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凭鱼跃 沈海军的航空与纳米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沈海军 同济大学 教授Email:SHJ@tongji.edu.cn /SHJ@nuaa.edu.cn 版权所有

博文

航天科技,中国与美国差距有多大

已有 15569 次阅读 2021-7-14 20:48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近几年来,中国航天事业突飞猛进,在北斗导航、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运载系统等诸多工程领域异军突起,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这些成就既反映出中国航天的实力,也标志着中国从世界航天大国迈入航天强国的行列。尽管如此,中国在航天领域仍和美国存在巨大差距。只有认识到差距,才能够找到短板,进而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1)高性能运载火箭方面

绝大多数的航天器都要依靠火箭发射来完成,因此运载火箭在航天科技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航天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而登月、火星探测,乃至深空探测的航天器则必须大推力运载火箭才能完成。

上个世纪冷战期间,美国将宇航员送到了月球,使用了世界领先的土星五号重型运输火箭,其运载力达到了百吨以上。2018年,美国又推出了重型猎鹰号火箭,这种火箭的地球低轨运载力达到了63.8吨,这样的数据足以征服世界上每一个国家,他甚至可以运输一架大型客用飞机送去太空。

长征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基石,决定了国家航天发展的能力之上限,长征五号是中国目前最为强大的重型任务运载火箭。它于2016年正式首飞成功,将长征火箭家族近地轨道运力上限从8吨级提到25吨。而美国最大的运载火箭是土星五号,正式首飞是在1967年,运载能力高达140吨。

从运载能力来看,长征五号不管是和美国土星五号,还是重型猎鹰号火箭相比,都存在巨大的差距。值得注意的是,重型猎鹰火箭上采用许多全新的环保材料,已经实现了一级段可以回收再利用,大大缩减了航天火箭的发射成本,而这也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所不及的。在美国的计划之中,未来的几年里还将再推出运载力上百吨的重型火箭,并再次启动登月计划。

2)载人航天方面

一直以来探索外太空都是航天发展的重要项目,而要想探索外太空首先就要把与航天员送上外太空,不过因为这其中的技术难度以及风险程度,导致现在全球航天载人技术一直都没有质的飞跃。

从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数量来看,美国至今已有530余名宇航员进入外太空,是目前全球数量最大的国家。在阿波罗计划中曾先后6次将1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而截止至目前为止,中国只有11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值得注意的是,最近(2021年7月11日),美国维珍集团创始人、70岁的英国亿万富翁理查德·布兰森首次乘坐维珍银河的太空船“团结号”飞往地球大气层边缘,并试飞成功,他也因此成为进入太空边缘的私人航天第一人。美国这种“准太空”商业旅游,让人叹为观止。

从时间上来看,美国人第一次进入太空的时间是1961年,1969年完成了载人航天登月的成功壮举。国内是在2003年神舟5号首次实现载人航天,我国至今还未实现载人登月。从时间上对比,差距很大。

从载人航天器类型和数量来看,中国的航天器为神舟系列飞船,目前已发展到神舟12号。相比之下,美国从1959年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一直到2019年第一艘商业载人飞船飞天,60年间美国载人飞船一共经历了五个时代,即水星时代、双子座时代、阿波罗时代、航天飞机时代、商业飞船时代,出想过数十种型号的载人航天器。美国的载人航天器不管是从型号种类,还是数量方面都远超过我国。

从载人航天任务的数量来看,美国水星计划、双子星座计划、阿波罗计划、天空实验室计划、载人龙飞船在内共实施过30多次载人飞船发射,5架航天飞机也累计执行了135次载人飞行任务。而我国载人航天任务的次数屈指可数。

3)空间站建设方面

空间站的存在是探索外天空的重要节点,只有拥有了空间站才能拥有探索外太空的资格,空间站也就意味着宇航员能够在太空中生活观察,进一步探索宇宙的秘密。虽然说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并不是美国建立的,但是美国在1973年就已经开始建设空间站,就连国际空间站都是由美国主导建设的。而国内是2011年开始筹备建设空间站,截止至目前为止,天宫号空间站基本上可以说是大致完成,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造并开始运营,空间站的近期规模为100吨,可载3人。

