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贺顾学稼先生九五华诞 重温40多年的学术交往

已有 2054 次阅读 2022-8-12 09:05 |个人分类:美国问题研究(07-11)|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贺顾学稼先生九五华诞 重温40多年的学术交往

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2022年08月12日发布(第30655篇)

今年8月10日是我国美国史学界在奠基时代的拓荒人之一,顾学家老先生的九十五岁华诞,在美国史研究会网站上有四川大学原祖杰教授等同道的祝贺,借此喜庆之际,我重发写于2019年5月17日的博文《相交40年的美国史研究拓荒人之一顾学稼先生》,遥祝顾学稼先生及其一家祖孙四代诸事顺遂,健康欢乐。

**********************************

相交40年的美国史研究拓荒人之一顾学稼先生

已有 1057 次阅读 2019-5-17 17:16 |个人分类:美国问题研究(07-11)|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和我有40年的交往, 1988-1996年间

相交40年的美国史研究拓荒人之一顾学稼先生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年5月17日发布(第21642篇)

今年8月10日是顾学稼先生的92岁生日,他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美国史研究者之一(另一位是邓蜀生先生),四川大学美国史研究的奠基人、新中国美国史研究拓荒人之一,也是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老顾问,和我有40年的交往,1988-1996年间,他写信给我并妥为保存的有27封之多【1】,在上世纪末他赴美西部奥勒冈地区定居后至今还经常和我保持电邮以及电话联系【2】,他对于美国和美中关系的观察和思考有着书本上和社会实践像结合的深度判断,是我十分敬重的长者。

197942126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筹备会议在武汉大学召开。顾学稼先生作为四川大学代表参加了会议,并成为七人筹备小组成员之一,负责成立大会的筹备工作。【3】我列席了这次会议,在六天内和大我十岁的顾先生同住,有更多机会深入交谈,受益匪浅,颇感相见甚晚,由此开始了由交流、交心进而成为知己。我至今还记得1990年5月顾学稼先生来京公务期间还抽空于7日来北京师范大学我家叙谈并共进午餐、1995年11日13日,我在赴成都行中也到四川大学顾学稼先生住地叙谈的情景。[4]

顾学稼先生在1979年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理事, 1986年在兰州召开的第五届年会上当选为副理事长,1993年在威海召开的第七届年会上选举产生第六届理事会上,顾学稼先生不再担任副理事长职务,被聘为顾问至今。5顾先生早年就读于圣约翰大学,发表在《美国史研究会通报》有关他的学术简历是这样叙述的:“顾学稼,男,江苏人,19278月生,1951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研究院文学硕士,现是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通讯地址:成都四川大学历史系。任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四川大学历史系世界现代史教研室主任,《美国研究丛刊》(本部刊物)主编,1948-1951在美国留学;1981-1982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戈申学院任客座教授。兼任社会职务:中华美国学会理事;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现代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现代史西南分会会长;四川省史学会理事;美国外交史学家学会会员。教学:世界现代史、美国史、美国史专题讲授、英美概况、美国目录学、研究生高级英语。1984年起招收研究生,方向有美国史、美国文化、美国社会经济研究、世界现代史。已毕业九人,现尚有十一人(包括与其他同志联合招收者)。科研成果:1979年以来译文约15万字,著作约30万字。代表作品:《世界现代史(1917-1045)》,四川省电大教材(与陈必录合撰),共41万字。《论十九世纪末美国农民运动的发展和衰落》(论文),载《美国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0年。《十九世纪的美国与夏威夷》(论文),载《美国史论文集1981-1983》,三联书店,1983年。《试论战后美国黑人运动的发展》(论文)载《四川省史学会史学论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自然资源保护与西奥多.罗斯福》(论文),载《美国研究》,1987年第1期。《沙俄出售阿拉斯加原因考析》(论文),载《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年第3期。” 6

