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所大学叫吉林大学 长春就坐落在美丽的吉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u2006

博文

内幕|吉林大学落马校长王冠军大起底

已有 54771 次阅读 2014-8-3 18:58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吉林大学, 王冠军

中央纪委监察部8月3日11:43发布消息,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白求恩医学部学部长王冠军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按照常理,吉林大学合校后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院长在吉大众多副校长中必然占据一席。王冠军是2010年6月任吉林大学副校长,是吉林大学前校长展涛在任期间提拔的副校级领导,接替了当时因为年龄原因退出领导岗位的李玉林。

这则消息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吉大很多师生和校友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自合校至今,吉大还没有落马一位副校级领导。

一种情况是,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很惊诧,因为王冠军出席的活动很少,表面上也非常儒雅,很多一院的同事都不敢相信。今年王冠军还出席了欢送医学部毕业生的晚会,和吉大校长李元元等人高唱包括《江山》在内的多首歌曲。

另一种情况是,一些吉大的师生表示,王冠军可能倒在吉林大学一院的基建和采购上,这些年吉大一院建设了很多病房,采购了很多先进仪器,尤其是那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一座红极一时的五星级干部病房,让人至今难忘。

王冠军所管理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在2012年时曾经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当时,该院把历经两年建设刚刚交付使用的新干部病房的一些照片放到网站上,此后,这些照片被多个论坛争相转载,并被网友配上标题“穷奢极欲的八星级干部病房”。众人纷纷质疑如此豪华病房到底为谁而建?费用又该由谁来掏?

吉林大学官网显示,该校目前有6位副校长。2010年走上吉林大学副校长岗位的王冠军,排在第五位,分管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兼任白求恩医学部学部长。

王冠军是医学博士,2003年SARS事件时,他担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新华网当时发布的报道称,他及时组织、参与了长春市第一例非典病人的救治,“临危受命组建吉林省‘小汤山’,把全省防治非典的战斗由游击战转为阵地战、正规战”。

由于在SARS事件中的突出表现,王冠军次年升任第一医院院长,并获得了诸多荣誉,如中组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

担任吉林大学副校长后,作为分管医学教育的副校长,王冠军多次在“医学人文大讲堂”等讲座中开讲,强调医德。如2011年的一次讲座中,他给现场每位同学发了一本《弟子规》,建议每天读一遍,经常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称“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能遵循孔孟之道做人、做事,那么医患关系也不会那么紧张”,“作为一名医学生,一定要使自己变成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此次本调查前,王冠军已经“消失”了一段时间,可查询到的最近一次报道是吉大新闻网上月2日的报道。报道称,6月30日至7月1日,王冠军应邀出席了在哈尔滨举行的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立仪式暨首届中俄医科大学校长工作会议,并与俄罗斯巴什基尔国立医科大学校长巴甫洛夫B.H.共同主持了首届中俄医科大学校长工作会议第一部分。

“多出成果、多出人才”是他最大的心愿。为此,他悉心培养、严格要求青年医师和研究生,不论年龄大小,均以诚相待,毫不保留地与学生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他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停留在提高他们的临床能力,更善于挖掘、尊重和发挥每个人的特长,随时把临床问题提升为科研项目的思路,指导学生把注意力投向更高的层次,解决临床工作中更需要突破的难题。他无私地选送多名学生出国深造和到国内领先的科研院所学习深造,在他的带领下,一批中青年专业人才已经脱颖而出,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他们对自己的导师充满了崇敬之情。用他们的话说:“王老师不仅是导师,也是朋友。不仅教我们怎样做学问,还教我们怎样做人。”近五年来他已培养硕士研究生%" 人,博士研究生%& 人,博士后学生% 人。现在王冠军教授仍然在他所热爱的领域中拼搏,能为病人解除痛苦永远是他最大的欣慰和骄傲。



官方介绍


王冠军,男,汉族,中共党员,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1988年获得白求恩医科大学血液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得吉林大学博士学位。曾于1993年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国立放射研究所学习,1993~1995年于澳大利亚MONASHI大学进修学习。1978年起在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血液科工作,1999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2000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担任血液科主任职务,2004年12月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院长。2010年6月任吉林大学副校长。

工作分工:分管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兼任白求恩医学部学部长。

分管部门:白求恩医学部、医院管理处。

联系单位:白求恩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临床医学院、白求恩第一医院。

社会兼职:兼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医院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成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委员,吉林省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吉林省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CARDIOVASCULAR TOXICOLOGY》杂志编委等30余项社会兼职。并多次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上评审专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终审专家、教育部国际合作项目终审专家、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863课题评审专家等职务。

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被授予中组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吉林省高级专家、长春名医等多项荣誉称号。

