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开的老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Soliton contact me: scwen@hnu.edu.cn

博文

如何判断大学有没有大师 精选

已有 12665 次阅读 2022-8-3 09:41 |个人分类:谈点正事|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一所大学有没有大楼,到校园里面走一走,或到校园周边游一游,信息时代甚至躺在床上在手机上刷一刷便知。

一所大学有没有大师,如何得知?

想来识大师比识大楼应该困难得多。因此,人们一直在探索识大师的方法,例如,看论文,看项目,看奖励,看“帽子”,不一而足

其实,看大学有没有大师没那么复杂,它有与看大学有没有大楼一样的法子。实践表明,越复杂越容易看走眼,越简单越可能抓住本质

法子一,到校园里面走一走。

尽管很难说得清怎样的校园有大师,但有个标准应该没有异议:大师们心向往之的校园有大师。

由此,老文想起了陶渊明的《移居二首》。

其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非为卜其宅”与“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无异。陶渊明欲居的南村,或许就是大师们理想的校园。

反过来看,如果说怎样的校园有大师很难说得清,那么怎样的校园没有大师往往一看便知。

例如,到校园教学楼周边走一走,看老师们的豪华汽车(学生一般没有汽车)是怎么停的,就是一个绝不可能看走眼的法子。

老祖宗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车辆好又多,足显仓廪实”又“衣食足”。

爱因斯坦说:言辞现在是,今后仍将是空洞的声音,通往毁灭之路从来都与关于理想的浮华之辞相伴。但是人格并不是由他们所听到和说出的,而是通过工作和行动形成的

老师们在教学楼内讲的振振有词、头头是道,而在教学楼外,又好又多的爱车要么横卧人行道,要么强塞出入口,要么碾压绿坪,学生们不得不利用豪车之间的道道狭缝,艰难徐行。这样的大学,百分之百目前没有大师,可预计的未来也不可能产生大师。

法子二,去校园周边游。

《西游记》中,孙悟空找到我等凡人公认的大师菩提祖师并拜他为师,用的就是这样的法子。

悟空在花果山当了三五百载美猴王后,突然下定决心要“学一个不老长生”。

悟空求学的志向真是远大。问题是,谁能帮他实现这样的远大志向?如果说帮他实现如此远大志向人,必然也必须是大师级人物,那么这样的大师又在哪里

悟空“云游海角,远涉天涯”“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也就是说,悟空坚信,用最原始的到处游一游、看一看的方法,一定能找到大师。

第一站来到南赡部洲地界。在那里,他“串长城,游小县学成人像,着此衣,穿此履,摆摆摇摇,云游了八九年余,更不曾有道。李卓吾解释,悟空见得南赡部洲人,只会着衣,穿履,摇摆而已,并未尝有一个为道者也悟空本人就说得更直白了:“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

悟空毅然决然离开了南赡部洲“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在那儿,只凭远远听到的言语和歌声,就断定“神仙原来藏在这里”。那唱道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走近歌声,悟空惊讶于歌者竟然不是神仙,而是一个穷困潦倒、上不起学的樵夫。

在离樵夫七八里远近,悟空找到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

众所周知,悟空正是拜菩提祖师为师,学成长生不老术和大闹天宫的本领。

悟空的判据(其实是直觉)是:有神仙的学校,学校周边方圆数公里范围内的人,哪怕是社会最低层的人,都快活似神仙,反之也成立。

这个判据本质上类似于“孟母三迁”,说的都是:什么样的环境有什么样的学校,目前有和将来预计出什么样的人。其基本原理,在老文看来,根植于“教育就是影响”。有大师的学校有大影响,不仅影响学生,也影响社会,而影响社会,首先影响周围的社会。

法子三,在手机上刷一刷。

文化是最重要的环境。

研究发现,一个组织的文化是由行为而不是言语决定的(defined by behaviors, not words)。具体说,一个组织的文化就是这个组织奖励和惩罚的行为。

把这个发现应用到大学,可以说,一所大学的文化往往并不是如其公开的宣示(如校训)所言。文化的形成需要积淀。大学文化形成的最重要推手不是校训等口号、校长在开学典礼等重要场合的寄语,甚至也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说教,而是学校对师生的奖惩制度及执行行为。这其中,尤以学校对教师的聘任、考核等制度最为关键。

因此,看一所大学真实的文化,从其教师聘任、考核等制度可见一斑。这些制度,往往都在网上公开。特别是,大学招聘人才,往往竞相在网络媒体打广告,其招聘广告中开出的最诱人条件,是其最真实的价值观或最真实的追求。

仔细比较,不同层级(从顶尖到一般)大学的校训(至少校训意思)可能大同小异,但它们的奖惩制度和招聘广告就千差万别了。而这千差万别之中,恰恰呈现出最真实的大学分层和分野。

由此,判断大学有没有大师,有比走一走、游一游更“懒人”的法子:在手机上刷一刷,瞄一瞄大学的人才招聘广告。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2323-1349789.html

上一篇:悟空和爱因斯坦同为博导,谁更受欢迎?
下一篇:选题与点菜

26 许培扬 郑强 张坤 简小庆 汪育才 李毅伟 赵凤光 周忠浩 史晓雷 范会勇 璩存勇 尚可可 杨正瓴 武夷山 史永文 王启云 刘立 王涛 农绍庄 王德华 雷宏江 康建 左宋林 付小军 姚伟 许珂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