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散文,孰先孰后?
一种说法认为,诗歌先于散文,如:在《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诗歌”词条中写道:“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歌出现最早”。庄涛先生亦认为“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体形式。”(《写作大辞典》)。再如:丘琼荪先生认为“文字最古的产物是歌谣,歌谣即是诗。它的产生尚在有文字以前。”(《诗赋词曲概论》)此外,上海古籍出版社编编纂的《中国文学三百题》一书中,亦说:“诗歌是文学的最早样式”。
另一种说法认为,诗歌与散文同时产生,如:王力先生认为:“有些人以为先有散文,后有韵文。这是最靠不住的说法。因为人类创造了文字之后,文化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当然韵文和散文可以同时产生”。(《汉语诗律学》)。
上述看法,究竟孰是孰非,可从口头语言与文字记录二方面进行探讨。
从口头语言看,在人类历史上,诗歌与散文哪个产生在前,确实难以厘清。因为人类的产生及其语言的形成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自三四百万年前人类出现之后,先后经历了原始采猎业和原始农业牧业两大阶段。期间,人类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由简到繁,这即是散文的口头形式。人类在集体劳动中,最初为协调动作、交流感情而发出劳动呼号和简单语言,随后又出现伴唱及对劳动收获的祝祷与庆祝,再后出现流传的歌谣,这即是诗歌的口头形式。(《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这个过程,跨度极大,时间极长,孰先孰后?确实很难弄清。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即口头诗歌的出现不会早于散文,充其量是二者同时产生,因为日常说话即是口头散文,诗歌必然产生于会说话之后,这是一个浅显的逻辑推理,毋庸置疑。但是,在文字产生之前,没有记载,逻辑判断毕竟只是推论而已。
从文字记录看,应是散文在先,诗歌在后。甲骨文和最早的诗歌和散文书籍提供了征信。
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和最早的文献。其主体内容是殷商王室的卜辞,即占卜记录。其表达形式为散文,并无诗歌。这表明,有文字征信者,散文始自殷代,出现早于诗歌。(《中国文学三百题》)
《尚书》是我国散文的源头,开辟了古代散文创作的先河,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时典章文献的汇编,反映了殷周时代的语言特点。其中保存了商及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辞源》、《辞海》、《今古文尚书全译》)而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是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作品。(《诗经全译》、《中国文学三百题》)这亦说明,有书籍征信者,亦是散文出现早于诗歌。
由上可以得出结论,在各种文学样式中,散文出现最早,诗歌次之。
上述,纯属外行一孔之见,期望文学业内人士及其爱好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本人定当洗耳恭听,得以增长知识。
参考文献
[1]辞海(辞海编辑委员会),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2]辞源(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商务印书馆出版,1988.
[3]汉语诗律学(王力),中华书局,2015.
[4]今古文尚书全译(蒋灏、钱宗武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5]诗赋词曲概论(丘琼荪著,萧晓阳整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
[6]诗经全译(唐莫尧注释),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7]写作大辞典(庄涛、胡敦骅、梁冠群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
[8]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
中国文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9]中国文学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0-2 0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