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兰州:历史与现代的交织,河水倾诉的故事
兰州,这座位于黄河畔的西北城市,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它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商旅和文化交流的往来使得兰州在历史上成为一个繁荣兴盛的地方。我初次来到兰州是在2004年的四月。当时,并没有对这座城市怀有太多期待,只是出于学习和工作的缘故,选择了在这里生活。然而,现在回首近二十年的光阴,这段时光留下的每一个瞬间都成为我生活中宝贵的回忆。在兰州的街头巷尾,仿佛还可以听到古老的故事。这座城市独特地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风貌相互交织,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而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也为兰州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座城市焕发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受到时代的脉搏。
图1. 黄河风情线之旅:体验兰州独特的滨河风光
黄河风情线是兰州市位于甘肃省的核心景区,它东起城关区的雁滩,西至西固区的西部,全长超过百里,是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路。这条风情线以中山桥为中心,依托黄河两岸的壮丽风光,融合山势,展现出独特的滨河风景区,被游客们誉为"兰州的外滩"。兰州市是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城市,位于南北两座山之间,黄河穿越城市北部的九州山脚下。沿着黄河的两岸,开通了两条东西向数十公里的滨河路。这些路段宽阔笔直,两旁种满了花坛和苗圃,犹如一片绿色长廊,是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路。
图2. 黄河岸边:兰州的宝藏之地,触摸历史与文化的心弦
黄河也是兰州周围重要的自然地标之一。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兰州,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兰州段的黄河风光壮丽,河水奔流而过,与城市的建筑和景观相映成趣,形成了独特的河岸风貌。兰州位于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周围的环境主要是黄土山丘,缺乏大规模的山川、峡谷、湖泊等自然地貌特征,但这并不妨碍兰州成为一个宜居的城市。兰州以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居民。黄河两岸美丽的风光,更可以深入感受兰州的魅力。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黄河岸边焕然一新,变得宜人起来。这些变化不仅让市民享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也增加了兰州作为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如今,黄河岸边成为市民和游客流连忘返之地,吸引着更多人前来兰州旅游和观光。些积极的变化也使得兰州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旅游城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已经成为游客来西北旅游第一站。 黄河岸边是兰州市民的一个理想去处,既可以品味当地的茶文化,又可以欣赏到壮丽的黄河景色,同时还能享受户外活动和休闲娱乐的乐趣。无论是平日闲暇时光还是周末假期,黄河岸边都是一个让人放松心情、放飞思绪的好地方。
图3. 夕阳西下的河滨,仿佛是一幅动人的画卷
( 拍摄于安宁区七里河黄河大桥,时间:2020年6月26日)
夕阳的余辉洒在兰州这座城市,给予了她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站在黄河畔,可以感受到河水的宁静流淌,仿佛时间在这里变得慢了下来。夕阳的余晖映照在黄河的波浪上,泛起一片金光,宛如一条黄金般的流动之河 。 在夕阳的映衬下,兰州的建筑物和街道散发出一种迷人的光彩。高楼大厦和繁华的商业区在夕阳的柔和光线下变得温柔而宜人。河岸边的人们也沐浴在夕阳的温暖中。有人漫步于黄河堤岸,欣赏着夕阳的美景;有人坐在长椅上,细细品味着黄河的壮丽;还有人在河边留下美好的回忆,与亲友相聚,共同度过宁静而美好的时光。兰州的夕阳,它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景色,更是这座城市的象征。它诉说着兰州人民的奋斗和拼搏,也见证着兰州的发展和变迁。夕阳将橙红色的余辉洒满了兰州,让这座城市变得温暖而动人。在夕阳的照耀下,兰州展现出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驻足欣赏。黄河岸边,排夕阳下的兰州,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美丽和热情。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这温暖的夕阳中,感受兰州的宁静和独特魅力。
2. 珍贵的历史瞬间
图4. 百年后同一视角看兰州——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
兰州黄河铁桥,又被称为中山桥,是兰州市发展和变迁的见证。作为兰州市四大城市名片之一,与兰州的黄河、兰大和牛肉面并列,兰州黄河铁桥位于兰州市城关区,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它的建造始于1908年5月,由美国人设计、德国人承建和中国人施工。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该桥在1928年改称为中山桥。兰州黄河铁桥是中国近代史上兰州、甘肃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第一座引进外国技术建造的桥梁,其独特的建设背景和年代使其在中国建筑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2006年5月,兰州黄河铁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又被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经历了百年风雨洗礼的老桥,在2010年至2011年进行了维修加固工程,对其进行了维修、加固和抬升,增强了结构的抗震和防洪能力,以更好地保护中山桥的历史信息,并发挥其标志性建筑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从2013年3月开始,为了保护这座国家重点文物,也为了保障行人和游客的安全,兰州黄河铁桥禁止车辆通行,结束了近百年的车辆通行历史,成为永久性的步行桥,也成为兰州旅游的标志性建筑。这座桥承载着兰州人民的记忆和情感,见证了兰州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城市的象征。
