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以色列约旦之旅(四):海与“海”的不同 精选

已有 5410 次阅读 2017-11-17 19:46 |个人分类:走遍天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死海, 红海

一般将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也有说300毫米)的地域称为沙漠,可见,沙漠并不是见不到水的地方,只是相对降时量不足,地表径流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罢了。

沙漠中有湖泊,也有绿洲。大片的湖泊人们就往往叫它“海”了。此行遇见时间最多的海,除了地中海,就是死海了。但它们虽然都叫海,却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我曾经真的以为,死海就是海的一部分。后来才知道,死海根本不是海,它四周被有沙漠覆盖的陆地环绕,不与任何河流和大洋相连。是个彻彻底底的内陆湖。

从以色利、约旦一路走来,沿途多次经死海水域,看到它的水面那么宽阔,水也像海一样蓝,有时真的把它当成了地中海啥的。其实忘了最重要的一点,死海没有朝夕现象!死海的最大特点是平静,不会有大海的波澜壮阔。

死海位于以色列、约旦交界,它有“两最”:一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22米;二是死海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最深处380.29米,最深处湖床海拔-800.112米。死海虽然以咸著称,却不是地球上盐分最高的水体,位列第三,前两位是南极洲唐胡安池和吉布提阿萨勒湖。死海的含盐量是一般海水的8.6倍(也有说十倍的,这个数字不断在变化)。死海的名气很大,主要是由于它地理位置不错,适合人们猎奇、度假吧。




以色利境内的死海旅游区,“海滩”相对平坦,条件比约旦那边要好,是欧洲人度假胜地

死海边也是充满生机的

死海面积不算小,目前南北长大约
86公里,东西宽516公里不等,用了“目前”的字眼,是因为死海的面积在逐年减少。据世界环境保护组织的相关数据,死海水位正以每年3.3英尺(约1米)的速度下降,当然水量减少,盐浓度会大大提高,变得越来越咸了。

死海正在消失,有朝一日,这片“海“说不定会变成一个表面覆盖厚厚盐巴的巨大的坑。


人们正在抓紧消费死海。



传统的介绍,死海没有任何生物生存,真的是这样吗?鱼活不了,微生物呢?

果然,美国和以色列的科学家
,通过研究发现,在这种最咸的水中,仍有几种细菌和一种海藻生存其间,比如,有一种叫做“盒状嗜盐细菌”的微生物,具备防止盐侵害的独特蛋白质,具有这种蛋白质,在高浓度盐分的情况下,就能够继续生存。

地球上的微生物总会给人类带来惊奇。


全世界来死海旅游的人,都会体验一下在高盐度的死海中漂浮的有趣感觉。黑乎乎的带有淡淡海藻味道的死海泥,竟成了颇受青睐的护肤品。



约旦死海旅游区的漂浮地,有尖尖的岩石,会扎到脚,需要穿凉鞋下去。

感受死海漂浮,不会游泳的俺也成功了,开心。


相比于大片区域滨临地中海而言,约旦基本上就是个内陆国家了,只有很少的地方与红海相邻。阿卡巴湾,约旦唯一的港口,也是重要的中转地港口,这片海域小的在地图上根本看不出来。红海边的阿卡巴小镇也因红海旅游而闻名。


阿卡巴夜景


红海小镇的清晨

红海,是真正的海,是指介于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的狭长海域,与印度洋相通。红海是地球上盐度最高的海,也是世界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至于红海(Red Sea)名字的来历,我想一定因为海上曾呈现一片红色的景色,可惜我们这次无缘一睹红色的红海美景。

看红海一定要去埃及,不过既然我们到了约旦,这里的红海也是唯一,为何不看看呢。傍晚时分,花30美金,坐上下面装有透明玻璃的简陋小船,在阿卡巴海湾的水域转上一小圈。尽管没有在波澜壮阔的海上航行的感觉,却可以一睹海底珊瑚的美丽,欣赏落日的美景,远眺以色利和沙特阿拉伯的灯光。(这个海湾区域由以色利、约旦、沙特阿位伯共有)



红海落日



简陋的小船。海湾坐船,四周的视野就是楼房啥的,没有在大海上的感觉。这个海湾真的太小了

海边的五星级度假酒店

大洋的边缘是海,即使是约旦阿卡巴湾这样看起比较狭小的水域,也得叫海;当然,世界上还有许多叫“海”不是海的地方,海与湖都会很咸,区别真海与假海,不是看它们的含盐量啥的,关键是,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游记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8991-1085702.html

上一篇:以色列约旦之旅(三):沙漠中的神秘古城
下一篇:关于保健品市场,我是这样想的

5 武夷山 李学宽 刘钢 杨正瓴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