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zhanch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zhanchi

博文

苏联草地与植物考察记事

已有 4385 次阅读 2015-2-22 08:15 |个人分类:回忆录|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中科院, 植物, 苏联, 草地, 科考

 

题记:1990年8-9月间,根据中苏科学院交往计划,由植物所和综考会组成草地与植物生态考察组,赴苏联参观访问,历时一个月,所到地区为莫斯科、伊尔库茨克和列宁格勒。走访单位有:苏联科学院所属的总植物园、季米里亚捷夫植物生理研究所、西瓦特佐夫动植物研究所、西伯利亚地理研究所、柯马洛夫植物所,以及列宁格勒农学院;实地考察了贝加尔湖一带的草原和森林。由于有些科研人员正值休假,所以安排不尽人意,分内工作时间仅占一半,其中草地考察不足5天。不过,有失则有得,意外地参观了不少人文景观,加深了对俄罗斯古老文化的认识。


 

苏联,是其1991年12月26日解体之前的称谓。自六十年代以来,中苏科学技术直接交流长期中断,直到1989年两国关系才正常化。

苏联地域辽阔,横跨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西为平原低地,东为高原山地;地处温带和亚寒带,植被类型有苔原、荒漠、草原荒漠、草原、森林草原、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其中,草原和荒漠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地区,欧洲部分均为次生草地。

1990年6月7日,综考会有关负责人通知我,中科院拟派植物与草地生态专业代表团,去苏联参观访问,除你之外,还有植物所生态研究室主任郑慧莹及五十年代曾在苏联攻读学位的杨宝珍。不日,收到中科院国际合作局的函件:考察为期一个月,组长为郑慧莹,经费由院合作局支出。

其后,在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着手进行准备;包括:(1)办理政审批件、出国证明函和护照,填写有关表格,开具出国证明,换取出境卡,领取制装费和礼品费;(2)到院部国际合作局二处,明确本次考察任务与有关情况。李同志谈到:苏联科学院与我国制定了互相交往计划,决定每年互派100人周;除机票外,费用均由接待方支出,日程亦由对方安排。此次苏方管接待的是肖洛霍娃。(3)我与杨宝珍分别撰写赴苏报告“草原光合生理生态研究”与“中国草场类型、分布和生产力”。

8月23日,乘波音767离京。

24日,凌晨到达莫斯科机场,大使馆刘同志接站,入住苏联科学院招待所。苏联科学院外事局肖洛霍娃告知考察地区、单位、路线和时间安排。

莫斯科城位于东欧平原,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沿岸,地势平坦,最高点海拔250米。1147年始有居民点,十三世纪初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都城,是世界著名古城。城内建筑规划优美,名胜古迹众多街心花园、文化休闲公园、绿化园林比比皆是。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植被属针阔混交林带,土壤为棕色森林土。

25日,来到向往已久的红场。红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大致呈长方形,南北约700米,东西约130米,地面由条石铺成,显得整洁、古朴、庄重。站在广场中心,四下观望,西邻克里姆林宫,红色宫墙之下有列宁墓,南为瓦西里升天教堂,东靠古姆百货大楼,北有国立历史博物馆。我们依次参观。

首先,来到列宁墓与克里姆林宫红墙之间,拜竭十二位苏联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半身像墓碑。他们是:斯维尔德洛夫、捷尔任斯基、日丹诺夫、布琼尼、斯大林、安德罗波夫、伏龙芝、加里宁、勃列日涅夫、苏斯洛夫、勃列日涅夫、契尔年科。

而后,来到广场南端,参观瓦西里升天教堂。这座教堂建于1560年,为俄罗斯东正教堂,中央塔楼最高,尖顶,约50米,周围拥着八个色彩艳丽、错落有致的圆顶塔楼。教堂外,为走廊和楼梯环绕。教堂前,为民族英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的雕像。

