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成志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imy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

博文

网络舆论研究的老话题与新话题

已有 4357 次阅读 2010-10-11 21:33 |个人分类: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网络舆情, 网络水军, 话题检测与跟踪, 内容可信度

       最近,方舟子遇袭事件(包括案件侦破和判决)是国内学术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事件,微博、博客、论坛都是报道这个事件的重要阵地。这些阵地里,回复信息里充满着火药味,正面与负面的信息,实名与匿名的信息,真实的和虚假的,普通网名回复的和网络水军回复的,处处可见。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可能连人都无法区分哪些信息是可信的,更不用说让机器来自动鉴别了。当然,机器有些时候还是能从海量数据中发现一些隐含信息的。

       刘挺教授最近的一篇博文《可信内容,为“可信内容”给出了比较全面的研究问题列表,他提到“期待着某一天,我们能够用上“内容可信”的搜索引擎,如果我们发现某条信息不可信,还可以送到“网络信息质监局”去判定一下。那时,我们获取信息和做出决策的效率会大幅度提高,生活的品质也会改善。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信息安全问题一样博主注:此处“如果”貌似应为“如”或“ 与”),“可信”与“可疑”信息的斗争也会由于虚假信息制造者的存在而成为永恒的话题[1]

       这让我想到,自911后,美国为了反恐,加大了话题跟踪与检测研究的资助力度,并增加对阿拉伯语相关信息的检测。近年来,国内对非常规事件、网络舆情等研究更是进行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资助。这些资助项目里,似乎很少对“可信内容”进行专门研究的(从周涛教授的博文《中国政府应当向水军宣战》中看到,他们有过相关研究,但结果似乎不理想[2])。不过,与方舟子遇袭事件相关的舆情分析,至少是个经典的案例,如何进行网络信息的可信度判别、如何检测和过滤网络水军的信息、等等问题,都是很值得研究的话题。

       本博文标题中说“网络舆论研究的老话题”,是想说,很早前就有人针对BBS上的该类现象进行了研究,这个话题研究本身不算新的。说“网络舆论研究的新话题”,是想说:微博、博客、论坛以及Twitter之类的信息源,即使是在实名情况下(如实名用户发布或回复信息),如何判断信息的真实性,是个新的难题。

       本博文仅从技术角度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请博友指正。

    

参考博文

[1].  刘挺.  可信内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ec5e90100ltqv.html .

[2].  周涛. 中国政府应当向水军宣战,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9959.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782-372281.html

上一篇:说说“数据再分析”
下一篇:带“歧义”的缩略语

4 武夷山 周春雷 王晓光 许文婕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7: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