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为了明天的地球

已有 2748 次阅读 2012-4-23 17:15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地球

今年422日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找矿突破,保障科学发展”。在网络和报端上见到了很多关于地球日的活动,加之前不久的“地球一小时”倡议活动,可以说现在是开展保护地球科普活动的一个很好的时机。

实际上,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小学生都明白要保护地球母亲,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我们生活所需的一切,只是人类的贪欲在不断地破坏着地球的平衡,让地球母亲一再泪流满面,而也因此泪腺干涸,只剩下满目的疮痍。

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自律也能对我们的地球有所裨益。比如节水,节电,节能,绿色出行等等。

记得小时候上学的路上要路过一条大河,学名叫做伊玛吐河,应该是满语的译名。河水不深但是却很宽,于是家长们便在河上搭了一座木桥给我们,而每到雨季,洪水总是会把木桥冲走。无奈之下,家长们再次大桥,洪水再冲走它,每年都这样反复着。而且我们小孩子还喜欢到河里摸鱼,虽然鱼不大,但是这也是农村孩子的一点乐趣。而如今,在踏上回家的征程,涌入眼帘的不再是宽阔的大河,而是宽度不过2米的一条细流了。干旱以及生态的失衡让这条曾经清澈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河里也没有了游弋的小鱼。甚至在深秋的时候还可以看到水面上漂浮着淀粉加工厂污水产生的泡沫,虽然是粉色的,但是一点也不诱人。反而让人感到无奈。

 水资源的缺乏加之政策执行的不力,家乡的小山村一直没有自来水,每家每户只有自己打一口水井。而在某些地方,由于水位的下降,深层地下水难免被过度开采。这样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匮乏,也许真的像人们所描绘的那样,也许有一天,地球上唯一的水会是人类自己的眼泪。主要问题是我们要做点什么来拯救地球母亲。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树木的乱砍乱伐以及过度放牧。砍伐树木的现象在冬天特别明显,家里的后山是一片国有森林,人们都知道松树比其他树木要好燃烧一些,因为它有松油。于是乎,临近春节的时候这些树木就面临着厄运。有些人会偷偷地去伐一棵松树,然后藏在小沟渠里(当然也有林业管理人员突击检查,更有人会被抓现形),可是这种现象却没有完全杜绝。而过度放牧更为严重,早就有政策规定禁止放牧,要封山育林,加之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曾经有些光秃的山地开始有了起色,绿色也渐渐多了起来。然而仍然有人在自由地放牧,尤其是山羊会啃掉新长出来的植物嫩芽,导致很多刚刚种植的林木枯死。而相关部门可以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民不举官不究。即使是检查,有时候检查的结果也是自己酒足饭饱,鱼肉百姓,根本治标不治本,甚至有时候我都怀疑他们的目的都不在于治标,而是在于自己长膘。

 

  大山是个宝,因为它有野菜,有野果,有野味,同时还防风固沙,因而对山区植被的保护尤为重要。可是总有人对自己的“母亲”痛下黑手,而那些有关部门的人员也助纣为虐。呜呼哀哉。

  科学和传统不应该相悖。但是有时候传统却往往抵制科学,尤其是科学意味着人们要过一种同以往不同的生活的时候。而让这些人理解科学,接受科学,并且科学地生活实属不易,但是这些不能成为不作为的理由,更应该成为走回头路的理由。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们在谈论科学的时候更关心自己身边的事情,和自己相关的事情,而科普因为也就有了低端和高端之分。而在小山村,低端科普可能是更需要的,而且对有关部门人员的科普应该是首要的,因为他们是权力的执行部门,更应该是承担责任最大的部门。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是人要知道感恩,可是如果我们在对待地球母亲的问题上,也能做到滴水之恩,相信地球母亲给我们的不仅是涌泉,更会是我们子孙后代延续的血脉。

为了明天的地球,请相关部门的人对农村环保重视起来吧。让科学和传统融合起来,带领广大基层人们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吧。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8002-562736.html

上一篇: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谈媒介素养
下一篇:第十四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举办

2 赵建民 刘进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5: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