图5. 穿越黄河的古老工具:羊皮筏子的魅力与传承
羊皮筏子是一种古老的交通工具,被广泛用于在中国的黄河上进行跨越。在过去的几百年里,黄河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之一。由于缺乏现代化桥梁和船只,劳动人民不得不创造一种适应黄河特点的工具,以便安全地穿越这条强大而危险的河流。羊皮筏子因其简单、便宜、适应性强等特点,成为了人们首选的穿越工具。在黄河岸边,仍然可以看到一些经营羊皮筏子的人。他们提供羊皮筏子的体验,让游客有机会感受一下过去劳动人民穿越黄河的艰辛。这种活动也成为了一种文化遗产的展示和旅游景点的吸引点。尽管羊皮筏子已经不再是西北地区劳动人民穿越黄河的主要工具,但它仍然在黄河岸边存在并吸引着游客,成为了一种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旅游项目。
图6.铁桥对面的历史古迹与壮丽景观相映成趣
黄河铁桥对面的白塔山公园位于中山桥北部,因山头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该寺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朝,白塔居中,塔身为八面七级,登白塔山顶,可俯视兰州市容,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显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白塔与黄河上的铁桥构成雄浑壮丽的画面,成为兰州市的象征之一。
图7. 百年中山桥&千年白塔——历史见证与城市象征
在这个夏日的傍晚,白塔山上,金光散发出无与伦比的辉彩。这金光像是来自于山顶的白塔,它闪烁的光芒如同黄金般的温暖,同时又散发出一种神秘的力量。当金光照射到山上的植被上时,绿树如同被涂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树叶闪烁着耀眼的金色光芒,仿佛是被神奇的魔法触摸过一般。山上的建筑也在金光的映衬下展现出瑰丽的景象。白塔的塔身闪耀着金色的光辉,宛如一座巍峨的黄金塔楼。金光透过塔身上的小窗,投射出绚丽的光影,犹如仙境中的灯火点点。
图8. 清朝光绪年代(1875-1908)兰州城池图
现代的兰州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改变导致了城墙的消失。但是用城门的名字命名地名依然在用,如:广武门,双城门,安定门,萃英门等,通过这些地名,后人依然知道这些城门的大致地点。
图9. 兰州古城墙与皋兰山的奇妙时空交错
白塔山上俯瞰兰州城,依然能看到兰州完整的古城墙,从这张图的年代来看,古城墙的大规模的拆除应该是在60年代左右。远处的皋兰山,延袤二十余里。皋兰山是兰州城区的屏障,自从2000多年前匈奴人在黄河边叫响“皋兰”后,这座大山就成了兰州的象征。
图10. 50年代的兰州盘旋路
图11.时光盘旋:探寻兰州盘旋路的历史脉络与未来传承
作为兰州市区的标志性地标之一,盘旋路是兰州市区最大的十字路口,交织着城市的脉络和生活的节奏。对面的兰州饭店,这座建于50年代的典型苏式建筑,见证了兰州城市的发展历程。
图12. 盘旋路:穿越时光的兰州城市之脉(拍摄时间:2023年6月10日)
作为现代兰州两出入兰州的主干道(东岗路和天水路)的交汇点,见证了城市的脉络和历史的传承。走在盘旋路上,仿佛穿越时空,感受着兰州的变迁和进步。这条路,承载着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的故事将继续在兰州的街头巷尾流传下去。
3. 半个多世纪科学贡献——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及其研究所
图13:追创新卓越-研究所的科学壮举
右上角那片区域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的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大多建于50-60年代,研究所为我国科学事业的进步和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视野范围内包括:由近到远:甘肃省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除此,还有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目前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现西北院资源环境科学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现西北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5个研究所已经合并成为现在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是一所致力于研究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的科研机构。作为中国科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院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实力和丰富的研究经验。该研究院在生态系统演变、气候变化、土壤与水资源管理、植物与动物生态学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通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和监测,获取宝贵的数据和信息。同时,他们还致力于技术创新和政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工作涉及到生态修复、自然资源管理、环境评估等领域,为保护和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14. 