接着来到古姆百货大楼。该楼建于1893年,曾为沙皇宫殿,长达500米是苏联最大的商场。楼内,大理石地面,水晶玻璃穹顶,装潢优雅富丽。我们大饱眼福,分文未花,走出商场。来到砖红色的历史博物馆。该馆建于1873年,馆藏文物达450万件之多,常设展品约2.2万件,有钱币、奖章、绘画、手稿、武器、老家具、珍本书、名人遗物、历史事件资料等等,应有尽有。

参观完后,返回红场,仔细观看克里姆林宫东墙。见其上有八座塔楼,其中,斯巴斯克塔最为壮丽,是为主塔,高约70米,其塔门为入宫正门,塔顶装有巨大的红宝石五角星,在阳光下金光灿烂。

26日,小雨,参观位于莫斯科东南部的库斯科沃庄园。这是一座代表十八世纪园林艺术的杰作。院内建筑群错落有致,人工湖水质清澈,鱼儿遨游,雕塑、雕像、亭子造型精湛。宫殿内收藏有大量风景画、肖像画和挂毯,可谓是国家级的博物馆。而后参观外观富丽、内部豪华的陶艺博物馆。馆内有大量陶器、瓷器、玻璃制品,为苏联唯一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陶瓷博物馆之一。

27-29日,参观访问苏联科学院总植物园。

苏联科学院成立于1925年,其前身为建于1724年的俄罗斯科学院。另外设有远东、西伯利亚和乌拉尔三个相对独立的分院。总植物园主任、科学院通讯院士А.Н.Андреев教授亲自介绍情况。该园位于莫斯科市区北部,建于1945年,主要任务是植物引种驯化及其理论研究。规模宏大,研究项目颇多,包括:植物区系、植物分类、植物生理、植物保护、标本收集、植物栽培等。第一天,参观标本馆和温室。标本馆有40万号植物标本,其中有不少中国标本,分省放置。温室有六个,共5000多种植物,分为热带和亚热带二部分,之下按科分类,如:兰科、仙人掌科、秋海棠科等。第二天,参观植物栽培区,分为:水果类、蔬菜类、浆果类、药用植物类、香料植物类、蔷薇科植物类等。第三天,参观图书馆和野生植物区。一级区按地理分布分区,如:北部草原植物区、南部草原区、中部草原区、欧洲植物区、远东植物区、日本植物区等;二级区按用途分,如:饲料、食用、蜜源、观赏、药用、色素、工业原料等。

30日,前往季米里亚捷夫植物生理研究所。所长、苏联科学院院士А.Т.Мокроносов教授亲自介绍情况。该所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共600人。主要研究:(1)光合、呼吸、蒸腾等生理代谢;(2)分子生物学;(3)细胞遗传与发育发生学;(4)植物抗性,主要为干旱、寒冷、盐碱等对植物生理的影响;(5)植物营养;(6)细胞生物技术,主要应用于珍贵植物和储藏。而后参观实验室,共14个,包括:电子显微镜室、原子吸收仪室、光谱仪室、质谱仪室、生化实验室、人工气候室、人工气候箱、营养元素循环室、组织培养室、同位素室、电子监控室、温室等。十分遗憾的是,光合生态与水分生态研究人员正在休假,未能进行深入了解。

下午:参观苏联农业展览馆。该馆四十年代初始建,五十年代扩建,规模很大,建筑众多,气势宏伟,多属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其中,大型展览厅有80多个。核心展厅前矗立着列宁塑像,十六个加盟共和国均设有展厅,反映其农业发展成就。院中还有友谊喷泉、石花喷泉等配有雕塑的喷泉,以及鲜花似锦的美丽花园。

31日,参观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坐落在涅格林纳河和莫斯科河汇合处的鲍罗维茨丘陵上南临莫斯科河,西北为亚历山德罗夫花园,东北紧靠红场,大致成三角形。1156年初建时为庄园之中的小城堡,1367年修筑城墙,随后又建造塔楼,几经扩建,渐成规模。宫墙周边分布着十九座塔楼,或高或矮,或方或园,形状各异,争奇斗巧。其中五座,装有红宝石五角星,红光闪烁,遥遥可见。