199210月,我获顾学稼先生赠19926月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顾学稼等编《美国史纲要》,共42万字,这是我国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出版的教材性美国通史著作之一,对于建设美国史教材、普及美国历史知识和集结我国学者当时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叙述自哥伦布以前的北美洲至里根执政时期的美国通史。除前言附录外,分31章,正文536页。前言写道:“它既可供高等学校作为美国史课程教材,又可以作为帮助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正确认识美国历史的读物。”“为了在有限的篇幅内对某些重要问题多作一些介绍和分析,我们不得不精简一些甚至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并删去了绝大部分的注释和引文出处。”“全书由顾学稼作文字上的统一。”【7】1992年11月27日,他在写给我的信中写道:“最近奉上弟和几位同事共同撰写的《美国史纲要》一册,请斧正,此书之出版被整整压了三年,原因是出版社一名总编变相索贿未遂,就把稿子一直压到他下台,几经交涉后才算重见天日,90%的注释均被删去,以减少排印成本。”【8】从时间上计算,如果没有这三年的耽搁,那么会早于或者同时和杨生茂、陆镜生先生著的《美国史新编》面世。【9】

自顾先生侨居美国后罕见公开发表论著,但是一直关注国内美国史研究和社会热点问题,并以张益池笔名在我的博客上发表多篇实事求是具有深度学术见解的文章。例如署名张益池的文章《朝鲜战场的实际与纸上谈兵》很值得一读,时已年过八旬的作者就是顾学稼先生,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于1951年下半年入朝,在停战半年后返国,曾在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所指挥的五个军中的三个军工作过。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服役的部队,就在上甘岭左侧的阵地上。对于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和亲身体会有着自己的见解。他提出对历史的研究,必须要有充分的,和全面的史实依据。如果只依据某一些材料,加上揣度来下结论,就很难具有说服力。我当时加按语写道“感谢我的老友亲历抗美援朝战争的作者的惠寄。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顾问中就有两位是亲历抗美援朝战争的,他们的口碑史料很值得记叙。“10

再如,对于铁路华工研究,他也十分关注。2013714日发布的黄安年博文写道“近日在和侨居美国的张益池先生通信中,问及华工遗骨问题在波特兰被发现一事,今天收到他的回信,信中谈到:美国的华工最早是筑路,但其后相当一部分进入矿山工作。我在Idaho时,曾和该州历史学会有过接触。美国每个州,都有历史协会,该机构不仅有图书馆,同时又收藏文物,有点像博物馆。Idaho的历史协会就收藏不少华工遗物。该地区的华工人数曾达整个人口的70%左右,具体来说就是三千多人,而当时白人才一千多。其时印第安人是不计入人口统计的。我看到过的华工遗物,有中药方。这说明当时有中医,也有中药。而且从药方来看,字迹秀丽工整,说明医生的文化程度还是不错的。当地地方报纸有许多有关华工的报道,实为宝贵史料。其他地方的历史协会也可以查到很有用的资料,特别是地方报纸。我发现过梁启超的新大陆游记所记行程,和地方报纸所载他的实际行程有出入。这说明因游记是结束旅行后,他根据回忆所写,因而有误。所以要花点功夫研究华工问题,不妨到一些地方的历史协会查阅地方报纸,必有收获,如洛士丙泠案件(Rock Spring),即华工被杀事件,怀俄明州地方报纸就有许多资料,但此类报纸,各大学图书馆通常并无收藏。只有各地历史协会才有。

老兄所说的波特兰地区的华工坟墓,过去全不知情。以往我住在波特兰郊区,类似大兴顺义之于北京。您说起后,才在网上查了一下,果然有此墓地。目前我住处,离开波特兰有点距离。当尽量设法了解情况。这里有个资料讲该公墓,发过来供您参考。”【11】

对于学术和社会热点问题,他同样很关注,例如2010年7月18日在我的博客上发表了他撰写的《学位和学术水平是两回事》一文,现全文照录入如下:

按:今接80以上高龄老友张益池先生撰文《学位和学术水平是两回事》(原创),张兄在信中说:“我没有点名”,“但一切事实,我可以负责。现在博客上发布。

学位和学术水平是两回事

 

张益池 

            最近打工皇帝唐骏得自美国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学位,引起不少争议。这又引起了我国不少企业界和政界人士修改学历,不再炫耀其得自该校的博士学位。实际上该校因经营不善,已经换了老板,现更名为迷拉妈大学。虽然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学术界对外联系不多,但看过钱锺书“围城”一书的人,也该知道在国外有以克莱顿大学之名的人,可以为需要者,提供各种学位证书。