科学助推我国油气地质理论的发展——兰州地质研究所60年贡献(拍摄时间2023年4月12)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6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西北地质研究室。为了加强对我国油气地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发展,1960年国家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这是我国在油气地质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较早的科研机构之一。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的几代科研工作者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国民经济的主战场中,圆满地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级油气基础研究和应用重大科研任务。他们解决了我国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中所面临的一些重大科学难题,取得了大量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为石油行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科研技术人才。该中心的研究成果在油气资源基础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以"陆相潮湿坳陷成油理论"、"青海湖综合考察"和"天然气成因理论"为标志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崛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和发现提供了支撑,也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将继续致力于油气资源领域的研究和创新,为我国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他们将继续推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基础研究,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为保障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图15.窗外的征程:油气中心办公室透窗外蓝天、白云和青山
(拍摄时间:2023年6月8日,地点: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382号)
4."敦煌之光:兰州敦煌艺术馆的文化瑰宝
图16. 敦煌艺术馆:黄河畔的壮丽奇观
敦煌艺术馆坐落在兰州市,毗邻黄河畔,是一个专门展示和研究敦煌文化的场所,向市民免费开放,在这里,无需去千公里外的莫高窟,可以近距离欣赏和学习敦煌艺术,领略到壁画的壮丽与细腻之美。(2023年4月29日拍摄于敦煌研究院)
图17. 穿越时空的奇迹:敦煌艺术馆的1:1莫高窟220窟复制品(拍摄于2023年4月29日)
在敦煌艺术馆中,有一项令人惊叹的工程,那就是1:1复制的莫高窟220窟。步入复制的莫高窟220窟,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古代的洞窟中。壁画上的佛像、菩萨、众生等形象栩栩如生,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每一幅壁画都充满了力量和生命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佛教艺术的崇高和智慧。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兰州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如今的兰州文化生活的丰富让人们更加快乐和充实。今年,兰州迎来了敦煌艺术馆的开馆,对于整个文化艺术领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敦煌艺术馆坐落在兰州这片土地上,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宝贵的文化资源成为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兰州也成为敦煌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之一,敦煌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兰州敦煌艺术馆作为展示敦煌文化的窗口,将敦煌艺术带到了西北地区的心脏地带。这不仅丰富了兰州的文化氛围,也为兰州居民和游客无需去近千公里之外的莫高窟便可以提供了近距离欣赏敦煌艺术的机会。
图18. 穿越艺术之门:敦煌艺术馆的壁画奇观,沉浸古代绘画的绚丽世界(拍摄于2023年4月29日)
敦煌艺术馆中的壁画让人如临其境,栩栩如生。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内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进入敦煌艺术馆,仿佛步入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古代世界。壁画中的人物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让人惊叹不已。
图19. 黄河畔的魔力舞台:兰州传统民间艺术的绚丽(拍摄于2023年6月3日)