我们由西门-三圣塔楼门进入宫内,但见林木葱郁,花草繁茂,大厦轩昂,教堂耸峙。路东南侧,依次分布有军械馆、苏联部长会议大厦、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大厦和矗立着列宁全身塑像的花园。路西北侧,为教堂广场。广场周围有:俄国皇帝举行加冕大典之地-巍峨壮观的圣母升天大教堂,皇族子孙洗礼与结婚之地-造型优美的报喜教堂,莫斯科公国历代帝王之墓地-天使大教堂,高达81米的克里姆林宫中的最高建筑-伊凡大钟楼,以及高约6米的“钟王”-沙皇钟和长达5米多的铜铸“炮王”-沙皇炮。再往西北,分布有:保留着历代俄皇宝座的多稜宫、供沙皇和皇族玩乐的娱乐宫、沙皇和王公们的住所-捷列姆诺伊宫,历届苏共代表大会会址-克里姆林宫大会堂,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办公之地-大克里姆林宫及兵器陈列馆。我们着重参观了几处教堂和展馆,其余大都是看看外观。高大的宫墙,满园的苍绿,多姿的塔楼,金顶的教堂,古老的宫殿,雄伟的大厦,风格多样的建筑群,这些人类历史瑰宝和文化艺术宝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参观完后仍从西门出宫,在亚历山德罗夫花园漫步,可看到宫墙上有六座塔楼。该花园始建于1821年,原为皇家花园。园内,林木茂密,浓荫蔽日,游人络绎不绝,鸽子跳跃寻食。最为著名的无名烈士墓,建于六十年代,用深红色大理石筑成。墓上为由青铜雕塑而成的钢盔和军旗;墓前为五星状火炬,其内燃烧着永不熄灭的火焰。火炬前方的青色大理石地面上,镌刻着一行铭文:“你的名字无人知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布局简洁庄严,蕴意深长,令人心潮澎湃,肃然起敬。不时有人敬献鲜花,为世界和平献身的烈士祈祷,缅怀超越国界的无名英雄,先烈万古长青,永载史册!

之后,经红场,过瓦西里升天教堂,下坡,到克里姆林宫东南外墙一游,可看到宫墙上的七座塔楼。沿克里姆林宫滨河路西行,来到横跨莫斯科河的石头桥上,向东北观望,克里姆林宫另具一番壮丽景象。

9月1日,离莫斯科,行车70公里,到达Загорск镇,参观城市博物馆和三位一体大教堂。

2日,再次来到莫斯科红场,瞻仰列宁遗容。陵墓由红色花岗石和黑色长石建成,一半位于地下;其上为主席台,两旁为检阅台和观礼台。遗体安放在地下水晶棺中,身上盖着国旗,面容十分清晰,参观者鸦雀无声,缓步而行,气氛庄严肃穆。

然后,再次进入克里姆林宫,参观报喜教堂。该教堂靠近莫斯科河畔,建于十六世纪,规模不大,却极具魅力,内部墙壁全为油画,保留着俄罗斯最古老的圣像壁画。

从宫内走出,开始游览地铁。只需投入5戈比,即可随便乘坐。莫斯科地铁始建于1935年,布局呈辐射状,极为发达,深浅不一,有的从莫斯科河下穿过,深达150米。建筑材料有大理石、花岗岩、陶瓷和五彩玻璃,并用浮雕、壁雕、壁画、顶灯、壁灯装饰五颜六色,风格多样,犹如艺术殿堂。我们看到漂亮的车站就下车观赏,足足花费了半天的时间。

3日下午,乘机离莫斯科。

4日,中途在鄂木斯克停留1.5小时,清晨到达伊尔库茨克机场。等待3小时,苏方仍无人来接,只好乘6路无轨,自行前往苏联科学院招待所入住。

伊尔库茨克市位于贝加尔湖南端,安加拉河与伊尔库茨克河的交汇处。建于十六世纪,大部为山地,平均海拔500-700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下午,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理研究所Л.П.БеловА.В.Беляева夫妇来到招待所,谈日程安排。在交谈中得知,他曾于去年春天访问中国,参观过中科院地理所。