            大专文凭,和硕士博士之类学位被炒热,实始于我们在提拔干部时,有大专学历之要求,以及各大学聘用教师时,也有相应要求。大学里有门课,叫市场营销学。为商之道,最关键的是市场,货源绝对是次要的。只要有市场和销路,组织货源,相对来说,要容易得多。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有许多企业,能提供各类优质产品,但和国外联系太少,无法外销。因而港商台商非常吃香,因为他们较早进入国际市场,有销售渠道。我们的产品不得不通过他们,转手出售,让他们大获其利。当我们的市场提出对文凭的需要时,马上就出现了大量的电大,函大,夜大和各类培训班,大学也纷纷设立分部,或接受挂靠单位,提供各类证书。呈现供销两旺之势。

            还有一种在职进修,攻读学位。因为我们的许多干部,他们日以继夜地为人民服务,忙得不可开交。如果离职学习,其奈天下苍生乎,老百姓不会答应的。而他们又渴求知识,向学心切。怎么办?于是就有在职硕士班,博士班,MBA班,等等,以满足市场之需要。

            在职攻读三年,可获博士学位。而我国有不少硕士学位获得者,到国外专职攻博,少则四五年,多则六七年,才拿到学位,这很常见。同为博士,这两者的水平该如何看,实在令人煞费脑筋。其实,学位决不等于学术水平。姑且不论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即使是货真价实的博士,也和实际学术水平是两码事。众所周知的大师级学者陈寅恪,在国外游学多年,没得学位,但回国后即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国学大师钱穆十七岁时,即当小学教师,也无学位。知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没学位。然而,有几个名牌大学的博士能赶得上他们。外国人里有个比尔盖兹,大学才读了一年。而他的麾下,博士如云。他还是唐骏博士的老板。所以,博士学位和学术水平,是不能等同的。

            国外象西太平洋大学这样的店铺很多。笔者有过一些亲身经历。九十年代,有一个自称是美国某某大学校长的美籍华人,到西南某知名大学访问,并授予该校经济学院院长,以美国某某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笔者对此深感纳闷,乃和主管对外交流的副校长谈起,美国似乎没有这所大学,不知该校是否注册在案。副校长答称,这位美籍华人去年来时,该大学尚未注册,但今年已经注册了。学校在庆贺院长荣获名誉博士之后,照例上报国家教委。然而不久,这位美籍华人又授予该市郊区某农民企业家,以同样的名誉博士学位。笔者再次见到副校长时,他不免面现尴尬之色。果然,国家教委对这样的名誉博士学位,不予承认。

            在网上只要查一下,就可以知道,这个自称美国某某大学校长的人,自称对黄老之术,颇有研究。但是他所创办的大学,既无校址,又无学生,更无教职员工。是一所“三无大学”,只有光杆校长一人。据说,该校注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校长授予他本人以博士学位,然后就到中国来招摇撞骗。居然还有很多学校受骗。在网站上可以看到,此人还被多所大学聘为教授,或名誉教授,或和他建立合作研究关系。 

笔者还见到过一位南京某学院历史系的女讲师,此人移民加拿大后,开办了一所college,内设三个专业。其一为中国历史与文化;其二为太极拳;其三为中国烹饪学。估计的情况是,她一个人在唱独脚戏。应当说,她和那位“三无大学”的校长相比,她是合格的,起码不是在欺骗。而前面提到的那位“三无大学”的校长,那厮压根儿就是个骗子。可悲的是,我国一些高等学府的负责人,竟然无知到如此程度,对这样的三无大学不去作一点点的调查。看到这个美籍华人,自称博士和美国的一所大学校长,就盲目地信以为真。

我国有房地产泡沫,股票泡沫,现在又有文凭和假文凭泡沫。泡沫迟早要破,但根本的问题是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一个道理,即学位证书和学术水平,是两码事。如此则“三无大学”的校长,和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之类,才无法鱼目混珠。【12】