30多年,一直奋战在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致力于血液病的诊治工作,在疑难血液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91年完成吉林省第一例骨髓移植,其后创建并完善了血液病基因诊断及染色体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等血液病实验诊断技术,使吉林省的血液病诊治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开展了实体肿瘤的化疗,包括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化疗等。并在吉林省内率先开展“多弹头射频导航系统” 和“高能聚焦超声刀”治疗肝癌、肺癌等肿瘤的工作,此技术一直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低剂量辐射对造血系统具有兴奋效应和适应效应。

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卫生部课题4项,教育部课题1项,863子课题1项等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得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文章100余篇,多篇为SCI收录。共培养硕士研究生44人(8人在读),博士研究生34人(5人在读),博士后2人。


各方评价



故事一:医院招聘


国内知名医学论坛丁香园网友“mhwjlove”讲述了自己应聘吉大一院的故事,赞扬王冠军招聘人员时的做法。

参加一院考试前,就有很多人说,医大一院怎样怎样,考试只不过是走个过场,很多人都内定了。面试的时候还有人说,面试占80%,笔试考的再好也没有用,面试还是会给你刷下来的,等等。还有人在牡丹园上发帖子说“一院公开招聘之笑话百出”,揭露不公之类的话。可是事实证明,这都是谣言。事实胜于雄辩,我女友的经历证明了这次招聘是一次公开、公正、公平的招聘。
我们都是普通家庭,没有钱,也没有任何背景,就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才考上的。很多人当时说着不负责任的话,一方面是道听途说,一方面是蛊惑人心。有很多优秀的同学,就是因为听信这些话,认为不可能有这样的好事,没有好好准备,错失良机。
女友有些同学本身就是医大一院的,有些科主任想要,但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最终没有上去。还有有个女孩最后总名次排在很后面,当时以为自己肯定不行了,以为会被别人顶下去。但是,有一天王冠军院长亲自找她谈话,问她某某科室愿不愿意去干。虽然这个科主任当时不愿意要,但是王院长说必须要,既然公开招聘就要对学生负责,不能随便改用人计划。科主任后来也找到她,对她说,有些人找过我,想顶你,但是我必须要你,虽然外人会以为我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但是你就是凭实力上来的。后来这位同学如愿以偿,上去了。
笔试成绩是第二天就公布,面试后综合成绩当天就公布,速度相当快,根本没有暗箱操作的空间。真是辛苦坏了人事科和科教科的老师。面试40多专家同时打分,算成绩动用了两台电脑同时在算,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这么严密的机制从根本上杜绝了不公正因素。
几个例子很好的证明,一院这次招聘是非常公平的。试想一下,几年前一般家庭的孩子想留在医大一院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我们非常感谢医大一院为同学们创造这次公平竞争的机会,感谢王冠军院长的英明之举措,感谢人事科刘郢科长的周到细致之服务,感谢所有专家的辛苦工作。是你们的辛勤工作,公平公正让这次招聘得以顺利举行。所有同学眼睛是雪亮的,暂时的曲解会随着时间得到修正。相信医大一院在有如此开拓创新精神的领导层的带领下,一定会越走越好!


故事二:成长报告


2011年3月31日晚,白求恩医学院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学术报告厅内举行了“医学人文大讲堂”第14讲——“医学与阳光”,本场讲座的主讲嘉宾是吉林大学副校长、白求恩医学部学部长、白求恩第一医院院长王冠军教授。    

首先,王冠军副校长就医学教育体制以及当今社会的医学发展模式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具体细节,并强调伴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学教育模式正面临着重大的历史转折,希望同学们能抓住机遇,坚定信念,成为一名好医生。

王冠军副校长指出,做为医学生应该有“共同语言”,即在继承和发挥中华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他还在现场为同学们讲解了《弟子规》的部分内容,号召大家多学习儒学经典。

王冠军副校长结合几起“医疗纠纷”的实例,阐述了自己对医生标准的看法。他认为,医生应该做到大公无私,勇于奉献;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终生学习,技术优良以及具有卓越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并尤其强调了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700905班马健说:“王校长的话让我深切认识到时代对医生的要求更高了,这将激励我更加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崇尚高尚职业道德,以便在将来承受作为一个医生应该承受的压力,践行医学生誓言。”


故事三:非典战场


在吉林省抗击非典的主战场上,有一个人的身影深深留在非典患者的心间。 

他,就是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共产党员王冠军。 

他敏锐发现并及时组织、参与长春市第一例非典病人的救治,拉开了吉林省防治非典战役的序幕 

4月8日,患者聂某因患肺炎被医大一院收治。当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王冠军了解到在另一医院发现了一位症状与聂某相似的患者,是聂某的亲妹妹。他当机立断,组织了确诊与救治,同时向省、市报告了疫情,拉开了吉林省防治非典的序幕。王冠军作为主管医疗的副院长,义不容辞地出任第一医院二部前线总指挥。 