5日,到地理研究所参观。所长Воробьев介绍情况。其中谈到,该所1957年成立,有15个研究室,数个实验站。研究范围为乌拉尔到远东,研究内容有:(1)植被图:这项工作是在国际著名学者索卡娃领导下发展起来的。对不同比例的制图学问题,水文、土壤和气候等生态条件及其与植被的关系,植被地理和地理景观等,都有深入研究;编制的图件对国土开发、资源环境保护、农林牧布局等,均有实用价值;(2)自然地理,主要是药用植物和珍贵植物的自然地理;(3)土地利用与保护;(4)与农业有关的研究;(5)生态系统模型。再次巧合,光合作用的研究人员亦在休假。

下午:从伊尔库茨克出发,北行,过Ангара河,公路东边有大面积沼泽,行至Усть-Ордынский吃午餐。沿途海拔约500米,为森林与草原交错地区。有部分地块开垦,种植小麦和马铃薯,产量低下,据说科学家不主张开垦,但政府要求种植农作。经过Баяндай镇后,折向东南行,进入Ольхонский区。海拔750米以上,西伯利亚落叶松林与樟子松林镶嵌分布,并种有白桦和杨树。行至垭口海拔920米,为落叶松、云杉林,并有小片草地。该地以养畜为主,畜种为绵羊和奶牛。遇到干旱年份,牧草生长不良,农民就到其他地方放牧。途径一个十八世纪的村庄-Степь村,畜棚和人舍均为木质结构;路边有立马雕塑,是各民族友好和睦的标志。转入小路,沿Бугульдейка小河南行,来到海拔500米的Бугульдейка小镇,入住私人旅馆。今日行车约200公里。旅馆全为木质结构。室内高度2.7米,铺着地毯,油漆墙,沙发床,无卫生间。这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镇,周围环山,海拔1000米左右,属于приморский山脉,落叶松林密布,郁闭度几达1.0。小镇距贝加尔湖近在咫尺,仅有一山之隔。小河从镇旁弯曲流过,两岸有白桦林、沼泽草甸、杂类草草甸和盐渍化草甸。

6日,阵雨,开车沿Бугульдейка小河行至贝加尔湖边。贝加尔湖形似弯月,湖水清澈,群山环抱,是全球湖水最深、储量最大、形成最早的淡水湖;湖中特有动植物种类甚多。据记载,西汉大臣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守节十九年,曾被流放于此,牧羊度日。

周围山上森林为落叶松群落和樟子松群落。草地类型有:早熟禾+冷蒿群落、苔草+杂类草群落、羊草群落等。常见草本植物有:唐松草、委陵菜、石竹、柴胡、车前、贝加尔针茅、羊茅、洽草、冰草、狗娃花、山萝卜、麻花头、地榆、繁篓、棘豆、黄芪、黄华、车轴草、马先蒿、飞燕草、蓬子菜、野罂粟、瓦松、藜等。附近有村庄和羊圈,人工围栏内种有饲草-燕麦等,刈割晒制干草,用于冬季补饲。由于汽车出故障,提前返回旅馆。下午,下雨,未外出考察,在地理所的研究站看当地标本和资料。

7日,经ПоповаЕланцы,来到Анга河注入贝加尔湖的入湖口。此地人烟稀少,地势开阔,波状起伏,林海茫茫,草甸花艳,空气清新,沁人肺腑。植被属森林向草原过渡地带,主要植被类型有:(1)樟子松针叶林。林下多达乌里杜鹃,其他种类:乔木有落叶松、白桦等,草本有地榆、龙胆、苜蓿、野豌豆、麦瓶草、莎草、蒡牛儿苗等,低等植物有苔藓、地衣;地被物-松针较厚;(2)落叶松、云杉林。其他种类:乔木有白桦、杨树、柳树等,草本有萎陵菜、柳穿鱼、黄芩、麻花头、棘豆、百里香等,低等植物有蘑菇。(3)干草原。主要种类有:针茅、西伯利亚羽茅、扁穗冰草、羊茅、洽草、冷蒿、二裂萎陵菜、麻花头、百里香、柳穿鱼、西伯利亚黄芩、棘豆、藜、蘑菇等。湖中浅水处,可见眼子菜、水毛茛、黑三菱等水生植物。村寨附近的小河边,有大片沼泽草甸与芨芨草盐渍化草甸。当地居民以畜牧业和伐木业为主,牛羊较多,不实行轮牧,局部放牧过度,植被退化。林间成片开垦,种植有燕麦、大麦、油菜和花生。