顾学稼先生在任职美国史研究会负责工作和顾问期间,一直支持秘书处工作,鼓励年轻多挑重担。他牵头承担了1984年6月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四届年会(成都) 【13】

他在1988年11月20日写给我的信中阐述了对于组织既严肃又可读的美国史读物的见解,他写道“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一位编辑来成都,约我编一丛书,我已决定取名为《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丛书》,因为政治、经济类的书已出得较多,而社会与文化的覆盖面也较宽,可以选的题材不少”“要求有提高有普及,深入浅出,既是严肃的读物,又有可读性,帮助读者正确地全面地认识美国,不空谈理论,此种书可以撰写,也可翻译,如原书太厚,则编译、摘译均可。为了把这个工作做好,我希望建立一个编委会,拟请吾兄担任编委,也希望您能大力帮助。编委的义务和权利是推荐书稿、撰写书稿、审阅书稿,共同研究编辑方针,支取稿酬或审稿费等。如果有哪本书走了火,则由主编或主审该书的同治及作者本人负文责,编委不会牵连。” 【14】

在1989年1月21日写给我的信中又详细谈及书稿的进展和筹稿问题。信中说:“现在出版部门要稿子要得很急,往往半年之内就要交稿,因为读者的口味变化太大,他们怕约了稿,但交稿日期太远,到发稿时情况已经变化,他们吃不了兜着走。”信中说“第一批书共七册,1989年三月交稿,同时出的题目都是暂定的,如‘美国人的宗教生活’,我认为很明确,但出版社则希望换一个更能吸引读者的题目,这样订数可以多些,为了让年青人有出书的机会,我也不便反对,内容很严肃,但题目可能就像流行读物,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味道,真叫人为难。” 【15】

 

顾先生获悉我因故没能去斯坦福大学学术访问两年而去纽约州立大学奥伯尼分校学术访问一年,在1989年7月31日来信中 写道:“去不了Stanford确属遗憾。不过美国大学差不多,Albany也可以。我在那里有个朋友,叫Hyman Kuritz, 原系历史系教授,现在退休,但仍很活跃,是当地美中友协积极分子, 他的夫人是纽约小企业管理局的官员。你可以说是我介绍的,他们一定会热情接待。我曽请他来给我的研究生讲过一个学期课程。”信中还写了他们的详细地址。 【16】

1991年我在SUNYA学术访问期间,不止一次地见到了Hyman Kuritz教授,他1985年退休,担任纽约州议会美国退休人员协会主席多年,在组织退休人员从事学术教育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19911026日他75岁寿辰之际,在奥伯尼一家蒙古餐馆举行了祝贺他寿辰的晚会。晚会从1850分一直持续到1159分,有40人参加了晚会活动,令人感动的是Hyman Kuritz教授亲自开车来接我参加他的寿辰晚会。像这样的活动不仅学院领导十分重视,而且退休人员协会也积极组织,不仅为著名教授组织这类祝寿晚会,而且一般对于一般教师的寿辰活动也同样关注,其实举行这样的活动不仅出于对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教师的尊重,而且也是一次难道的学术和教育交流的好机会。在我国这样的对教师的一视同仁并不多见。17

 

顾先生对于学会工作的高度负责态度也反映在许多封写给我的信件中。例如1993年6月30日来信写道:“大扎及会章、秘书处报告均已收到。文件写得很好,我完全同意,只有一点小建议供参阅。”信中直言有些“海外学人在国外学术界名声很不好”“我也不怕得罪人”。信中说:“我已担任了两届常务理事,但过去是个不理事的理事,非常有愧于会员的信任。今后当然应当退出理事会”,并且推荐了一位年轻的理事人选。181993年7月18日来信又写道:“关于理事长人选问题,似应由新理事会定夺。在这里弟仅以一普通会员的身份提出一些大胆的建议。弟认为社会团体的班子应当年轻化,因为负责人都是干具体工作,为广大会员服务的,说不上什么头衔,所以年龄大了,受身体条件和精力所限,势不能很好地为群众服务,所以弟认为应选出五十来岁的会员充任为宜,应物色热心会务,能为大家服务,且在专业上成果较多,水平较高的同志。”在信中他还提出了具体的人选。19