4月22日,所有非典患者、疑似病人转移。这次转移非同一般,既要保证病人的安全,还得防止病毒的扩散。王冠军头脑清醒,行事果断。不到一天半的时间,就根据SARS病区的特点划分出隔离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医护人员、所有患者在他的指挥下,井然有序地进驻各自的战斗位置。 

深夜,人们经常看到一个穿隔离服的身影,从一个病房走到另一个病房,虽然带着口罩、眼镜,看不清面容,但是患者们都知道,这是王冠军又来查看他们的病情。清晨,王冠军又在病区安置新来的病人、紧急采购抢救药品、消毒药品,购置呼吸机等设备,就连给病区送什么水果,他都要亲自过问。病区的每一位患者都认识他,他也清楚地知道每个人的病情。他是医护人员的主心骨。同他战斗在一起的医务人员都说:“当我们信心不足和疲劳过度的时候一看到他那熟悉的身影,一听到他那自信的声音,我们就感到有力量了。” 

由于SARS是人类尚未完全认知的一种新型病毒,王冠军不断地了解关于SARS的信息,学习一些地区的先进经验,与身边的同事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分析确定每一个患者的治疗方案。这些综合治疗方法的使用,收到了明显的成效,经他诊治的大多数患者病情普遍好转,非典疫情在他的指挥下得到有效控制。 

他临危受命组建吉林省“小汤山”,把全省防治非典的战斗由游击战转为阵地战、正规战 

5月3日深夜11点,王冠军接到上级领导的通知:省市防治非典领导小组决定在原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就地成立长春非典型肺炎诊疗中心,将长春市所有的非典患者、疑似病人集中诊治。省市领导决定由他出任中心副主任,专门负责治疗工作。 

6日,三个医疗队进入新的非典诊疗中心,王冠军不顾疲惫立刻对所有医疗人员进行了上岗前的培训,之后带领他们将所有非典患者、疑似患者从原来的平房抬到新改建大楼的每一个病房。患者转移完毕,王冠军又开始着手创建诊疗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他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迅速制订出了20多项各类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自此以后,在长春非典型肺炎诊疗中心工作过的近300名医护人员,没有一个感染病例出现。 

王冠军知道自己作为一名一线的指挥员不能纸上谈兵。他给自己定位:既是指挥员,更是战斗员,哪里有危险,自己就应该冲向哪里。 

一个因传染了十几个人而被称为“毒王”的81岁的SARS患者,医护人员都敬而远之,避之唯恐不及。王冠军却一次次地与老人促膝谈心,了解他的脾气秉性、饮食习惯以及入院前的活动规律。在王冠军的努力下,老人终于康复出院了。可是王冠军还是不放心他的老年综合症,带领医护人员到老人的家里给他义务诊治,老人及其家人备受感动……

为了摸清每一个病人的病情,时刻掌握病人的状态,以便研究针对每一个患者的治疗方案,王冠军经常走进病房仔细查看,每天至少一两次,多时高达七八次。 

按照规定,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每两周轮换一次,可王冠军自打上去就没下来过。他的理由也很充分:“临阵换将是兵家之大忌,谁来也要有段熟悉的过程,这会耽搁病人的治疗。”他给省市领导立下军令状:最后一名非典病人康复之日,是我回家、重返原岗位之时。 

艰辛的付出终于取得丰厚的回报,在王冠军负责过的病区,实现了非典患者无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纪录。


故事四:学术思维


“学科规划超前20年”,这是吉林省卫生厅厅长隋殿军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下称“吉大一院”)院长王冠军的评价。之所以如此评价,是因为2005年以来,王冠军带领吉大一院实现了全部学科专业化建设的目标,在学科的细分和整合方面,完成了许多“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如果大家都知道院长是在干好事、干正事、走正路的时候,自然就会积极响应。”临床医生出身的王冠军非常清楚,谁都可以当领导,但若要真正领导好,仅靠权力和地位是不行的,而是要让员工相信,自己可以带领医院走上一条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涉及员工,特别是临床医生切身利益的硬骨头才能被啃下来。

科不厌精

“患者的口碑是医院的生命线。患者最关注的则是医生的医术是否专精。如果每名医生每天只重复做一件事情,长此以往,便会做得很专业,从而为医院赢得口碑。”这是王冠军下决心进行学科细分的理由,但最初却不被医院的大多数医生认同。

以普外科为例,他计划将该科室细分成胃肠、肝胆、乳腺、甲状腺等4个科室。外科医生们以各种理由来阻止,比如做肝硬化手术时,会涉及胃底手术,这就牵涉胃肠专业,因此肝胆和胃肠不能分家。

