,但仔细核对原文后才发现郢书燕说、张冠李戴。引发感慨的另一个原因是作为国家标准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005)中似乎没有“转引”的条款。  

       没有琢磨这个问题之前,我也觉得转引确实该加以限制,但针对的应当是过度转引。

       就以本人撰写的《民国二十三年全国雨量报告》与《中国气象大典》(江西卷)的简单对比为例,不少原始文件非常之珍贵、难以获取,一味地宣扬杜绝转引只能是自欺欺人。

       直引可以提倡,但杜绝转引似乎有些荒唐。应该杜绝是明知转引却故意标作自引的行为。

       “转引不是你的错,但转引后不标就是你的不对了。”可不要说是被直引的光荣所引诱、所忽悠哟!

       我的转引观是放之整个科学体系的,并不局限于一时一地一门户。

       比如,不少人文著作已是绝本、孤本,想说见你不容易。

       在自然科学的某些领域追求直引是正当要求,但一旦推而广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则就是真理跨前一步了。不过,《中国气象大典》既缺直引、又缺转引似乎就有些失妥了。

       一个诚实的、"have to"的“转引”胜过一打“无引”、胜过一百打虚假的“直引”!

       当然,本文惊诧的是我自己理解的“转引”,我不知道编辑与其他人眼中的“转引”是否是另一番模样。权且立此存照,欢迎有兴的朋友讨论与指正。


附:科学网与转引相关的帖子:

查找一篇参考文献的经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74215-579570.html

诚实的作者与认真的审稿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6-218532.html

学位论文要注意的几个问题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7249-658137.html

科技写作漫谈 (1):论文的准备与构思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899&do=blog&id=17785


注:本文的“转引”只是我个人的主观观点,不代表客观的归纳与点评。因为“转引”自身也已成为一个内蕴厚杂、见仁见智的体系,包括多层次内容,非三言两语能够道尽。不过,为避免谬种流传、误人弟子(为免鲁鱼之嫌,说明一下:此处不是错引是仿引),转引二篇学术论文如下:

论期刊论文参考文献的转引现象.pdf

哈佛参考文献注释体系与学术规范.doc



https://m.sciencenet.cn/blog-350729-710085.html

上一篇:国内生态水文文献中近年叠现的“RVA法”更宜称作“IHA/RVA法”
下一篇:学术文献转引是否需要国家标准?——兼论“转引也需要规则”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5: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