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经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hong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长江学者

博文

教研工作的维度 精选

已有 8933 次阅读 2022-10-14 14:3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研工作的维度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二十大召开前夕,新华社以“非凡十年:中国的十个维度”为题,阐述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从不同维度的独特标识记录中国的非凡十年。其实这十个维度也蕴含了对我们平时教研工作的要求。
       高度:教研工作需要从各自专业角度,对自己、团队成员和学生提出高要求,娴熟掌握教学技巧,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从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本领域的最高水平出发选题开展研究工作。高度就是标杆,有了标杆就像足球场有了球门,否则不明确奋斗的方向。
       速度:教研工作需要有节奏感,在把握节奏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速度感。教研工作诚然要张弛有度,但是速度感不可或缺。尤其在国际科研和市场发展的竞争中,从创新想法的出现、到初步成果的取得甚至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至关重要。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速度在教研竞争中永远是“唯快不破”的核心指标。
       跨度:跨学科是教研工作创新的新增长点。原来领域经过若干年的深耕,需要进一步发掘新的增长点,学科交叉就是发掘的利器。跨度往往决定创新高度,跨学科的合作需要宽广的胸襟和雅量。教研工作有了跨度,就有了新意。
       精度:科研工作的精度毋庸置疑,教学工作也要像精准扶贫一样精准到每一位学生,使得学术水平线处于随机状态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学过程的受到雨露滋润般的关注,这对于上大课的教师提出了极高要求,这真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是必须向此方向努力。
       深度:把学问做深是做好教研工作的诀窍。教学技巧需要深入钻研,琢磨教学环节,掌握内容组织技巧,掌握板书技巧,掌握交流互动技巧;科研工作需要在关键科技问题上“死磕”、“深挖”,达到别人未达到的深层面,泉水就会不断涌出。浅尝辄止是教研工作的大忌,锲而不舍、追根究底是做深学问的必需。
       力度:没有力度的武功,就是花拳绣腿,没有战斗力。没有力度的教研工作,就是画饼充饥,永远无法实现预定目标。没有力度的教研工作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焉能归来鱼满舱?即使鱼儿跃上舱,也不能划船回家乡。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就是力度。有了精神的教研工作,将充满激情;有了激情的教研工作,将引发创新。
       厚度:读书需要读大部头经典厚书,把书读薄再读厚;教学需要从厚度出发提取精华,在课堂上、在交流中传授给学生真正的专业知识,见过很多刚走出校门不久就上讲坛的青年教师,教学真的很薄。教学就像自己有了一桶水,才能从容不迫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只有几碗水,就要给学生一碗水,心里怎能不发慌?
       密度:教学工作时间有限,科研工作时间也非无限。增加教学的知识密度、技巧密度和训练密度,教学相长就会有高度。增加科研的时间持续密度、在专一问题上的“死磕”密度、学术交流互动密度,科研工作就会有大进度。
       广度:“广”是教研工作的常用字,我国学位条例对授予博士学位的一项要求就是“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读书要广、知识面要广、交流要广、跨学科要广。教学需要宽广的知识,才能在激情洋溢的教学中信手拈来各种例子。科研工作需要宽广的知识,才能在专心致志的科研中触类旁通、激发创新。
       温度:对待学生需要有温度,对待团队成员需要有温度,对待自己和家人更需要有温度。温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温度的高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有适宜温度的环境让人舒心,有适宜温度的关爱让人暖心,有适宜温度的组织让人安心。
       教研工作的维度,就是教研工作的经纬度。经纬有序交织,将织就教研工作的新画卷。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184-1359426.html

上一篇:科普纺织品的结构
下一篇:纤维乎?人乎?

13 吴斌 李可 张学文 张俊鹏 周向军 蒋敏强 褚海亮 姚伟 邝宏达 郑永军 马臻 徐志刚 农绍庄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