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冷变热的小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内容通俗易懂,读之自然流畅;自古传颂至今,可谓千古绝唱;既是野草的颂歌,也是生命的赞歌。
草,无所不在,处处可见。草,矮小低微,默默无闻。草,生命顽强,无私奉献。草,用途广泛,作用巨大。但是,人类对草的重要性认识,我国对草的探讨研究,却有一个由浅入深、由冷门逐渐变成热门的漫长过程。
1938年,浙江大学农学院孙逢吉开设了牧草学课程。40年代,南京农学院王栋率先开展草原科学的系统教学。
草以科学身份出现,始于1950年,即王栋所著《牧草学通论》的出版。接着,又先后出版了《草原管理学》和《牧草学各论》。王栋先生对栽培牧草和天然草原均进行了大量研究,无愧为我国草原科学的奠基人。
1956年,甘肃农大的任继周建立天祝高山草原站。这是我国第一个草原定位研究站。
1956年始,中科院综考会廖国藩等,先后参加新疆队和蒙宁队,对我国北方草地资源进行了大规模调查。
1958年,为适应畜牧业稳定高速发展的需要,在许令妊等倡导下,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创办了我国首个草原专业。从此,我国开始成批的培养草原专门人才,研究不起眼的小草。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类生活和保护环境的需要,小草日显重要,身价与日俱增,研究内容逐渐拓宽,草业科学迅速发展。
1963年,中国农科院创建了我国首个草原研究所。其后,东北师大、中国农大等亦先后成立了草原所。
1972年,任继周在甘肃农大创办了我国第一个草原系。
1976年和1979年,中科院分别在青海和内蒙古建立了草甸和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1980年始,在廖国藩主持下,历史10载,完成了全国草地资源调查。
1984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草业”一词,将草视为独立的产业。同年,甘肃农大建立了我国首个草原学博士学位点。
1992年,甘肃农大建立了我国首个草业学院。
1998年,教育部将草业科学升格为本科一级学科,设有7个专业,至2010年增加到了32个。2011年,草业科学研究生专业晋升为研究生一级学科。
21世纪,草业学院犹如雨后春笋,从2002至2021年,相关大学先后创建了10所草业学院,依次为兰州大学、青岛农大、新疆农大、南京农大、内蒙古农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大、中国农大、山西农大、四川农大。
草原管理部门亦步步跟进。目前,国家自然资源部设有林业和草原局。林业草业并驾齐驱,小草大树等量齐观。
回首望,小草由冷变热,实属不易。看今朝,草业蒸蒸日上,前途似锦。作为今生与草结缘的我,更是喜在心头,乐在眉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9-28 1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