鉴于国际空间站年久失修,拟于2024-2028年退役,到时中国天宫号将成为唯一在轨的空间站,因此有人认为,中美方在空间站方面的差距是最小的。

国际空间站是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航天工程之一,曾创造了一系列空前纪录与科研成果,具有可扩展设计、两自由度太阳翼等技术特点。国际空间站在轨质量高达420吨,天宫空间站一期工程仅百吨级。前者的科研机柜数量是31个,后者则是23个。尽管如此,我国天宫的空间及太阳能利用效率更高。届时科研机柜规模将刷新人类空间站纪录,综合科研能力也有望反超国际空间站。

4)深空探测方面

航天领域的意义就是为了探索外太空,目前全球真正登上外星球进行探索勘测的次数说起来并不多,而且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机器登录勘测,真人登录勘测更是少得可怜。至目前为止,美国对月球进行过100多次机器探测,12次载人登月勘测,除此之外对月球以外的太阳、金星、木星等七大行星、冥王星,乃至一些小行星都进行过探测任务,成功发射了一系列各种行星探测器,并取得了大量重大发现和科技成果。飞离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的旅行者号探测器已经成为美国深空探测的丰碑。美国在火星探测上占有绝对优势:全球参加过火星任务的探测器名单,近一半属于美国,而火星表面的火星车除了我国“祝融号”外,均属于美国。近来,美国人还成功在火星表面放飞了人类首个无人机。

此外,在上个世纪美国就实现了在火星上软着陆,奠定了人类火星探测的基础。之后,美国又发射了多个探测器,对火星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一步步揭开了火星的神秘面纱。按照计划,在2037年,美国将派宇航员登上火星。同时,我国的火星探测项目也在有序地进行中,未来中国也将在火星探测上拥有一席之地。

中国深空探测目前主要成果为探月工程和2016年立项的火星探测工程。国内是2007年开始月球探测的,目前已实施探月任务的探测器为嫦娥1号至嫦娥5号,以及玉兔号月球车,并未载人登月。首次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去年才成功发射。由于“天问一号”是中国的首个火星探测器,因此勘探任务尚属于火星的“基础”探测。

5)卫星导航系统方面

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137个国家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签下了合作协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技术水平上,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与美国GPS系统比肩,在伯仲之间。美国GPS的最大优势在于建设时间早,占据了有利的空间轨道和频段;经过长期的实践使用,拥有了众多的老用户;实践中配套的软硬件设施及生态环境也已经得到优化,已非常成熟。而我国的北斗系统则拥有后发优势,卫星及通讯技术上略胜一筹,加上在轨卫星数量(45颗)上占优,因此时间和空间上的定位精确度也较高。

6)高性能卫星方面

2013年4月,中国首颗高分辨率卫星“高分一号”成功发射。此后,又成功发射高分二号至高分十四号、资源三号卫星等,构成了中国自主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并形成体系能力。2015年12月,我国成功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该卫星具有能量分辨率高、测量能量范围大和本底抑制能力强等优势,将中国的暗物质探测提升至新的水平。2016年8月16日,中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2017年6月、8月,“墨子号”卫星先后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千公里级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2018年2月,中国成功将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标志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2019年12月,中国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旨在在轨验证通信、导航、遥感等多领域16项关键技术。2020年7月,亚太6D通信卫星成功发射,成为中国当前通信容量最大、波束最多、输出功率最高、设计程度最复杂的民商用通信卫星。该卫星将为亚太区域用户提供全地域、全天候的卫星宽带通信服务。2021年5月,中国成功将海洋二号D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该卫星和此前发射的海洋二号B、C星组网,标志着中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迎来三星组网时代。

上述高性能卫星在技术上大多已接近美国同类水平,甚至个别超越美国。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356-1295463.html

上一篇:又是一年“雏鹰杯”
下一篇:家乡孩子们参观我的实验室

5 杨正瓴 刁承泰 武夷山 张勇 郁志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6: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