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开启并不简单的宇宙认识之旅

已有 3312 次阅读 2016-4-23 20:4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许巍在轻快的乐曲中,向我们诉说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而作为生活在被科学建构起来的社会中的普通人,我们关心的也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便利,还应该思考更宏大和深远的问题,那就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会到哪里去,宇宙和时间是否有始有终……而在读完《极简宇宙史》后,相信你可以对上述答案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人说不仅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低头拉车,我们可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而抬头看路,则能找准方向,看到更远的未来。好奇是人类的天性,探索未知世界、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是源于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担忧和对外部世界的向往。而抬头仰望星空,可以让我们超脱浮躁的日常生活,净化人的心灵,深刻认识自身和人类的命运,将显著影响和改造人类世界观。而这也是我们通过抬头看路能够发现的魅力无限的未来和宇宙。“关于人类所有可能的未来,只有一条小道,能够指引人类在太阳终将到来的死亡以及其他许多可能降临的巨大灾难之后依然存续。”这条小道就是知识、科学。
  将科学以科普的手段“转换”和表达,向来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因为科普作品既要保证科学性,又要有通俗性,让“高大上”的科学理论更“接地气”,把复杂的科学理论用最简明的语言加以说明,并让不具备该专业背景的一般读者能够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这不仅仅涉及知识的表达,更要把超越知识层面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融入其中。特别是面对宇宙进化这个距离普通人生活较远的恢弘主题,如何给读者一种“代入感”和“既视感”就变得愈加重要,也愈加困难。
  如果从宏观着眼,虽然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场景,但往往会流于表面,让读者感到较为疏远。如果从过于微观的细节入手,则容易陷入细致入微的条分缕析中,从而难以看到整个画面。所以,最好的做法可能是在宏观和微观之间纵横捭阖,左右逢源,《极简宇宙史》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全书都在采用第二人称的写作手法,似乎是作者在和读者进行面对面的叙述和交流,这瞬间就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恢弘的宇宙在作者的笔下徐徐呈现。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们会体会到“我们所在的宇宙不仅比我们期待的深邃广阔许多,更有着超越我们祖先想象力的美丽”。
  一部好的科普作品,不仅仅是知识的普及和传播,还应该有更大的抱负和人文关怀。科学知识是重要的,但比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普及。从这个视角来说,《极简宇宙史》也是一部佳作。当然,既然是宇宙简史,必然会涉及一系列科学知识,包括“大爆炸”、“星系团”、“弯曲理论”、“宇宙膨胀”等,但是本书并不是简单的概念和理论的堆砌,而是以这些理论和概念为脉络,从更大的尺度上对科学进行了探讨。比如说,书中提到“科学不是政治”、“实验证据永远是必需的”等等,这都是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应该理解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当然,作者也实现了他在开篇的承诺和愿望,即在整本书中只出现一个方程式(E=mc2),以及,在这本书里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读者。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这本书是极简的,是任何一个能读书写字的人,不论你是否具有理工科背景,都能够看懂的。作者不仅坚信这一点,而且通过他深入浅出的文笔也做到了这一点。
  以《极简宇宙史》为媒,作者带领读者“开启一个行程,去探访我们今天的科学所认识的宇宙”。这本书不是枯燥、简单的知识灌输,也不是大而空洞的说教和布道,而是一趟知识之旅,在这里套用一句广告词也许再恰当不过了:《极简宇宙史》,简约而不简单。


注:本文是应邀为《极简宇宙史》撰写的书评,发表在2016年04月22日《解放日报》的解放书单。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6-04/22/content_187632.htm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8002-972205.html

上一篇:让黑科技不再“黑”
下一篇:科研与科普相结合:历史、理念与展望

1 李颖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7: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