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科普纵览

已有 2128 次阅读 2013-5-6 20:33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科普

此处的科普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指的是我们业余时间“消费”的科学,这种“消费”通常是基于个人的原因而非职业性的原因。也就是说科学是用来娱乐的:体验自然的神奇,更多地学习那些对自己来说重要的议题,接受好友的建议和推荐,或者只是简单地由于某份促销材料吸引了你的眼球。

虽然科普这个词大多数时候都是和纸媒相联系的,但是科普可以存在于任何形式的媒介中。通常的科普并不是文学作品中展现的科学。科普可以利用文学,但是科普的产品并具有文学的特点。科普新闻也是如此,虽然有时候这两个领域有很大程度的重叠。

科普通常是由科学共同体的成员—至少是其支持者—生产的。实际上,对于科普过于支持科学的批判也有很长的历史。不过还存在着一些对科普过程中的科学观念,机构和人员的评论进行反思的空间。对于某些人来说,科普这个领域也存在着对民主的需求,一种和公众进行直接对话的承诺。所有的这些对于科普生产者及其受众来说存在着吸引力。同样,科普也可以是一个争议的领域,可以说什么以及不能说什么之间的界限是一个热烈探讨的议题。

定位科普

科普是什么,或者说科普意味着什么这个话题有时候难以一锤定音。当思考或者探讨科普这个话题的时候,应该记住不同的人对科普有不同的界定。实际上,一些学者会感觉到科普这个术语缺乏语义上的连贯性,从而把它作为一个分析类别是无法实现的。

科普的媒介

有时候,在当代图书的分类中,对科普的理解是很严格的:即不能作为科学教材的图书,又不能出现在科学文学书架上的作品。当然也有一些杂志被作为科普期刊,比如于1872年开始出版的典型的《科普》(Popular Science)。还有一些科普图书变成了纪实文学。反过来说也是对的,即纪实文学成为了科普图书的副产品(比如卡尔萨根的《宇宙》)。类似于其他出版领域,科普急剧地从博客转移到图书,或者从图书转移到博客。科普杂志和报纸还有自己的播客。他们会登载部分或者整篇文章,科普杂志《种子(SEED)》和《发现(Discover)》都有登载大量的博客文章。

科普所带来的大量副产品还包括博物馆的展品,现场秀和玩具。很多科普作家会游学,有些还售卖定制的衣服,坏科学(Bad Science)的网站还销售预防麻腮风的婴儿围兜和内裤。就像印刷的科普作品受到纪录片的启示一样,也有一些关于展品的图书以及以某些大型博物馆为品牌的作品。有些学者说这些产品不仅通过图书的营销和科普联系起来,而且科普作品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博物馆展品有时候也涉及到《星际迷航》或者《007》的“科学”,这不依赖于其中是否有科普图书的影子。

很多科普产品倾向于对公众的科学消费采用类似的方式。我们不应该忽视媒体的不同:基于展品的科普还是应该通过博物馆的研究来开展,这就像为儿童撰写科普作品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儿童科学文学方面的问题。同时,还应该记住所有这些作品都是可以的一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关联。

科普:弥合还是隔阂?

在考虑科普媒介形式的时候,也许改进科普这个术语 “滑性”最好的方式就是问一下科普应该位于科学以及整个社会的什么位置。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样也缺乏严谨的界定:有时候科普居于科学和社会的中间。实际上,科普的最大问题和争议来源于科普的这种不自洽的地位。科普不能是严格的科学。科普是纯粹的科学文化这种观点对于非科学家来说是太困难,难以理解,或者是乏味的。同样,科普也过于严肃地把自己描述为流行文化。所以,科普从流行以及科学中寻找自己的身份定位,而同时也让自己在二者间左右为难。

科普处于这种中间位置的原因是寻求一个弥合科学和公众的形式。有些学者认为科普强调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存在着一种需要弥合的知识沟。所以科普可以被看做是代表科学共同体的一个工人:它们只邀请非科学家参与科普,以便于强化那些聪慧的科学家和其他人之间的界限。但是也有科学史学家反对这种分析。

(摘译并改编自Popular Science, Overviwe。)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8002-687265.html

上一篇:2013年度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项目开题会召开
下一篇:PCST-公众理解科学

3 曹聪 张明 朱晓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2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