中午,А.В.Беляева从车中拿出炊具,搜集枯枝,舀取湖水,点火热饭,在湖边野炊露餐。站在湖边,四下观望,森林茂密,湖山相映,景色奇丽,神秘浩渺。俯视水面,清澈湛蓝,水中生物清晰可见,取杯舀水饮用,甘甜可口,胜似瑶浆。

8日上午,在地理所研究站看植物标本。下午,返回到伊尔库茨克,到地理研究所,专家Сизых介绍制图内容与方法。其中对动态制图谈得相当细致。

9日,游伊尔库茨克老城。我们毫无目的的在安加拉河边、卡尔马克思大街、列宁大街、莫斯科大街等处漫步,教堂、博物馆等古建遗产众多;独特的石质装饰,古老的木质民族建筑,格外引人注目。

10日,乘机离伊尔库茨克,在新西伯利亚机场停留1.5小时,到莫斯科,入住苏联科学院招待所一部。

11日,没有安排,无事逛街,来到高尔基大街,逛莫斯科第一百货公司;商品齐全,琳琅满目,堪称莫斯科的王府井”。这里有中央革命博物馆,收藏有大量革命文献、实物、照片和造型艺术品

12日,访问苏联科学院动植物研究所。该所规模宏大,有20多个研究室,1000多人。近年主要研究动物,包括:高等动物、低等动物、昆虫、鱼类、啮齿类等。研究内容有野生动物、珍稀动物、动物保护、景观保护、人类活动和污染对动物的影响等。植物研究较少,主要探讨生物地理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又不凑巧,偏偏与我们关系较大的生物地理群落研究人员都出差了。

下午,无事,逛高尔基中央文化休息公园该园紧邻莫斯科河,有剧院、展览馆、小湖、喷泉,绿草茵茵,林木郁郁,种类较多,有椴树、柞木、榆树、枫木、桦木、核桃、板栗、樱桃和水曲柳等;中央大道两侧全是林荫小径,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晚间,乘火车离莫斯科。

13日晨,到达列宁格勒,住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招待所。列宁格勒,曾称彼得格勒,现称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的芬兰湾东岸,涅瓦河畔。该市岛屿无数,水库如珠,河流蜿蜒,桥梁遍布;没有摩天大楼,以俄罗斯古典建筑享有盛名。属于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为寒温带针叶林。

下午,到苏联科学院柯玛洛夫植物研究所。杨宝珍曾在该所攻读植物生态学四年,时隔三十年,与老同事见面,格外激动,交谈许久。据草甸植物群落专业人员介绍,全所共700人,著名草地生态学家谢尼阔夫曾在此工作,主要研究土壤-生物的物质循环、微量元素等人为因素对草甸的影响,尤其注重动态研究及植物之间关系的研究。对山地草甸、蒙古进行过深入考察。研究经费、课题均由上边下达。并说,已邀请任继周等5人明年5-6月来苏联考察。

14日,参观列宁格勒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В.С.шарашова介绍情况。该院从事永久牧场的长期研究,包括天然群落和人工群落,个体生态和种群生态,光合与蒸腾;绘制生物量结构图和样方投影图。各区均有自然保护区,在天山设有研究站。著名植物生态学家苏卡乔夫和拉林均为本院教授。而后,参观试验地,种植有不同生育期的牧草,以使各个时期均有绿色植物;刈割试验地为红三叶+早熟禾+羊茅群落。

