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书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eobob ---------且歌且酒 赴汤蹈火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博文

八卦春秋之劝酒风俗

已有 7015 次阅读 2012-4-13 21:15 |个人分类:对酒当歌--往事千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劝酒, 酒文化, 饮酒

    诗云:有酒湑我,无酒沽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这描述的是周代家庭宴会的热闹欢乐场面,表现了主人的好客热情,'家里有酒就过滤了拿出来喝,家里没有酒就去买酒喝'。湑,过滤的意思,古代酿酒自然是粮食残渣也都混在酒液里,饮酒之前需要先过滤,所以古人常说浊酒也就不难理解了。酒是粮食谷物之精华,至少是生产力进步有了余粮之后才能酿制,因此酒的出现大概也算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证据。不过诗经三百首,涉及饮酒诗篇不少,然而均未看到明显的劝酒之风,不得而知上古时代是如何劝酒了。或者《礼》经有记载,或者散布于各类史料,或者无意间藏于各种笔记,黑面书生连百度一下都懒得去做,更别说翻阅典籍为此八卦博文了,全凭八卦印象,非严肃为文,姑且略略小谈,嬉笑之作,勿为较真也。


    中国是礼仪之邦,神鬼皆知,这不是浪得虚名,礼记记载各项礼仪之繁琐复杂令人瞠目,只不过是距离太过遥远,现在的人们从仅存的见面握手寒暄中感受不到礼仪之邦的特别之处了。古代礼仪虽然繁复,但也并非全部糟粕可弃,比如不少场景下古人都是分餐制,婚礼宴会场合,人人一份酒菜,只有新婚夫妻例外是两人合用一份酒菜,一个葫芦剖开两半,半个葫芦就是所谓的瓢,新郎新娘各拿一瓢饮酒,是为合卺之礼。依我看来,这种习俗之礼或许比当今婚宴酒席更为文明且温馨有内涵呢。


    古代酿酒没有蒸馏法,采用自然发酵,据记载还是米水各半,1:1的比例,那么如此酿造出来的酒,自然是非常浑浊的低度酒。现在人们家庭自酿葡萄酒,还加了不少糖借以提高酒精度,无非也就是十二三度左右,古人酿酒度数也就个五六度,大概与如今江南一带乡间自酿诸如青梅酒桂花酒糯米酒等有着香香甜甜味道的低度甜酒类似。古人常有抱坛而饮或者千杯不醉的壮举,除却吹牛渲染的成分,我估计充其量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人们喝啤酒,一个人干掉十数瓶的架式吧。对于这种低度却甜美的酒,自然地过去的妇女们也都愿意喝上一些,因而古典小说里妇人饮酒都是比较落落大方,很少有以素不饮酒忸怩作态加以推却。甜美的低度酒,英雄豪杰们牛饮虽然表面上比的是酒量,在我看来究其实质,不如说是比的是谁的肚子更大能容得下更多的酒水以及谁的泌尿系统循环功能更为发达了


    古代的男人大概类同当今的男人,被夸酒量猛大概是引以为得意自豪的事情,所以比一比酒量也并不稀奇。武松喝酒,酒店规定三碗不过岗,古代的碗比较大,三碗我估计相当于现在的两三瓶啤酒,大概也是个当今男人的平均酒量?武松喝了十八碗,我想大概等同于喝了十几瓶啤酒吧,这在当代也算是一等的好酒量大肚皮了。不过虽然如此,我还是愿意相信古人饮酒大概没有偏离饮酒初衷和根本,以助兴起乐为主,因而劝酒也是文明的,不会像如今风气,劝酒几近是一种‘强迫症’了。


    酒之助兴,大概略如宾主之间借酒吹牛,歌舞升平,觥筹交错,其乐融融,忘忧解愁;或者庆典盛会,因以酒兴,情绪高涨,兴高采烈,喜悦之情,由是激切;或是文人雅士,相逢别离,借酒吐诚,激荡诗情,激越文字,所以诗酒不分;或是绿窗红帐,烛影摇曳,伊人芊芊,人面桃花,醉看红颜;大概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没有必要非要强迫饮酒之意,还是自己斟酌,量力而饮,不离饮酒之乐。


    不过强迫饮酒也是有的,但往往和霸权相关,与劝酒风俗离得较远。《三国演义》里面张飞有次强迫县里小公务员们陪同饮酒,曹豹是那种天生不能喝酒的男人,战战兢兢,苦苦哀求,说:此乃天戒,看在小婿吕布的薄面上就饶了我吧。张飞正在痛恨吕布之际,闻此大怒喝道:你不说吕布我倒想着放过你,你提到吕布,我偏不放过你,喝!张飞的脾气不好,这么做算是自然的事情,不过虽然是强迫饮酒,但似乎也算不上劝酒。孙权宴请诸位大臣饮酒,虞翻装醉,等孙权走远了,又起身没事了,孙权大怒,拔剑想当场砍翻虞翻。不过孙权是喜欢喝酒的,而且他宴饮群臣也是有大事庆祝,一醉方休,倒也不算过分。