对于学会于1993年8月在山东威海举行的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他积极支持表示争取参加,但困于交通之难和学术安排的冲突未能成行,但依然准备撰写学术论文。9月23日他写信告诉我:“前几天思考了一下题目及查阅敝校图书馆,根据现有资料情况,右加利福尼亚州的历史图籍十余册,还有些杂志上的论文,因而打算写一篇有关加州铁路网的建设(不是1869年横贯东西大铁道)促进该州,特别是南部经济迅猛发展的文章。基本观点是:淘金热对加州经济发展的推动极为有限,一个州的发展主要靠基础产业部门,工业、农业等的发展,而这又有赖于交通运输业的先行发展,美国加州,特别是南部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范例。他们的经验也可供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资源丰富而交通不发达地区该怎样改法提供借鉴。这大概也可算得上是美国现代化的经验吧。目前正在看资料,还不敢说保证能写成文章如期奉上,只能说努力争取。所以最好不计入。如能在规定时间内赶出,当即邮挂奉上,请兄审阅。” 2010月10日来信通报:“提笔起来,实在感到很不好意思,原来打算为文集贡献一篇东西,但是前些日子突然出现了一些未能预见的情况,首先,历史系领导给我加了一门课,其次,12月份去香港开会的事,有许多琐碎的手续要办,占去了大量的时间。更糟糕的是最近犯了牙病,疼痛难当,不得不跑医院,目前已到了必须根治的地步,所以论文写了一半,不得不停笔,这件事只好抱歉遗憾了,请兄谅解。”“写文章要静下心来才行,目前一点都静不下来,事出无奈,真是太对不起吾兄的厚望了。” 21

顾先生热心未研究会服务还可举几个例子,1994年7月30日来信谈到:“5月份曽主持召开中国教会大学史学术讨论会,会议不错,有来自美、加、印、香港等地的学者多人参加,会后打算出一论文集《中国教会大学史论》”“9月上旬即交出版社,12月出版见书。文章虽是有关教会大学的历史,但也涉及到中外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还有文章将美国的高等教育与教会的关系,可能对美国史研究工作者有点参考价值。如果兄认为可行的话,弟打算赠送三四百册给美国史研究会,这样每位会员可以得到一本。此事只要弟和出版社打招呼,多印一点即可。纸张印刷等费用全部由弟负责,并担负这批书由成都运到北京的铁路运费。但是弟无法承担由弟处发往全国各地回原处的工作,因为此项工作量很大,弟只能一次性地将书全部发到吾兄处。不知兄以为如何!” 22

1995年2月8日来信中又谈到:“弟向美国史研究会提供的三百册赠书,原定12月底印竣。此书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由于敝校与成都科技大学合并,改称四川联合大学,实际上当然是为了骗国家教委,希望以数量上的优势(日学生人数之多,教职工人数之多,以及系科之多)挤进‘211工程’。这种‘明合暗不合’并不使四川大学出版社与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合二为一,但也使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以至出版社未能按原来计划出书了。接着就是寒假春节,责任编辑已通知我,三月份一定出书了,届时当運送三百册到南开李剑鸣同志处。” 23

1995年3月8日来信中谈到:“1996年之会在长春开,我没有意见,争取能前来参加。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因为高血压,难以伏案工作。原来定下在年底交稿的美国史第四卷,虽然只有扫尾工作(当然这条尾巴也不小),一直动不了笔,难以向邓蜀生同志和刘绪贻杨生茂两位交差,甚为惭愧,但我从未忘掉此事,医生说再观察一两个月,慢慢稳定。我一定要努力完成,会卖力的,但命是不能卖的,因为身体不是租来的,我还想留着参加1996年年会呢。” 24

