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年后的教育和今天将会截然不同,20年后的社会和今天也会截然不同。所有的变化来自于新技术的变革。
新技术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让很多原来难以实现的想法成为现实。中国的教育问题有多严重,所带来的变革就有多么巨大。
虽然由中国社会完成新的教育范式的转变显得非常困难,但是中国教育界从来喜欢拿来主义,所以变革也是必然发生的。
面对新技术的变革,学习问题中的一个关键就是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这种作用是否可以被替代,会在多大的程度上被替代?
对于未来教师职业,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在过去上百年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这似乎从来不是一个问题。老师教书,学生学习,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此的,又有什么问题呢?
尤其是在传统的教学研究中,基本上都是在讨论如何更好的教,如何更好的成为一名教师。在我们的常识中,只要教师教好了,自然学生就学好了。
虽然学习问题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开始成为讨论的话题,更多的依然是从认知的角度来理解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我们经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是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似乎都没有学过如何学习这个事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在教育界中长达几十年的笑话。我们可以学数学,我们可以学物理,我们可以学英语,但是我们从来不知道学习这回事情,也从来没有关心过学习这回事情。
恢复正常的教学已经有四十年,我们已经看到,在当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习好的其实是少数,扩招也从来没有改变过什么,似乎学习好的人数总是那么些。偌大的教育就是为选拔出不到一成的学生,区别不过是选拔出了谁而已。
当下竞争的动力,不是改变整个国家的教育情况,而是通过父母的优势和学生自己的聪明使得自己进入名声更好的学校而已。至于学习,如果成绩好了,不就是会学习么?
不管是教育官员、教师、父母和学生自己,似乎都没有认真的考虑过学习本身的事情。这是一个让人奇怪、尴尬的现实。中国的父母可以让孩子在一个暑假花费几万元来进行课业辅导,但是却不考虑自己的孩子是否在补课中获益,更不考虑是否可以在学习上让孩子取得进步,更多的是为自己图个心安。
学习好的是少数,但是所有的学生都在疯狂的学习中,疯狂的上着辅导班,这不是病么?很多的家长,即使知道自己的孩子学习一般,也是从来都不会放弃的。九成以上的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都怀着一种痛苦的心态,最后变为失望。
这种由疯狂的教育带来的亲情的伤害有意义么?尤其是扩招以后,这种伤害已经开始成为全民行为。再扩招以前,很多学习一般的学生的父母已经学会了放弃,很多学生也开始寻找新的出来。而到了今天,当我们开始把学生都圈在大学的时候,这种伤害的影响难以估量。
过去了四十年,中国的教育在本性上从来没有改变过,留下的是彼此的伤害和失望。中国的教育从来就不是为了所有人的,所以教育变革成效不大,高考改革迟迟没有进步,大学教育更是一塌糊涂。当然,很多人是不会承认这些的。
动机与行为紧密相关,有什么样的动机,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结果。四十年,可以有变化,但是对于中国的教育很难说说什么。
对于学习的关注和新技术为我们会带来希望,这是肯定的,但是真正的在教育中获得巨大利益的动机才是根本性的。这种动机必然是对于我们整个国家来说的,而不是谋求某些人各自的私利。
一念花开,往往道理就是这么的简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1 1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