母亲河畔的传统文化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上。兰州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它们通过独特的音乐、唱腔和表演形式,传承着历史和民族记忆,展示了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黄河两岸边,市民可以欣赏到传统的秦腔、豫剧等剧目。这些演出不仅展示了老一辈人的才华,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看。人们可以在黄河两岸的舞台上近距离感受到戏剧艺术的魅力。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智慧,它承载着民族的身份认同,反映着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传承。在当代社会,年轻人更多地关注时尚和流行文化,我们面临着信息爆炸和娱乐多元化的挑战,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接触也在减少。确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老一辈文化艺人的逝去,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可能面临遗失和遗忘的风险。作为一个众多外来移民的城市,兰州容纳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形成了多元的社会结构。这种多元性不仅丰富了兰州的文化和人文氛围,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在兰州,人们之间的交往往展现出亲切友善和相互尊重的态度。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场所,兰州人都乐于帮助和支持他人,积极促进社区的融合和共同发展。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氛围让人们感受到兰州的温暖和宽广,使得外地人更容易适应并融入这个城市的大家庭。
5. 兰州饮食民俗:多元文化交融的美食盛宴
兰州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样性的居民,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兰州独具特色的饮食民俗和文化。在推动兰州城市消费和饮食文化进步的过程中,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品牌至关重要。兰州的饮食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淳厚而悠长,自成一体。兰州特色的饮食民俗拥有丰富的品种和内涵,其中包括清汤牛肉面、酿皮子、浆水面、灰豆子、热冬果等。清汤牛肉面是兰州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以其鲜美的汤底、细腻的面条和嫩滑的牛肉而闻名。酿皮子则是一道兰州传统的面食,将面皮与馅料相结合,制作出独特的口感和味道。浆水面是一种以面条为主要原料的传统兰州小吃,口感鲜美,受到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灰豆子是兰州的传统糕点,以其香甜可口而受到欢迎。而热冬果是一种冷饮,在夏季尤其受到欢迎,口感清凉,解暑消暑。这些兰州特色的饮食民俗不仅仅是美食,更是展现了兰州人民对食物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它们代表着兰州的历史、地域和民族特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品尝和体验。通过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品牌,兰州能够进一步推动城市消费和饮食文化的发展。这不仅能够满足居民和游客的口腹之欲,还能够促进兰州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兰州的独特饮食文化将成为城市的名片,吸引更多人前来品味和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图20. 面条传奇:牛肉面的多样性和西北人的性格(拍摄于2023年4月5日)
不同的面条类型塑造了牛肉面的多样性,也反映了兰州人的涵养和性情。毛细面代表温柔,细滴(的)面代表随和,二细面代表阳刚,韭叶子面给人平静的感觉,宽面条则给人豪放的氛围,而大宽面则让人感觉威猛和野性。
图21.拉面之都:探寻兰州牛肉面的美食传奇与城市魅力(拍摄于2023年4月5日)
兰州牛肉面是兰州市最著名的特色美食之一,被外地人广泛称为"兰州拉面"。正宗的兰州牛肉面应具备清汤、白萝卜、红辣油、绿香菜蒜苗和黄亮面条五个特点。兰州牛肉面以其独特的面条制作工艺和丰富的配料而吸引游客。然而,兰州不仅以拉面闻名,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兰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吸引了众多学者、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因此,兰州除了牛肉面外,还提供了更多值得探索和体验的事物。
6. 探寻兰州:历史、宜居与夏日凉爽的奇妙结合
兰州,这座位于中国西北的古老城市,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宜居的环境而闻名于世。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构成了一个独特而迷人的城市景观。兰州的文化传承深厚,凝结着多个民族的智慧与贡献。作为丝绸之路的要塞城市,兰州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沉淀。从千年前的兰州古城遗址到世界著名的兰州桥,每一个角落都透露着过去的风华和辉煌。而如今,兰州也在快速发展,展示着现代化的面貌。然而,兰州并不仅仅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的城市,它还是一个夏季避暑胜地。在夏天的炎热季节里,兰州的天然福利——黄河、牛肉面和清凉的夜晚——成为人们避暑的理想去处。黄河两岸的美丽景色让人心旷神怡,凉爽的山间气候令人流连忘返。它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更是一个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的宜居之地。无论是追寻历史文化的韵味,还是寻找夏季凉爽与宁静的休闲之所,兰州都会让人流连忘返,留下难忘的记忆。(2023年6月11日,一个宁静的周末,办公室的安静环境中,作者:李中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2 20: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