1995年7月28日来信中详细谈到“关于下届研究会理事长及副理事长人选问题,我以一名普通会员的身份提出下列建议…..希望吾兄不熬把我的意见‘贪污’掉,而应不避嫌疑,转陈现领导班子会议。1,理事长、副理事长职务不宜长期连任。第一届的两届为限的先例很好,遗憾的是在上届被打破了,希望能够纠正过来。2,领导班子年轻化这句话到处都在讲,但是学术团体必须考虑到一个因素,有些学者从事教学科研多年,学术也有一定积累的过程,多年的劳动应当得到承认,所以我认为过于年轻的同志来日方长,暂时先不忙上升倒理事长、副理事长这个层次,秘书长可找一位五十上下的,副秘书长可年轻一些。3,理事长候选人问题,我提名……”信中还谈到目前“博士”“教授”掉价问题、留学生问题,他说:“弟在美、加曽访问过不下二十余所大学,遇见过相当多的攻读美国学或美国史的中国学生……中国人是有十分本事都只说自己只有五分本事,而美国人是只有五分本事的, 必说自己有十分本事,他们没有学会别的,把美国人的这个德性学到了,然后又到中国来唬人。我们开年会时,千万要注意这点,不必格外礼遇。我的话可能会得罪一批人,但我既深知内情,只有坦率陈词。” 25

1996年8月15日,他在来信中谈到:“目前我正致力于孤本性质的资料收集。Idaho州在初开发时,除印第安人外(在当时未计入人口统计)仅四千人,而华人曽一度多达三千人,有不少史料,但很少人注意。此州人口未120万,华人不足一千,Boise 市最大,且为州府,华人约200人,平日根本看不到一个华人。Boise State University有学生15000人,华人学生仅4名。 该校历史系算老系,但东亚史两年才开一次。” 26

此后,我们之间的联系就是电子邮件和电话了。限于篇幅不再赘述,容后再补。

                    写于2019年5月中

注释:

【1】《顾学稼先生致信黄安年目录(1988-1996年)》,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8723日发布(第19765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25614.html

顾学稼先生致信黄安年目录(1988-1996年)补充版》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8730日发布(第19796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26608.html

[2】《感谢顾学稼教授来电》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107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79440.html

[3] 《参加19794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筹备会议的印象》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8526日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15844.html);《补记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筹备会议》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848日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10052.htm

[4]和顾学稼先生合影》,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8724日发布(第19768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25780.html19951012日,她在写给我的信中说:“路过成都务必请到寒舍一叙。”

5】《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历届理事会组成成员(1979-2008)分析》,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0326日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306351

6】见19897月内部出版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简介(续一》第17-18页。

7】顾学稼等编《美国史纲要》提要,黄安年的博客,2010319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4321

8】顾学稼19921127日写给我的信(原件在我处保存,下同)

9】杨生茂、陆镜著:《美国史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4月第一版。

10】《朝鲜战场的实际与纸上谈兵》推荐张益池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0117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381185

11】《华工遗骨在波特兰的报道 Portlands Old Chinese Burial Grounds  张益池先生提供  黄安年的博客/2013714日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07998.html

12】《张益池文  学位和学术水平是两回事》黄安年推荐  黄安年的博客/2010718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45096.html 

13】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四届年会(成都)合影 ,黄安年的博客/ 20100323日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05512.html

14】顾学稼1988年11月20日写给我的信。

15】顾学稼1989年1月21日写给我的信。

16】顾学稼1989年7月31日、1989年9月22日、1989年11月7日写给我的信。

17】《参加Hyman Kuritz教授75寿辰晚会小记》,黄安年博客2007716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4560.html

《纽约州府奥伯尼美中友好协会活动印象记》, 黄安年的博客,2007716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569

18】顾学稼1993年6月30日写给我的信。

19】顾学稼1993年7月18日写给我的信。

20】顾学稼1993年9月23日写给我的信。

21】顾学稼1993年10月10日写给我的信。

22】顾学稼1994年7月30日写给我的信。

23】顾学稼1995年2月8日写给我的信。

24】顾学稼1995年3月8日写给我的信。

25】顾学稼1995年7月28日写给我的信。

26】顾学稼1996年8月25日写给我的信。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79629.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1350896.html

上一篇:葛华奠老人和小化成留影我家(1990.3.11)
下一篇:“美国土地上的中国”:阿坤的世界(陈勇著《华人的旧金山----一个跨太平洋族群的故事,1850-1943》第四章)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