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3-IBM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oqiao1980 努力揭开更多原子核的秘密

博文

利益的承载

已有 3107 次阅读 2008-10-24 12:03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每当想到李斯和他的儿子在腰斩前相拥而泣的情景,对于这样一个极大的改变了中国历史命运的人物总是怀有几分感伤。聪明的人总是能够比他人更清楚的知道所得和所失,也因此在得失之间显得更加痛苦。如果是他一个人,我相信得失之间的选择是容易的,但是当这样的利益的承载不是他一个人,而是相关的很多的人时,面对得失依然会失去分寸。往往为了已得的拼杀到了最后,最终失去所有。历史的所得者只能是一个,而其它的最终化为白骨。因此历史中的智者也往往因为畏惧天意而不愿涉世过多,免得招来杀身之祸。趋吉避凶是中国智慧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当从整个社会来看的时候,个人的安身立命往往是如此的脆弱,而使得所谓的趋吉避凶往往成为后世的笑谈。

任何存在的,包括外在的世界和内在世界,都是多种矛盾的集合体。在对事物的思考之中,都需要从矛盾的两方面来考虑,但是问题关键在于多种矛盾的两面之间的纠缠往往超出了我们的思考能力。本质上来说事物的两面实际是一体的,但是现实的利益往往使这样的对称自发破缺,而倾向于一方,并且往往把多种矛盾的一方简单的连在一起,并以此成为了个人的信仰和社会的信仰。简单化的陷阱充斥在所有人的思索之中。而利益之间的相互承载也加深了问题的激化。因此虽然我们个人可以改变自己,但是社会的改变却不是个人所能及的,虽然往往社会的变迁也会体现在个人的才智之上,但是每个人终归化为命运的徙徒。

任何人都在矛盾的两端进行选择。有的人倾向了这一端,有的人倾向了那一端。虽然从几率的角度来看,选择哪一方的都是均等的。但是现实的社会却是,几乎全部选择了矛盾的一端,而只有少数去选择另一端。毕竟在现实的得与失之间,都是瞬间的事情,利益的最大化和观望的心态使得整个社会往往在瞬间实现破缺和新的转向。交织的状态往往不多,除非这样的事情和眼前的利益似乎关系不大。

老子在他的理念中提出了一个根本的取向原则:取其弱,取其不足,以此来平和矛盾的激发和冲突。但是这样的理念的践行和现实的物质基础实在过于遥远而只能成为个人的理想而已。

而对于整个人类,在自我与外界的选择之中,我们也首先选择了自我。一直到近代科学的不断发展,在进化本性的思索之中,我们最终无奈的抛弃了自我而倾向了自然,抛弃了意志而倾向于规律。进步和发展似乎成了文明的核心所在。

我来到科学网写博,原意在于思考科学的本性,但最终却更多的关注教育的问题。也许是自己一直就关心这样的问题吧,毕竟自己也一直在这个圈子里生活,也切身体会了教育的各种问题。关于当前中国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样的状态以及当前的教育状态和我们都希望的未来的良好教育状态的关系,可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两方的态度实在是完全的对立的,而且是关于教育这样的大问题的,这样的事情并不多见。一方是赞成派,以教育部的官员们为代表,维护自己观点的证据在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教育大国,在各方面的量都是很足的。另一方是反对派,以众多知名学者为代表,维护自己观点的证据在于中国虽然成为世界第一教育大国,但是质量有问题,而且是各方面的质量不足。当然也有和稀泥的中间派,以各高校的领导们为代表。也有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或者自己即使有想法也不重要,所以也不关心这些事情的冷漠派,以很多的科学家们为代表和与教育的不相关人士为典型。

很明显,我站在了反对派的那一边。我没有和稀泥的资历,也没有赞成派的境界,也没有冷漠派的自然而然,毕竟我就是一个老师,而且只是一个老师。面对着我的学生,和他们所承受的痛苦,现实让我站在了反对派那一端。

现实和理念之间,我这一次选择了现实。我的理念在于创造无穷的可能,而众多的参入者也必然是这个理念的前提。如果我是领导者,也许我比当前的这些人做的更甚,然后理直气壮的告诉他们:去竞争吧,否则就死掉。在我13岁接受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后,有时候我自己都怀疑我的善良是不是虚伪的。我的领导者们其实很无辜,也很善良,他们毕竟是领导者,而且是唯一的领导者,所以历史的承接必然成为他们首先要考虑的。但是现实的残酷只能是他们避而不言,只能无力的说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放眼几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看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我们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奠基工程。”未来其实就是在否定现在。我们的教育部已经成为了未来的垫背的那一方。当今天的教育成功的时候,不会有人把成功看成是他们的功绩,而当今天的教育失败的时候,这种可能性是最大的,他们却成为教育界的罪人。何苦呢?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很少会偏向矛盾的哪一方。但是当我考虑身边的人时,就会必然的做出选择。这就是利益的承载,也是人的社会本性的体现之一。今天的教育是对是错,我们实际上也根本没有判断的依据,因为教育本身就是具体的,只要教育的功能能够实现,我们的标准就不会是唯一的。虽然我们一直在以科学的本性,西方教育的成功来衡量中国的教育,但是仔细推敲起来实际上也是没有道理的。因此唯一的标准只能是中国30年以后的教育情况,不是得到,就是失去。也就是说今天的教育产出,培养的人才能否继承今天的成就,并且创造出明天的奇迹。所有人都在关注,所有人也都在下了赌注,赌的是我们教育的明天。我们的教育部的决心并不大,如果真的按照他们所想,我相信扩招的人数是不够的,在混乱中产生新的秩序是可能的,但是需要的人很多,再加上教育质量的全方位的降低,我很怀疑新秩序产生的可能性。但是毕竟是可能的,所以如果赞成派胜利了,那么人类世界就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属于社会主义特色的教育体系,其实我更希望如此。但是稳定性的苛求,我不相信教育官员们有那么大的决心来真正的创造一个新的教育结构。如果反对派获胜,其实中国的教育也会在最后获得新的秩序,但是我们的教育部却背上一个大黑锅,永远拿不下去的大黑锅。这样一条路是在照顾更多的的现实利益而取得的,所以最终的结果我相信能够达到欧美的程度就很好了。但是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和稀泥的人和冷漠派的人都会被打上耻辱的烙印。

未来的某一天,我相信,中国的教育会取得辉煌,因为这是利益承载所付出的代价。在这样的利益承载之中,一方是中国教育的领导,一方是关注中国教育的人们和所有的老百姓的付出。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701-43848.html

上一篇:漫画:中国教育的亚里斯多德主义
下一篇:私立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根本希望

2 阎建民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