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生男生女不由娘 精选

已有 7554 次阅读 2011-8-15 23:24 |个人分类:科普文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生男生女谁决定, 性染色体

 今天是8.15,对俺来说多少有些不寻常,毕竟a silver wedding anniversary,没有忘记,今天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纪念日,和平真好。还有JORDANBENBEN 的爱情终于结出了硕果,下午顺利得一千金,俺也借光成功“升级”为亲“姑奶奶”了,可喜可贺。

如今,年轻人生育成了两代人或三代人的大事,不仅一人生育,全家人跟着忙乎,也有一些更多的期待。新生命的诞生在给家人带来欣喜的同时,总会伴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对于那些一心想要男孩的家庭,女方生了女孩多少会受到一些歧视,认为是她们的肚子不争气,都什么时代了,面对这种不白之冤,妈妈们会科学抗争吗?

生男生女不由娘,这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却被许多老辈子人所不知。愚昧时代,歧视生女孩妇女的傻事屡见不鲜,女人也不知如何反抗,更是可悲。按说如今年轻人都有文化了,可仍有不少老人,还有那些受“传宗接代”旧观念影响的年轻人转不过磨来,“重男轻女”现象严重,特别在落后地区,许多生了女孩的妈妈难免遭白眼。甚至连她们自己也会产生愧疚感,认为自己没用。


传统的观念在人们的情感层面总会有根深蒂固的一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科学知识的自觉接受和科学传播的效果。越是如此,科学传播的力度越要加大。


生男生女本来是件很正常的由遗传机率决定的事情。现在看来,愚昧的人工干预在我们国家还很普遍,有造成性别比例失调的潜在威胁。有些不法医院甚至利用胎儿性别识别(多是利用B超)来牟利,这在一些边远的小地方并不鲜见,大量的女胎被坠掉,严重扰乱正常生育秩序,造成男女失衡。

中国在遗传学教育上相对落后,生了女孩的母亲,受到丈夫、公婆的歧视,总是有口难说清楚。所以,还是想重复一下下面的小儿科“科普“。


生男生女不是由女人能决定得了的,这早就是被科学证明了的道理。因为人们早就发现,性别与染色体的分配有关。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普通染色体,另外一对是性染色体,专门控制人的性别。染色体都是成双成对存在的,普通染色体中每一对大小是一样的。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很特别,为XY型。其中一大一小,大的叫X染色体,小的叫Y染色体。女子的性染色体是XX型,两条一样长,都是X染色体。


男性产生的精子属于生殖细胞,里面的染色体是单条的。精子分为两种,一种含X性染色体,一种含Y性染色体。女性的卵子也是生殖细胞,所含的性染色体都是X。男女进行交配,男性产生的大约3亿长尾巴的精子,从女性的阴道射入,它们浩浩荡荡地向输卵管进军,争着要和卵子结合。通常女性体内一个月只排一个卵子,因此,尽管有众多精子不辞辛劳,长途跋涉来与卵子会合,但有一个规则必须遵守,就是只要有一个精子与卵子结合了,其他精子就要退避三舍。到底哪个精子将成为幸运郎官,这就看机遇了。如果带Y性染色体的精子胜利了,导致XY受精卵的形成;如果带X性染色体的精子竞选成功,则形成XX的受精卵。XX受精卵将会发育成女孩,XY受精卵将发育成男孩。因此,精卵结合的一刹那,后代的性别已成定局。


所以性别的差异,是由男性精子染色体中的性染色体决定的!生男生女在一定意义上说由男不由女。

   
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偶然的,不受人的意愿支配的。带X染色体的精子和带Y染色体的精子竞争机会均等,就好比是一个硬币扔在地上,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机率各是二分之一。因此,作为一个家庭来说,也许男孩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但从整个社会来讲,男女比例基本是均衡的。从目前的科学水平来看,要控制自然生育的性别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即使能够控制,也敝多利少。想想看,如果世界上50亿人口中有四分之三是男人,那么,将有25亿男人没有机会成立家庭,由性犯罪引起的混乱将不堪设想。所以,我们还是尊重自然的巧妙安排为好。无论生男生女,都应该高兴地托举起新生命。


随着科学的发展,胎儿性别筛选已不是难题,在胚胎植入母腹之前,就可以通过染色体筛选性别技术(PGD)准确鉴别出胎儿的性别。在发达国家,为了满足人们生育的个性需求,屡有采用。当然,这一技术首先面临的是道德伦理的挑战,人原本是自然的人,人的生育也应该是自然的过程,而不应人为干预。在英国,染色体性别筛选技术被禁止应用,而在美国,据说已经放开。在胚胎植入前,人们不仅可以决定未来生命的性别,甚至可以通过其他的遗传操作,设计婴儿,比如使未来的婴儿变得更聪明。这同样面临着巨大的伦理道德之争,近些年一直未得消停。令人有些纠结的是,通过性别筛选,可以避免那些先天带有与性别关联的遗传缺陷婴儿的出生,但这在西方一些国家,同样是看作有违伦理的。多少年来,围绕“优生”问题,人们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而当技术突破进一步打开“潘多拉魔盒“,人们面临的是更加艰难的选择。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8991-475606.html

上一篇:植物园“花事儿”之月季篇
下一篇:“人要脸,树要皮”

17 李学宽 王德华 张玉秀 丁甜 周永胜 刘庆丰 郭桅 金小伟 施泽明 朱志敏 曹建军 唐常杰 杨芳 俞立平 王亚娟 刘用生 shihuashish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