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葛肖虹

博文

缅怀刘东生院士 精选

已有 5600 次阅读 2008-3-19 09:5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谦和的学问家

 

我和刘东生院士是在20004月参加第15届喜马拉雅国际会议(15HKT)会前野外考察时识的。很早我就知道他是我国著名的黄土专家,仰慕已久但只在开会时见过他,未曾近距离接触。那次考察使我对老先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发觉这位享有盛誉的院士、大科学家,为人却非常随和、平易而且风趣。在考察龙门山推覆构造的时候,他问我怎么看出的?我告诉他大沟对面远处的山是由二叠系石灰岩组成的平卧褶皱,逆冲到三叠系石灰岩之上,和沟这边的一样,我画了一个示意图,他马上拿出记录本对着远山画了素描图;看到三叠系西康群的浊积岩,他又问我怎么看?我告诉他“压模印痕”是浊积岩的典型标志,他马上拿出相机拍照;考察期间我向他谈了我在柴达木盆地的研究,提到早更新世末是我国西部许多盆地新生代构造最后的定型期,并且是由于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水平挤压造成的,他非常感兴趣,对我说:“我们搞第四纪研究的人,多半注意夷平面,关注高原隆升的垂直升降运动而往往忽略水平运动,以后一定要请你到所里去讲一讲”,果然此后他请我到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去做了两次学术讲座与讨论,又特别邀请我参加了第八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近八年来我们成了忘年之交的学术诤友。他是搞黄土的大专家,又是资深院士,但是他在学术上博大包容,从不把自己的学术认识当作顶峰,在自己不甚熟悉的领域,竟会请教于我这个晚辈,使我感触颇深,油然而生敬意。

 

国际著名的“黄土之父”

 

20008月我参加在旧金山斯坦福大学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又和刘东生先生不期而遇。会议间歇我们促膝交谈,他向我谈了许多黄土研究的趣事和上世纪60-80年代青藏高原科学考察时在希夏邦马峰发现“高山栎”化石的前前后后。20016月我联系邀请他到吉林大学讲学,校报编辑对他进行专访时我陪同在座,联系前面在斯坦福大学的交谈,就使我有幸了解了刘东生先生研究黄土的始末。刘东生先生原来是搞古脊椎动物研究的,上世纪50年代初治理黄河要修三门峡水库,为了解决黄土的渗漏问题,他开始研究黄土,当时就带了一批北京地质学院和长春地质学院1954年毕业的专科生,在山陕黄土高原测制了十条黄土大剖面,每一条都数公里长,采集了大量黄土样品,在当时的条件下,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刘先生就是根据这十条黄土大剖面的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黄土进行了重新划分,并首次提出了黄土“新的风成说”。1958年以后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近十多年间地质工作一切以找矿为中心,许多普查填图的地质队都取消或削减了第四纪填图的内容,第四纪研究在全国进入了低谷期,唯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还保留了一个第四纪研究室,刘先生就带领着这些有限的同行,在困难中继续坚持潜心地研究着黄土。这期间60-80年代刘东生和施雅风先生领导科学院多学科综合考察队分别对希夏邦马峰(1964)、珠穆朗玛峰(1966-1968)、南迦巴瓦峰(1984-1985)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考察,开始涉足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变化的研究,并把黄土研究作为高原隆升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黄土实际上就是沙尘暴中的粉尘,它如何能够和青藏高原隆升与全球气候变化联系起来呢?这里还有一段故事:90年代初,一次刘东生先生去美国开会经过瑞士苏黎世时,他的博士生刘秀铭向他汇报了黄土剖面所测试的古地磁年龄与磁化率曲线,因为匆匆听过,当时并没在意。在美国开会时,与会的欧美学者大量展示了孟加拉湾海扇深海沉积、南极与北极冰芯的古地磁年龄与磁化率曲线,用以说明青藏高原隆升对第四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刘先生说“我边听边感到似曾相识,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些曲线”,等到回国后再次听了刘秀铭的全面汇报,才恍然大悟。经过认真对比,发现我国黄土剖面所测试的古地磁年龄与磁化率曲线比国外学者所测试的南、北极冰芯与深海沉积古地磁年龄与磁化率曲线能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地反映青藏高原隆升对第四纪以来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这就为我国黄土研究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也使刘东生院士和他科学团队的学术成果享誉世界,并且使黄土与深海沉积、极地冰芯并列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三大支柱。国际地质对比计划主席E.Derbyshire教授在评价刘东生院士的成果时说:“他令人信服地证实了中国黄土完整地记录了250万年以来全球古气候变化的历史,使中国成为古气候变化记录的最重要的档案库。”以致刘东生院士被国际地学界誉为“黄土之父”2002年获得了相当于诺贝尔奖金的泰勒环境科学成就奖,并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刘东生先生的科学成就得益于他上世纪50年代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所测制出的十条黄土大剖面,同时与他和他的科学团队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锲而不舍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刘东生先生不仅治学严谨,在爱护、鼓励晚辈和年轻学者学术成长方面也有卓越的贡献。近20多年里,刘东生先生培养出了安芷生、朱日祥、刘嘉麒、丁仲礼四位院士和郭正堂、孙继敏、肖举乐、杨小平等10多名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的优秀人才。刘东生院士走了,但他亲自培育成长的科研创新团队还在,刘东生先生的科学事业是永存的,他的卓越人格和贡献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里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465-18731.html


下一篇:告别仪式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7: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