“大家心里非常明白,科室细分后,遇到上述手术,在专业上厘清肝胆和胃肠亚专科的分工非常容易,最难分清的其实是个人利益问题。”王冠军非常了解医生们的心态,“他们希望自己是什么手术都能做的多面手,从而有更多做手术的机会。”

在说服大家接受科室发展“必须精细化、专业化”之后,遴选细分后的科室负责人,就成了焦点问题。

“鉴于医院当时的情况,肝胆和胃肠专业工作量大,手术也多,似乎最有前景。相比之下,乳腺和甲状腺手术就很少有人愿意做。用何种机制任命科室负责人,非常关键。”当时,吉大一院普外科有一名主任、三名副主任,王冠军要求医院对最近五年中普外科的肝胆、胃肠、乳腺及甲状腺手术量进行统计。“我最先征求肝胆手术做得最多的医生,看他是否愿意做肝胆科的负责人。假如他不同意,再征求手术量排名第二的医生。以此类推。”王冠军介绍。

几年过去了,学科细分的结果是,当初最不被看好的甲状腺科,竟然成为四个科室中手术量最大的。

细分之后求整合。为了让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做到“无缝对接”,从而实现临床与辅助学科的联合诊疗,王冠军还把细分的理念引入到病理科和放射科。

在所有科室的专业细分完成后,吉大一院在手术室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年手术量从2005年的10000例增加到目前的50000例。

重金锻才

“吉大一院学科专业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离不开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而健全的学科设置体系,反过来又吸引、留住人才。”这是王冠军对“学科”和“人才”间辩证关系的最直观认识。

在接受《中国医院院长》记者采访的前一天,王冠军刚刚带领本院20个科室主任从美国回到医院。他们此行参观了约翰·霍普金斯、斯坦福等14家美国最顶尖的医院。

“在顶尖人才打造方面,我们的原则是不惜重金,采取培养和引进并举的方式来解决。”到目前为止,吉大一院自己花钱送医务人员到国外进修、学习的人数超过500人,每人学习时间最短一个月。“每家接纳吉大一院医生学习、进修的医院,都是院领导班子成员先和对方建立起联系的。很多医院此前都是素昧平生,最终被我们的诚意打动了。”让王冠军欣慰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坚持,已经有4家海外医院成为吉大一院的关系单位。

“凡是来吉大一院工作的人,英语水平都要过关。”医院购买了一套外语培训和考试的软件,并且编写了一份英语教材,聘请4名美国外教,每天晚上为全院医生培训外语,并规定,英语考到九级,才可以晋升副教授;考到十一级,才能晋升正教授;考到十二级,医院会免费送出国学习一年。

王冠军向记者介绍,他之所如此重视外语,是为医院将来的国际化打基础。“英语水平上去了,自然也就有了浏览国外文献的基础,更容易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王冠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

在打造人才金字塔塔基方面,王冠军同样用心。“我们给年轻医生们创造了公平的考试环境,要进入吉大一院有两道关,第一关是考外语,第二关是面试。”

“我们的面试团队共有50人,大家要对面试者当场打分。面试分数加上外语分数后,当天公布录取结果,谁排在前面就录取谁。不开院务会,也不用我本人过目。曾经有个农村考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参加我们的考试,他自己都没想到最终竟然被录用。”

对于录取结果,王冠军从不干涉,“任何人都不用走后门,即便是走后门也找不着人。找我也没用,因为即便是我给打100分,也只是1/50,所以现在也没人找我了。”

考进吉大一院,并不代表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对第一年留用的年轻医生,医院还有10%的淘汰率。严格录取、末位淘汰,为吉大一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以来被查高校领导

2014年1月16日, 辽宁医学院原党委书记张立洲被立案调查

2014年1月19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常明被立案调查

2014年4月15日, 云南警官学院副院长钱磊接受组织调查

2014年4月30日,齐鲁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同文接受组织调查;

2014年5月6日,中南大学原副校长胡铁辉涉嫌违纪接受调查;

2014年5月9日,东华理工大学校长刘庆成接受组织调查;

2014年5月17日, 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陈志中接受组织调查;

2014年5月22日,新疆警察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彦明接受调查;

2014年5月22日,吉林医药学院副院长李然斌接受组织调查;

2014年7月14日, 吉林化工学院院长高维平接受组织调查;

2014年7月28日,河南警察学院院长毛志斌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36-816833.html

上一篇:教育部批准吉林大学纳微构筑化学等三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立项
下一篇:吉林大学在SOLED可穿戴设备应用领域研发取得新进展

1 潘学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7: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