下午,从列宁格勒,南行25公里,来到普希金城。这里曾是沙皇的离宫,称为皇村,在十八世纪先后建成叶卡捷琳娜宫和亚历山德罗夫宫。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纪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改称普希金城。叶卡捷琳娜宫富丽堂皇,宫内金碧辉煌,精美无比,有许多肖像画和琥珀壁饰。宫前为叶卡捷琳娜花园,园中,湖水涟漪,草地纯绿,有许多纪念碑和小型公寓。

15日,小雨,逛涅瓦大街。这条街道是列宁格勒的主要大道,西起海军部大厦,东至莫斯科旅馆,东西皆邻涅瓦河畔。沿街有许多商场和饭店,最为醒目的是喀山大教堂和叶卡捷琳娜一世纪念碑。喀山大教堂建于十八世纪,大教堂前设半圆形的回廊,两端分别矗立着俄国统帅库图佐夫元帅和巴克莱·德·托利塑像;教堂内供奉喀山圣母像,据传,圣母曾多次在关键时刻显灵,为战胜入侵之敌立下奇功

时钟已晚,天色仍然大亮,来到涅瓦河畔漫步,遥望蓝天,浮想联翩,期望看到北极光,遗憾的是晚来了一个多月,无缘得见;不过黑天时间依然很短,称其为白夜城市并不为过。

16日,在植物所一位科研人员陪同下,乘旅游车在列宁格勒市区观光。先游涅瓦河南

岸,途经战神广场、夏花园、米哈伊洛夫花园、基督复古教堂、俄罗斯博物馆,在位于Салтыкова大街的主显圣容教堂下车,进入教堂。信徒们正在做礼拜,我们入乡随俗,与教徒一起向上帝祈祷。而后,继续车游,经斯莫尔尼宫、斯莫尔尼修道院等处,通过涅瓦河上的特罗伊茨基桥,进入彼得格勒岛南岸,桥西有一小岛,是为兔岛,岛上建有彼得保罗要塞,塞中的彼得保罗大教堂高达120米,为市区的最高建筑。车向东转,经过彼得一世宫,来到大涅夫卡河与涅瓦河交汇处,河口停泊着“十月革命”纪念物-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下车上船参观。而后,折向西行,经清真寺、军事历史博物馆,过小涅瓦河上的交易所桥,进入瓦西里岛,沿岸分布着几座博物馆,岬角有两根高达30米的亚历山大灯塔,气势雄伟,甚为壮观;再过横跨大涅瓦河的宫廷桥,来到半圆形的冬宫广场,车游结束,开始步游。冬宫广场中央矗立着亚历山大柱。此柱为纪念打败拿破仑入侵而建,由花岗岩制成,高47.5米,顶部有天使铜像。广场南侧为紧邻涅瓦河的冬宫。冬宫建于十七世纪初,原为俄国沙皇的皇宫,现属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建筑群,内藏珍宝无数,长达200多米,规模宏大,富贵华丽,立面顶端有大量雕像和花瓶,外墙四周布有上下两排圆形倚柱。广场西侧为海军部大厦,大厦西旁的枢密院广场上,可见高达5米的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和耶夫斯基教堂。广场东侧,有普希金故居博物馆

17-18日,参观柯玛洛夫植物研究所,有关研究室分别介绍情况。

地植物研究室:全室约100人。在列宁格勒、哈萨克斯坦、土库曼、高加索及蒙古均设有研究站,进行动物、植物、昆虫等各种专业的综合研究。内容有:生态系统图和退化图;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和年动态;不同地区优势种与水分等环境条件的关系;在不同地带测定植物群落和叶片光合、蒸腾速率的日进程和季节变化;光合速率与温度、土壤湿度等生态因子的关系。测定方法用C14法。

光合生态实验室:1953年成立。主要研究内容为,在大气和饱和CO2浓度下,分别测定植物光合、呼吸速率与光照、温度、湿度等生态因子的函数关系。测定仪器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形态组研究室:工作主要在野外进行,内容有:各类植物整个生活周期的形态特征;优势种的物候期;植物的生活型;根系的特征等。

