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迎接呼吸氢气脑保护革命

已有 4675 次阅读 2015-3-24 15:09 |个人分类:呼吸氢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心肺复苏(CPR )和心血管急救(ECC) 是一个令人关注和十分活跃的医学研究领域。在美国,据佑算每年院外心脏骤停的死亡数约25 万,虽然对CPR 的研究和教育已进行了数十年,但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仍然很低,平均约6%或更低。由于其存活率低,进行临床试验有相当大的难度。既往的短期后果终点试验在设计上受到限制,规模过小,难以随机化,因而如何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存活率是心血管急救学界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2005 年新指南对CPR 技术作了一些重要变动,提出了新建议,并再次肯定了既往应用的许多急救方法的可行性。

1950年代早期,临床上对窒息或心脏骤停缺乏治疗手段,1950年代后期,A建立呼吸道B嘴对嘴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恢复循环的ABC心肺复苏技术才开始出现。虽然这种方法被证明确实有效,但开始时并不鼓励在医院外实施这种方法,一方面由于多数情况下不够及时,再加上缺乏对原发病的纠正和并发症的处理手段,导致整体预后并不是那么理想。目前立足于公众普及教育,加大对公众进行CPR 教育的力度,不但要对各级医院的医务人员传授现代先进的科学复苏理论和技术,并通过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对社区的医务人员以及套众,包括警察、消防人员、保安人员、体育场、机场及空勤服务人员、大学生、公务员以及高危患者的家庭成员和亲友等,进行简单明了、高质量的CPR 技术培训,做到易教、易学、便于记忆、准确操作和实施,使规范化的CPR及基本生命支持技术在全社会普及,显然能够拯救更多宝贵的生命。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目前的CPR并不包括对大脑的保护内容,许多患者预后不理想的关键是因为大脑功能无法恢复,虽然呼吸心跳恢复正常,但并没有真正挽救生命,或者造成严整的功能障碍。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生物医学缺乏比较理想的手段,至今只有低温被证明具有保护大脑损伤的作用。而低温的实施不是普通民众和非医疗专业人员能掌握的技术,在设备条件上也无法满足需要。

科学家一直希望寻找对复苏后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药物,考虑到这种脑损伤的典型病理学基础是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完整性破坏、神经兴奋毒性、氧化损伤、线粒体损伤等参与这一过程,科学家尝试针对这些病理基础进行药物干预,在动物实验中也发现具有一定效果,但遗憾的是所有这些脑保护药物最终都在临床研究中失败。

2014年,国际著名《循环》杂志发表日本学者Hayashida等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呼吸氢气对实验性心脏骤停后复苏导致脑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呼吸氢气在心脏发生室颤后6分钟进行,能明显提高动物存活率、减少神经组织损伤、保护神经功能。这种效果和低温的治疗效果类似。更重要的是,如何和低温治疗联合,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氢气生物学效应已经有大量研究报道,产生器官细胞保护作用的部分原因是氢气具有选择性抗氧化,呼吸氢气能减少组织氧化损伤。相反,呼吸氧气也经常作为急救手段,但由于高浓度氧长期呼吸可能会加重氧化损伤,临床一般不主张长期使用。本研究中作者在空气中加入氢气的办法,没有采用在氧气中加氢,或许值得进一步改进。如果氢气能解决氧气毒性的问题,呼吸氧气由于有利于纠正组织缺氧,将有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另外该研究只观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没有观察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也是一个遗憾。

一般情况下,急救反应时间平均为7-10分钟,重新恢复自主循环一般在25分钟内实现。本研究使用5-6分钟的时间相对比较短,与临床的情况不那么对应。这方面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参考其他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也有学者采用腹腔注射氢气和生理盐水的方法,证明在其他动物模型中的类似治疗效果。氢气治疗时,呼吸更高浓度才能达到更高的摄取剂量,如果呼吸更高剂量能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那么从挽救生命的角度将值得尝试解决给药的手段。

无论如何,氢气作为一种简单的手段,如果能在临床研究中获得同样的结果,由于这种方法能在普通民众中推广,那么将会改写医学发展的历史,对大量因为窒息和心脏骤停导致的患者死亡提供一种救命的措施。人类死亡原因中,不考虑原发疾病,心脏停跳是所有死亡原因中的第一位,那么作为一种医疗措施,也潜力巨大的。可喜的是,这一研究小组目前正在开展临床研究,希望早日能见到他们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from hypertension and hemodilution to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to H2.pdf

Drabek T1, Kochanek PM2.Improving outcomes from resuscitation: from hypertension and hemodilution to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to H2. Circulation. 2014 Dec 9;130(24):2133-5.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174-876903.html

上一篇:吃动物油真的更健康吗?
下一篇:氢气对视网膜硝化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2 李亚平 王荣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