    曹操也干过类似的霸道之举,《三国志.魏书》:“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斧目之。”曹操一边敬酒,典韦手持白晃晃的大斧头跟着还盯着你,敢不喝么?曹操本人的酒量一般般,不过注意到此事的发生背景,分明是在欺负张绣部下,大有羞辱对方之意,也顺便趁此检验下各位降将的忠诚程度,因此这种情况其实已经和劝酒没有什么关系了。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就很文雅了,大概才是他的真正饮酒之风。董卓来自西凉,残留些西方蛮夷不化之风,饮酒之风就更为野蛮些,他执掌大权之际,曾宴请群臣借以训话,于酒席之中当场斩杀异己者,鲜血杂于酒水之中,强迫大臣喝这种血酒,这种血腥的做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政治迫害手段了,自然算不得劝酒。


    关于劝酒带有强迫症的意味,古代应该远不及现在之甚,但也不会完全没有。清代人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说: 饮宴者劝人醉,苟非不仁,即是客气,不然,亦蠹俗也。君子饮酒,率真量情;文人儒雅,概有斯致。夫唯市井仆役,以逼为恭敬,以虐为慷慨,以大醉为快乐,士人而效斯习,必无礼无义不读书者。他借用的这番话,反映的劝酒和今天的劝酒比较类似,他把这种习俗叫做‘蠹俗’,认为是乡野匹夫没文化的人才干的蠢事。依照此公说法,科学网博友们都不应该这样子敬酒。此君之言,某以为然也。


    藏族敬客人酒,要喝三杯,但是现代化之前那是自酿的低度青稞浊酒,一般男人的酒量,别说是三杯了,就是三碗大概也撑得住,应该不算是多么彪悍的劝酒之俗;两湖之间,盛行“抓鸟之风”,所谓抓鸟就是陪饮,比如甲要敬乙酒,还要于座中随机逮一个陪着喝;北方个别省份,还有敬酒必须是双杯,一次喝两杯白酒,甚或三杯;甚至有非要把客人喝倒不算,简直能喝得酒醉不醒只好抬送医院,客人如此情形也不能表示不满还要满心欢喜,方显主人待客之热情。与此同时,劝酒词也盛行开来,稀松平常的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豪迈的如“东风吹,战鼓雷,今天喝酒谁怕谁!”,愚蠢的如“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变态的如“感情铁,喝出血”。如此之风,岂是好客之道,不仅仅是‘强迫症’,劝酒无疑是一种野蛮的‘酷刑’了,去饮酒之乐万里之遥了


    不管是炫耀男人雄风千杯不醉的需要,还是体现主人好客热情如火的需要,此种患了“强迫症”的劝酒酷刑实在是文明的倒退,甚至可以说是酒文化博大精深之中国的耻辱,如此之风,可以休矣。不过对于一贯认为此等劝酒方能显示男儿本色或是好客之道,那么来自于内蒙古的黑面书生在此推荐一种饮酒习俗,顺便藐视一下诸位的饮酒习俗太‘文雅’太‘女人’啦:


有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客人甫一进门,主人便使出一招扫堂旋风腿,将客人撂倒在地;旋即,主人拍掌两声以为暗号,斜刺里闪出两个威风凛凛的彪形大汉和虎背熊腰的愣头小子,将倒地的客人拎起来丢在炕上;须臾,主人拍掌两声,王小二提了1加仑装的烈度白酒,沈翠花拿了一个漏斗快步走出来;俄而,主人拍掌两声,彪形大汉捏开客人的嘴巴,愣头小子将漏斗支在客人嘴里,然后手提加仑装白酒大灌之。然后,主人拍掌大笑,以为好客之道也。随后,歌声响起:啊,远方的亲爱的朋友,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大草原……

饮酒图(来自于网络)



https://m.sciencenet.cn/blog-359899-558964.html

上一篇:学琴散记(7)--- 卧龙吟
下一篇:骨肉瘤12岁农村女孩朱珂珂急需治疗费用

22 赵纪军 吴飞鹏 陈小润 李学宽 边一 顾生越 武夷山 赵宇 边媛媛 吴吉良 陈圣宾 刘艳红 陈湘明 孟津 刘庆丰 曾新林 黄锦芳 林涛 caogentan xiaxiaoxue86 niming007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4: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