植物博物馆:1823年初建,目的是为彼得大帝一世种植利于健康的植物。其后逐渐发展,成立了植物所。馆内设有植被馆,分为冻原植物、高山草本、针叶乔木、阔叶乔木、中亚荒漠植物、地中海植物、热带植物、澳洲植物、中国和日本植物等。有用植物馆是按不同地带布局的,分为温带草原、亚热带、萨瓦纳、荒漠、北极、南极、海洋和栽培植物等。

温室:有6000种植物,按植物分类系统设有27个温室,如:景天科、睡莲科、仙人科掌、秋海棠科、剑麻类、蕨类、萨瓦纳植物等。

19日,从芬兰站乘火车到彼得宫游玩。彼得宫原为沙皇的夏宫,坐落在芬兰湾南岸,极擅古建、喷泉、塑像之胜。全宫包括:大宫殿、下花园及其附近的亚历山大花园和茅舍宫等。大宫殿建于十七世纪初叶,装饰豪华奢侈,穹顶镀金;宫舍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前的塑像-喷泉-瀑布群,千姿百态,光怪陆离,形影交错,蔚为奇观。由参孙喷泉出水口至海湾,有运河沟通,是为下花园,林木葱葱,优雅秀丽。运河两岸众多喷泉,设计精巧,泉水四下喷射,犹如银河溅落,情趣无穷。其西角有奇珍阁,近海边有玛尔丽宫,东部有蒙普拉伊宫。

当晚,乘火车离列宁格勒。

20日晨,回到莫斯科,来到位于市中心的科学院招待所。无床位,从9点一直等到14点才住入。下午,到莫斯科河边,过Калинанский桥,逛Смaленская大街,购物。

而后来到阿尔巴特街。这条大街,紧邻莫斯科河,只有八、九百米长,十来米宽,但俄罗斯风情非常浓厚。路面全用砖石铺设,工整洁净,街灯造型古雅,街道两旁有许多古典建筑,显得典雅凝重。这里是艺人和画家的天堂,街头地摊,有的正在作画,有的在为游客画像,有的在销售油画,有的在兜售工艺品。气氛和谐、融洽悠闲。

21日,参观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该校坐落于列宁山上,建于十七世纪中叶,是俄罗斯最大的教学、科研、学术中心,主楼36层,高达240米。而后,到中国住苏联大使馆,确认机票。

22日,雨,到全市最现代化的加里宁大街购物。晚间,三人分工编写考察总结,本人写基本情况与草原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概况,包括光合生态与水分生态。

通过这次考察,对苏联草地生态和植物生态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水平,有了初步了解,主要为:(1)在生态学家苏卡乔夫“生物地理群落理论”的指导下,苏联在草地生态和植物生态领域的基础研究深入而全面;对草地群落的综合特征,包括分布区、群落学、植物形态、生理生态、地上部生物量、化学元素成分、生物化学成分、经济价值和植物的相互关系等,都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不少课题连续时间较长,有的长达15-25年;有些成果在经济建设中已发挥作用。(2)苏联在植被图编制方面,有较雄厚的理论基础,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3)苏联光合生理生态研究工作,起步早,测定种类多,研究范围广,在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化草原、荒漠、冻原等均有测定。不足之处为,电子计算机技术还很少应用,数量生态学发展滞后;有的研究项目与国际上联系较少,如全球变化、国际地球生物圈和国际环境委员会研究计划等。

考察期间,有些单位和科研人员正值休假,所以野外考察较少,安排不尽人意,分内工作时间仅14天,其中草地考察不足5天。不过,有失则有得,意外地参观了不少人文景观,加深了对俄罗斯古老文化的认识。

23日,全市庆祝莫斯科建城843周年;第三次来到红场,第二次瞻仰列宁遗体。而后再次乘地铁游逛,到具有不同建筑风格的地铁站下车参观。傍晚,在十月广场散步。

24日,第四次来到红场,第三次参观克里姆林宫。而后到位于红场近旁的老莫斯科大学校舍参观,逛加里宁大街。晚上,乘波音767离莫斯科。

25日上午,回到北京。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664-869412.html

上一篇:民主德国科考记事
下一篇:草原深情(1)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2: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