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iations Upon one Them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凌云 我思故我在

博文

[转载]暨南经院智库人物系列:何凌云 | 经世济民,顶天立地

已有 3522 次阅读 2022-5-4 16:34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发布者:彭毅发布时间:2022-03-17 

来源: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官网,https://ec.jnu.edu.cn/2022/0317/c24917a685487/page.htm



智库人物简介

何凌云,暨南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者、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高被引学者、近10年发表论著位居RePEc全世界经济学家排名TOP 5%;担任世界计算经济学会刊 Computational Economics,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 Trade 等多家SSCI/SCI国际学术期刊的副主编、学术主编、客座主编和编委职务;兼任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俄罗斯友谊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兼职/客座教授、兼职博导、特聘专家,以及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理事、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常务理事等国内、国际学术职务。曾获得多项省部级教研奖励,指导的研究生、本科生多次获得省部级优秀研究生(本科生)奖励。

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和环境政策、计算经济学、复杂系统和复杂性科学,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博士后基金、教育部中央高校科研专项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Energy Economics, China Economic Review 等国内外顶尖或权威期刊发表/接受论文130余篇,出版中英文学术著作4部,参编教材和著作3部。

  秉承经世济民理想,致力于使自己的研究“让这个世界更好一点、让老百姓生活更好一点”,这是何凌云老师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使命和宗旨。贯彻顶天立地的理念,在理论上不断拓展,追求卓越,走在世界前沿;不忘脚下土地,把研究写在祖国大地上,是何凌云老师的学术理想和抱负。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何凌云老师始终奋斗在科研一线,硕果累累。

 

经世济民,不忘初心

谈到智库研究的意义,何凌云老师给出的答案是:经世济民。“我们的所有研究,包括理论研究、智库研究,必须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好一点,让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好一点,这就是智库活动的初心和使命。”

说起印象最深刻的智库研究,何凌云老师难掩激动,提到了2016年刚来到暨南大学工作时接到广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委托的一个课题——探究广东省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任务的分解问题。何凌云老师及其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访谈,并在研究中发现,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除了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珠江三角洲各地市较为富裕之外,粤西、粤北、粤东大部分地区都相对欠发达,甚至依然有部分贫困地区。广东的基本格局是局部地区高度发达、广大地区欠发达。在当前的发展任务中,21个地市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的不均衡和差异性。” 

何凌云老师深刻地感受到肩上责任之重:广东省的碳排放其实是发展权问题。在过去,落后地区还可以通过发展GDP解决就业、福利、经济发展问题,通过做大分母,实现碳排放目标;现在这条路走不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欠发达地区老百姓的生活问题。

何凌云老师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科研攻关,先后做出多套细致的分解方案,保证欠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发展权力,在大量测算的基础上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同时考虑了一些特殊地区的个别性和综合性。通过半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何凌云团队的方案被采纳为十三五规划的一部分,分解下达到21个地市执行。令何凌云老师倍感欣慰的是,自己团队的研究成果实实在在的影响了广东省这个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经济大省、经济规模甚至能够排名世界前列的经济体运行,对广东省十三五期间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广泛的实际政策影响。

十三五规划开始,中国开始实施碳“双控”,这是中国碳战略发生决定性转折的历史关头。“我们所做的各种规划,必定会路径依赖,我们的分解方案、思路和方法论,也必定会影响十四五及之后的碳战略乃至经济运行。广东省作为中国低碳试点省和经济、人口第一大省,也可以骄傲的讲,我们的规划思路和方法、我们的分解方案、我们的研究成果,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溢出并影响到全国其他省份。因此,这是近些年以来,尤其是来到暨大后,我个人比较骄傲的事情。” 

 

专于学术,不止于学术

何凌云老师在学术上精益求精,硕果累累,作为首席专家或主持人,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在《经济研究》、Energy Economics 等国内外顶尖或权威期刊发表/接受论文130余篇。作为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等国内外重要学会的理事会员,何凌云老师紧密围绕着能源经济和环境政策、计算经济学领域参与或组织了各种学术研讨和智库活动,做了大量台前幕后的工作。

在十几载教书生涯中,何凌云老师兢兢业业,培育出大量优秀学子。何凌云老师一腔热忱,不仅在学术上对学生严格要求,也会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不忘提醒同学经济学研究的初心和使命。“经世济民,顶天立地”是何凌云老师从事经济学研究以来秉持的信念和追求,他希望学生能够将这样的学术精神一届一届传承下去。


在研究生的教学管理中,何凌云老师每周坚持进行一至两次时长为半天左右的研讨会,除了专业学习外,他始终强调不忘初心,并时刻提醒同学们牢记经济学研究的宗旨和使命。何凌云老师这样告诫学生:“从事经济学研究,不能只是为了写一两篇论文,也不能止步于获得硕博学位,我们应该秉持经世济民理想,顶天立地,在理论上不断拓展,走在世界前沿,同时要把研究落地,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希望我们每写一篇文章,每做一个智库的研究,都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一点,让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好一点,这才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目标。”

 

展望未来,立足世界

谈到智库建设,何凌云老师分享了自己作为智库专家被暨南大学外派到美国进行智库交流和培训的经历,何凌云老师指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与中国的背景有很大区别,但美国的一些世界顶级智库,在基金管理、人员配备、日常运作、政商联系、以及和公众的关系等方面,仍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在智库建设中,智库本身的独立性、多元性,以及与政府的关系等影响政策的方式,是中国可以适当借鉴改进的。目前中国的智库建设,往往依托现有的国字号和国有机构,比如大学、科研院所等,也有一些国家部门,比如国务院、发改委下属的研究机构,或是国网南网、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企下设的研究院及研究所,总体来讲智库的力量相对分散、亟待进一步整合强化。


何凌云老师对中国智库建设的未来充满信心,并大胆预测:“未来我们的智库建设可能会面临资源和人员整合的问题,要使得我们的智库在未来更多地面向公众、面向企业、面向政府发声,而且要进一步积极抢占世界舆论的制高点,不仅致力于改变我们国家的政策,更要积极参与并改变全世界的舆论和政策导向,为我们的国家利益服务,这就是我们智库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https://m.sciencenet.cn/blog-37405-1336984.html

上一篇:[转载]暨大经院何凌云、陈中飞两位教授入选 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下一篇:记录生活点滴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